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是IBM的謊言,IBM人工智能的寒冬,已經到來。
被搞砸的“智慧地球”
算起來,IBM其實是早期提出要轉型人工智能的公司。但是現在提到人工智能,我們能想到阿爾法狗,很少有人提及IBM,這么多年,IBM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過去的IBM依靠“智慧地球”口號宣傳其商業手段。在中國各個城市拿智慧城市的單子,一大幫所謂的專家(專業忽悠)做出來概念十分新鮮的方案,去忽悠不懂行的政府和親美的專家,接到項目的IBM把項目分成軟件和硬件,轉包給做硬件和軟件的運營商,試問十多年過去了,IBM的智慧地球夢實現了多少?
站在商業愿景的層面,智慧地球是一個非常棒的概念,如果有好的技術作為支撐,發展下來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
但是IBM在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并沒有給出系統而邏輯嚴謹的解讀,很多產品與技術,被一刀切的冠以智慧的前綴,來為智慧地球的理念架構添磚加瓦。說的遠比做的多,這對一個戰略的推廣與實施來說,是致命的傷害。
過度吹噓的Watson
在智慧地球項目沉寂后,IBM又創造了"沃森"機器人,起初,全世界為之瘋狂,在AlphaGo出世前,Watson一直是人工智能的代名詞。
但是,隨著時間向前走,Watson弱點逐漸暴露:
它需要多個月極費人力的訓練,需要專家把海量整理好的數據喂給平臺,讓它能夠從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另外,它僅能根據訓練過的數據得出結論。
其中,Watson對“整理好的”數據這項要求,格外難辦。Watson客戶不得不雇傭整隊專家咨詢師準備數據集,費時費力不說,最受不了的是費錢。
Watson還無法在多個數據體(corpora)之間建立連接。因此,即便是最基本的規律,只要不在單個數據體以內,也無法收集到。舉個例子,在腫瘤學上訓練Watson,它不會懂得任何與心臟病有關的東西。這極大限制了Watson在臨床環境的應用。
在許多醫療行業客觀存在的缺點,比如數據的匱乏、昂貴等,使得Watson無論在哪個行業來說都難堪大用。而大家當年對Watson以及它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期望過高,甚至脫離實際,也是造成如今失望的原因之一。
Watson真正應用推廣到醫院,近10年看不到可能性。但這不妨礙IBM吹噓它為人工智能的法寶。最重要的是,國內那些不懂人工智能的專家還把這個"沃森"垃圾奉為神靈。
IBM變“皮包公司”?
IBM鼎盛時期已經不復存在,自它把服務器和電腦給了聯想,把聯想狠狠坑了一把后,IBM也就變成了一個空殼公司,守著過去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做服務賺錢,說的直接點就是“皮包公司”。
人工智能的三個階段一定是數據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有了數據的積累才能獲得感知,進而進行深度思考學習。
所以說,人工智能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海量的數據,IBM在公有云沒有任何數據積累,這點無論是和谷歌、亞馬遜還是BAT,都差的很遠,IBM在第一個階段就已經輸了。
IBM是IT時代的產物,互聯網時代是重資產投入的時代,IBM在互聯網就已經被甩開了距離,淪為二流公司,更不要指望在人工智能時代超車。
大浪潮下,如何生存?
人工智能并不是只有概念那么簡單,要在這個浪潮下生存下來,就要具備人工智能時代的必備技能。
優秀的產品經理 + 半吊子Tensorflow boy + 半吊子行業專家,是AI時代需要的AI應用人才,一些初創公司都在努力去培養、挖掘,試圖在AI時代脫穎而出。
我們從IBM身上看不到競爭力了。它正在拱手將曾經的輝煌,讓給新生的力量。
可能IBM只是把Watson作為一個笑話,但是,技術的無情革新、時代的急速發展不會和你開玩笑。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9瀏覽量
7462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82瀏覽量
237637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50瀏覽量
97137
原文標題:IBM Watson:一場為時7年的人工智能騙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nq6819,微信公眾號:AI聶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