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工智能被行業公認為是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重大機遇,已經逐漸成為各個行業的支撐。相較于人工智能在交通、安防、工業等方面的成熟發展,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發展目前尚處于“淺水區”,面臨著眾多挑戰。處在“淺水區”的“AI+教育”,離真正發力還有多遠?張江又存在哪些發展的土壤?
國內AI+教育的發展現狀
互聯之所以偉大,在于它在另一個層面上顛覆了傳統,互聯網融入教育顛覆了傳統的學習方式,隨著數據行為的不斷積累和沉淀,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提供了客觀基礎。人工智能雖然還沒達到變革的地步,但應用在互聯網教育上已經綽綽有余。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于提供一種個性化的方式,國內我們想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級教師”,在國外對應的概念叫自適應學習。自適應學習本質上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依據學生個人的知識狀況和能力水平,給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解決方案,讓學生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自適應學習的行業標桿當屬2008年誕生的knewton,該公司于2016年底和國內K12教育科技公司好未來集團達成合作推進自適應學習應用。除此之外,全球知名的教育公司Person以及斯坦福、MIT等知名高校也在定制化學習平臺、在線教育MOOC平臺、語言評測等方面進行AI+教育的探索。
相較于國外來講,目前國內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發展總體還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是諸如滬江網在內的在線教育品牌憑借其強大的數據優勢開始發展AI+教育;另一方面是以科大訊飛為主要代表的技術驅動型企業,科大訊飛一直以來主打的戰略就是“AI+教育”,從普通話、英語口語測試等業務切入,通過收購等方式,業務逐漸擴張到智能評測、個性化學習和教育云平臺等多個細分領域。目前其主力產品為智學網,能夠實現自動評分、閱卷和個性化推薦三大功能,通過自動評分+智能批改,生成班級學情診斷報告,反饋給老師,讓老師的教學更有重點。經測試,目前其準確率能達到90%以上。
AI+教育行業處在“投資大、收益慢”的賽道,除非掌握數據或者核心技術,目前在這一賽道取得很好成績的企業較少。
處在“淺水區”的AI+教育,他們為何竟相追逐?
首先,在于其強大的市場,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按照12%的自然增長率,中國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萬億。人工智能就像是互聯網在線教育的“助推劑”,好好利用人工智能這一工具,革新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教育品牌在提升用戶體驗感的基礎上吸引潛在客戶,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其次,在于需求,隨著大量倒三角型的“四二一”家庭結構成型,新一代父母對于教育的重視和提倡教育的觀念,致使教育消費逐漸成為家庭主要支出之一。
除此之外,在教育領域還有諸多應用場景,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應用場景包括:
①智能閱卷和批改作業;
②語音識別測評;
③拍照搜題和在線答疑;
④自適應學習。
人工智能對于教育來說,不僅僅是效率方面的提升,更是性質方面的根本轉變。
內容為基底,張江AI+教育順勢而發
目前已經有很多在線教育開始布局人工智能,增加人工智能這塊的投入,作為全球最大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網在2017年集中發力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攜手騰訊云建設“智能教育云”平臺、上線首批規模化應用的Uni智能課程、組建智能學習實驗室發展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海量用戶接受優質、個性化的教育,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同時也能提升學習效率。
以Uni智能課程為例,該課程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讓他學習不同的課程內容,既省去了教學成本,也節省了學生上課的費用,最終使學習者學習效果提升了39%,學習效率提升了28%,學習黏性提升了40%。
滬江網CEO 伏彩瑞
滬江網CEO伏彩瑞認為,人工智能有助于海量用戶接受優質教育,提供可規模化的個性教學,有效解決目前中國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不平衡的問題。
作為全國最大的K12英語在線教育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愛樂奇同樣在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方面開足馬力,著力推行打造AI教育網站,讓教育、互聯網+、人工智能相互配合完成跨界融合。
愛樂奇創始人 潘鵬凱
為此,愛樂奇打造了人工智能驅動的互動課件、內容研發系統、在線學習平臺和基于大數據的自適應測評工具等,全系列產品無縫適配移動端。潘鵬凱表示,“愛樂奇的視頻外教產品使得線下外教不能觸達的地區、機構和學生,也有機會獲得國際化的優質教育資源。”
好兒優機器人
機器人應用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兒童教育機器人在近兩年實現爆發性增長。張江企業元趣科技憑借深度智能語音交互和語義理解等核心技術,在早教機器人領域占得一席之地。該公司生產的好兒優機器人是完全基于底層的自主開發,能夠辨識大人和小孩的不同聲音和語義,不但能進行最自然的語音交互,而且具有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在兒童語音和語義識別這一垂直領域做到了全球領先。
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教育機器人市場容量將超過3000億元。
發展AI,張江有哪些土壤?
2017年12月,浦東新區科經委牽頭調研了區內66家人工智能企業并集成《浦東新區人工智能領域企業調查報告》,其中注冊地在張江的就有49家。除了已有的規模體量之外,張江也在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投入,于在去年年底宣布將于今年設立3億規模的VR和人工智能的專業基金。
此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張江有一些人工智能企業表現搶眼,斬獲了不少獎項。2017年6月,賽迪顧問更新中國人工智能百強榜單,縱目科技、MaxiEye(智駕科技)、森億智能入圍。
人工智能產業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和數據。就數據而言,張江也存在一批如達觀數據等在文本智能處理領域的潛在獨角獸企業在底層發力。
除了上述“潛力獨角獸”之外,像喜馬拉雅、滬江這樣的準獨角獸企業也開始憑借其內容優勢發展人工智能,“小雅”智能音箱目前已經規劃到芯片級,而芯片正是張江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人才,張江擁有超過36萬的從業人員,是重要的人才高地。此外,張江也在積極推進孵化生態建設,通過孵化驅動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截至2017年年底,園區擁有孵化器及眾創空間84家,在孵企業2000余家,累計孵化畢業企業2000余家,創業企業從業人員3萬多人。
未來AI+教育發展的前景與挑戰
***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智能生活時代,已經到來。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年后的兩會,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高度。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智能教育等已經進入并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世界是人工智能的世界。
教育行業本身是“慢行業”,目前諸多人工智能教育公司大多面臨著技術研發和人力成本過高、獲客成本過高、教育質量有待提升、變現難等問題,大多數處于商業變現摸索階段和燒錢階段。總的來說“人工智能+教育”還處于探索試錯期和快速發展期。張江擁有AI+教育的豐厚土壤,誰能抓住優勢,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拭目以待。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5瀏覽量
10301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155瀏覽量
26842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63瀏覽量
237589
原文標題:張江智造 | 布局AI+教育,張江走到了哪一步?
文章出處:【微信號:zjpark,微信公眾號:你好張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