做硬件好還是做軟件好?硬件真的不如軟件有前(錢)途?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而是很多電子硬件工程師長久以來的無奈和痛楚。尤其近幾年,全球互聯網發展迅速,讓軟件人才變得炙手可熱。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加之軟件業的成本主要是人(硬件需要更多的設備投入),軟件工程師的薪資也更為豐厚。
有數據顯示,單從美國方面看,電子工程師的工資增長不僅沒有跟上軟件工程師的增長速度,甚至還有下降。有網友說他認識的一個人,博士畢業,在硅谷排名前十的一家半導體公司工作近20年,最近工資被他女兒超過了。他女兒加州理工本科畢業,在Facebook工作了2年。
然而,這種差異不單單只是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行業差別,在傳統制造業內部,軟件的發展也要好于硬件,這是為什么呢?EDNC網友分享了一位經驗人士的看法。(為什么選擇做硬件而不是吃香的軟件?)文章作者從自己的從業經歷談起,并分析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消費類電子因為量大,同質化,IC廠家會針對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決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機中應用處理器,基帶modem,射頻單元,音頻單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塊都是分立的,但現在滿眼都是集成了各個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塊的單芯片解決方案,設計在這時其實只是應用,別犯錯,整機射頻音頻EMC性能把住關就OK了,當然肯定也沒這么簡單,但不可否認這樣給硬件設計留出的發揮空間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質化之后淪為后臺,產品體現差別的是軟件,攻城拔寨創收的也是軟件,舞臺大了自然在公司內更加受重視,待遇和發展自然也好于硬件,但跟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差別比,這個差別相對小一些。”
“另外一點很尷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體現硬件設計水平的一些技術,在消費電子中慢慢變的沒必要了,開始我們也研究對標諾基亞,想把質量做到最好,但后來發現手機大家玩一兩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設計的這么精細,高層領導還嫌增加成本,浪費工時。手機都這樣,其他消費類電子更不必說,可以看出這個行業市場對硬件技術能力,需求并不高,此處深深的嘆口氣。”
也有一些好信息。“在大型設備比如工控和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硬件的處境就好很多,但對知識的要求也會高一些,不光數字電路和嵌入式底層軟件,模擬電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設計的知識也是必須的。沒有現成的芯片解決方案;沒有現成設計可供參考,系統的龐大,很長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設計相關的需求(出錯可能出人命),都決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深度的硬件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不過,在這種復雜度下,硬件工程師的受重視程度也是和待遇跟軟件相當。
學軟件更有前景?
IT行業依然前途光明,前景大好!但是作為一個即將選擇在IT業學什么的大學生來說很難抉擇!兩者的分別已經不是太大,但是現在的選擇依然會改變很多!
計算機的核心是操作系統是軟件,大量的應用程序是軟件,所以一般來說軟件更有前景。從就業的角度來看,軟件程度人員要求量大,但工作量較大,到一定的歲數之后,企業內的程序員可能會向管理演化。計算機硬件研發,在中國是弱勢,大量的硬件產品都是進口。我們期待中國的硬件有一天能超過世界發達國家,現在在努力中。部分學硬件的人員將來可能會專注于智能家電等智能設備的研發上。
從高等教育的角度,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專業,實際情況是,軟硬專業都會學習軟件開發和硬件基礎。企業的角度看軟件或硬件專業的畢業生,對大部分的企業而言都差別不大。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都得補充一定量的知識后才能勝任計算機相關的研發崗位工作。當然,如果是做計算機行業的銷售代表,軟件硬件專業無差別。
我個人覺得前景取決于所學專業+畢業學校+個人興趣+社會需要等多個要素,在軟件或硬件專業學習過程中,盡可能了解外界和企業的現實需要,盡量在學校內建立實用的學科基礎,就可能在企業內領先其他同學一步。
當然,就計算機來說,軟件是運行在硬件基礎上的。沒有硬件的支持那么軟件就無從談起。也就是說硬件最先開始,而后才有了硬件。
硬件學習難度比較大,特別是開始階段,必須從電子技術,信息方面的只是開始。這些只是基礎,目前掌握計算機核心硬件技術的公司都是老外。基本上,我們更多的是應用別人的東西。但是,就電子硬件技術來說,從原理圖設計,PCB線路板設計需要更多的是經驗。所以作為一個電子工程師往往是越老越吃香。
軟件學習難度比硬件低,而且發展速度很快。需要掌握的基礎是操作系統,數據結構,數據庫,軟件工程等基礎只是,另外就是掌握一門或多門編程語言。對軟件來說,經驗沒有硬件那么重要,知識和一個人的智商反倒比較重要。所以這是一個年輕人熱衷的行業,也是年輕人短期就可以拿到高薪的一個行業。
這里說點題外話,要想成為一個高手,就做底層最好了。比如單片機開發。涉及到軟件和硬件。必須對硬件非常了解才能編寫出很好的程序,當然這樣的軟硬件高手也是炙手可熱的人才。身價很高!
