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歷來將車輛總裝視為核心生產能力之一,但是隨著行業標準的演變,無論對于制造商還是供應商而言,其“核心”業務的定義都將受到沖擊。
近來,車企都在競相聯手或收購傳感器、軟件、人工智能、出行服務、新型商業模式等領域的供應商。在我看來,此番合縱捭闔乃是歷史重現。
這已經不是汽車界第一次掀起關鍵細分領域垂直整合的浪潮了,而驅動此番行業重構的力量依然是變化的價值鏈。
1980年代中期,那時我才剛進入汽車行業,當時,美國“三巨頭”已經開始著手剝離內部零部件生產業務。在那之前數十年,車企都是自行生產主要材料,這樣的垂直整合體系是為了發展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保護知識產權、控制價值,并減少風險。在引進新技術時,垂直整合體系顯得尤為有用。由此也誕生了一系列子品牌,如以生產傾斜式方向盤而聞名的通用沙基諾(Saginow)轉向裝置,和克萊斯勒的Airtemp氣候控制系統,這些子品牌都建立了良好的信譽。
然而,出于種種原因,三十多年來,這些龐大的內部產能流于松散,變得舉步維艱。這讓車企開始反思:既然我們做不到技術頂尖、效率一流,那么為什么還要自己設計制造零部件呢?我們的資本能否用在其它收益更高的領域?難道行業的發展和標準的變化已經讓我們追趕不上、喪失了競爭力了嗎?
于是,許多車企開始出售內部生產部門,或者將其轉移到新的獨立單位。德爾福和偉世通是這股風潮中的領軍企業。而一級和二級供應商在接手車企的內部技術后,實力大漲。
時光流逝,今天的汽車業又再度風云際變。正如一句法國諺語所言,“事物變化越多,就越接近原貌。”
大部分車企都是自行設計制造構成品牌核心的汽車系統。具有戰略意義的造型設計、動力總成和車身制造通常都是在內部完成,不過也有車企外包部分動力總成業務。如今,在減排和自動駕駛趨勢的推動下,為了促進電動化、整合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提升傳感器性能和融合能力,車企紛紛開始聯手或者兼并一級供應商,以期打造無縫卓越的顧客體驗。
在打造差異化、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車企也在借此機會重塑業務。近年來,占用了車企大部分投資的合作或兼并項目,都是為了獲得知識產權或重要產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以實體資本為核心的收購。
不久以前,整車廠還非常樂意和自動駕駛、網聯汽車、汽車共享、電動技術等新興領域的供應商合作,但如今,快速發展的技術和價值鏈讓車企不得不改變了想法。
車企再度開始垂直整合。雖然此次整合的形式和之前有所不同,但是歸根結底,都是想要通過增強內部產能來提升競爭力。
汽車企業需要不斷重新評估內部和外部的商業模式,探索價值的驅動因素。自動駕駛、網聯化和電動化的趨勢勢必持續下去,這也為技術創新公司、新的制造商、傳統一二級供應商、傳統車企和新興車企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究竟什么會成為“核心”技術呢?
買入還是自造?合作還是收購?垂直整合再次成為了車企青睞的解決方案。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2瀏覽量
166144 -
電動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7瀏覽量
8024
原文標題:昨日重現:汽車行業- 再次垂直整合
文章出處:【微信號:SAEINTL,微信公眾號:SAE International】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