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4 月 22 日至 24 日在福州舉行,峰會主題為 “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
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等中國互聯網的重量級企業家發表了演講,發出建設數字中國最強音。
馬云:大企業要有大擔當,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發表演講,馬云指出,大企業要有大擔當,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掌握核心技術也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大公司未來要爭奪在技術領域的創新,要做數字工匠。
馬云說,今天我們國家在數字技術領域已經有不少領先世界,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他提出,中國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
馬云講了三點看法:
第一,當前是這次技術革命的關鍵期、決勝之時。全社會要對互聯網公司互聯網技術和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抓住了機遇,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抓住了機遇,第三次工業革命亞洲應該抓住機遇,這是我們亞洲也是中國的機遇。
前 20 年技術變革,后 30 年應用變革。我們現在面臨 30 年來互聯網技術深入到傳統行業方方面面的巨大的變革,現在是關鍵時期,也是決勝時期,我們今天所做的任何決定,我們制定的任何政策不僅僅影響今天,也是影響到未來 30 年,甚至更加長久。
未來 30 年,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會成為生產力。互聯網是一種產關系,有了計算能力,有了數據,有了人類的創新,人類社會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我們今天不數字化,不和互聯網相連,不去擁抱變化,那么會比過去 30 年錢我們不通電來得更加可怕,我們不能被今天的想象力限制了我們自己的未來。
第二,大企業要有大擔當,今天的大企業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在別人的院子里面種菜。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們錯過了昨天的機會,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明天的機會。
我認為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市場份額牛不叫牛,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突破,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
今天中國只有 BAT 這樣的大的互聯網企業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 BAT 的大公司和超級公司。今天中國互聯網公司多如牛毛,小而美,而且充滿了活力,他們是創新的主要的生力軍,但是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公司實在太少。如果跟未來相比,阿里巴巴,BAT 什么這些都不算太大,因為大公司不光是規模大,不光是業績大,不光是市場大,而是責任大,擔當大和格局更大。做企業不是以大小來衡量,而是以好壞來衡量,用責任來衡量!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能夠將數據和技術引向應該走的方向,能夠在關鍵技術、關鍵領域,解決未來問題,人類的發展問題和國際技術競爭中擔當重責。
第三,中國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中國需要有一大批企業,但是中國更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是很小的一部分,數字經濟將全面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遠遠超越電子商務,所以我們認為電子商務法應該升級為數字經濟法。進入 IoT 時代,萬物互聯將會帶來數據爆炸,今天全世界都在擔心數據時代的帶來的挑戰和危機,但是今天的數據和未來相比只是滄海一粟。舉綱才能目張,創新發展思路,從技術創新開始走向制度創新。中國在數字經濟上的制度創新,這是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真正的擔當!
馬化騰: 數字中國建設要“站上來”、“沉下來” 、“用起來”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言。新華網 肖和勇攝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發表演講,馬化騰表示,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參與進來,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革。它需要我們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數字創新深入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能夠跨過數字鴻溝,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馬化騰將中國的數字化進程解釋為“一縱一橫一新”:“互聯網 +”與各個垂直行業不斷深化融合,發展了數字經濟,這是“一縱”;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向社會、民生、政務各個領域迅速擴展,推動了數字中國建設,這是“一橫”;而一縱一橫交匯融合帶來的創新,幫助我們從大國走向強國,這是“一新”。
馬化騰把他對數字中國建設的理解及騰訊的實踐經驗概括為“站上來”、“沉下來” 和“用起來”,他說:
第一,我們的數字化技術需要 “站上來”。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 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今年兩會期間,******提出,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昨天,習***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提出要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過去幾年,騰訊不斷加大在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成立了公司級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在西雅圖設立了首個海外實驗室,而且騰訊的微信等業務團隊也在加大對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投入。可以說是多管齊下,分秒必爭。我們希望發揮自身的優勢,投身科技領域。如果我們不做的話,會辜負這樣一個歷史的機遇和責任。去年,騰訊提出公司戰略定位是 “科技 + 文化”,我們正在朝科技公司方向前進。
第二,我們的數字化創新需要 “沉下來”。目前互聯網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創新需要下沉,進入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我們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而不是熱衷概念炒作。
騰訊希望通過“一三五七”來響應這樣的一個新的指示,也就是一個目標,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三個角色,做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五個領域,包括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最后是七種工具,小程序、大智云、移動支付、安全能力等七種數字工具。一句話總結就是,騰訊希望發揚精細的數字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為大家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第三,我們的數字化升級需要 “用起來”。我們尤其要跨過數字鴻溝,把數字產品和服務做好 “向下兼容”,讓盡可能多的人能 “用起來”,“用得好”,特別是讓弱勢群體、老少邊窮,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目前,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 10 億。我們多年來一直在考慮如果利用平臺的優勢,解決公共服務 “最后一公里” 的問題。截至 2017 年底,微信城市服務平臺在全國 362 個城市上線,累計服務 4.16 億人次,提供了公安交警各類證件辦理和繳費、社保醫保信息查詢、公積金查詢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等在內的 30 大類服務。
我們還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新技術來跨越數字鴻溝,分享數字紅利。例如我們和福建省公安廳合作,利用騰訊優圖人臉識別能力,幫助尋找走失人員。上線一年多,就有 600 多個家庭通過平臺找到了走失的家人;此外,騰訊覓影可以利用 AI 醫學影像技術,幫助醫生診斷癌癥等多種疾病,未來對很多偏遠地區的基層醫院提高診療水平會很有幫助。
梁華:華為依托核心能力 “芯片設計、數學算法、架構設計”,打造萬物互聯智能世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發言。新華網 肖和勇攝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分享了對ICT數字產業發展階段和潛力的判斷,講述了“三十而立”的華為將如何走向萬物互聯的智能新時代。
梁華在演講中表示,華為將依托核心能力“芯片設計、數學算法、架構設計”,構建端、網、云協同的 ICT 基礎設施平臺,創建各行各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創新 “黑土地”。
梁華認為,數字化正在進入新階段,ICT 數字產業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周期,這個周期內最大的特點,就是 ICT 數字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將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從以前的支撐系統,變成生產系統和決策系統。伴隨著這個變化,ICT 數字產業也從前 30 年的垂直產業走向平臺性水平產業。
在這個新的產業周期中,5G、IoT、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關鍵。
未來,以 5G、IoT、云計算、AI 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將給所有產業帶來進一步的繁榮,能夠同時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前幾天華為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 GIV 2025 預測,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我們將步入一個萬物智能的世界。到 2025 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 400 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 1000 億,并基于此創造 23 萬億美金的產業價值。
數字中國的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梁華表示,華為在三十而立的新階段,也進一步拓展了我們的使命和愿景:“把數字世界帶入到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35瀏覽量
13720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8瀏覽量
237552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71
原文標題:馬云、馬化騰、華為梁華發出數字中國最強音:核心技術是大國重器、大企業要有大擔當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