不過話有說回來。無論什么行業,如果你端正態度,認真學習工作,哪怕整個行業就剩下一個人,那么那個人肯定也是你。
一些網友也都是和作者抱有相似的看法。
做硬件真的不如做軟件發展好嗎?也有人持不太一樣的觀點。
有人認為,軟件工程師只是看起來比電子硬件工程師發展更好。
他們表示,相對來說,軟件的創新比較容易,也就是說入門門檻比較低,而硬件需要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他們認為,對于門檻較高的方向,加上長期的積累,即便現在的待遇不會太高,但這份飯碗一定是穩妥的。
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平常接觸密切的消費電子行業,做硬件的投入相對較少;而在工業、醫療、汽車等領域,硬件往往是核心,但這些領域相對來說更遠離人們的日常視野,也造成了人們覺得硬件不如軟件有出路有發展。
不可否認軟件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但很多技術和功能單靠軟件的創新是難以實現的。硬件才是產品的基礎。不論產業如何變化,基礎的東西總是要有人做的。
對于上述觀點有人也分別給出了辯駁。首先,軟件化趨勢是潮流。不管是設備商巨頭思科的轉型,還是熱議多年的SDN技術逐步開啟商業化,都是這一趨勢的體現。我們看到硬件處理能力過剩,通用硬件取代專用硬件,由軟件提供功能。讓大量傳統上由電子工程完成的工作,正在變成軟件工程的工作。
產業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從業人員會獲得更多的利益和發展。 其次,對于注重經驗積累的“越老越吃香”,如若其他人在你年輕時就已經獲得豐厚的收入,而你在中年之際終于開始“吃香”的時候,其他人已經賺足了本兒開始計劃退休了。所以我們看到,國外也不少電子工程師轉行做碼農,當然,轉行有風險,大家需謹慎。
從業幾年的工程師這樣說,的確,由于電子集成度越來越高,硬件工程師的工作量越來越少了。但只要有技術,吃飯是不愁的。而對于在校學生來說,想要技術過硬,首先基本功要扎實,另外,理論結合實踐非常重要,不要覺得那些電子競賽沒有意義。正如下面這位網友說的,行業環境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真沒點本事,哪里都吃不開。
智能硬件、創客,硬件工程師需要更多正能量!最后,來點正能量,“硬件復興”。智能硬件、創客、硬件創業是“硬件復興”的幾個關鍵詞,而這其中留給硬件領域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總結來說:沒有一定成功的行業,只有堅持的努力。如果是想問哪一個更容易找工作?那一個更容易拿高一點的工資的話?那就只能說,21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只要你是人才,不愁沒飯碗的;當然,嚴格來說,社會需求量上應該是軟件更多一些的。軟件范圍更廣,發展潛力巨大,就是要學的精才行。
-
電子工程師
+關注
關注
252文章
767瀏覽量
95602 -
硬件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260瀏覽量
66131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4799瀏覽量
871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