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上午,深圳市政府為騰訊頒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這意味著,騰訊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可以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進行公開測試上路。騰訊也成為首家在深圳獲得小型車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公司。
在第一時間探秘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發現其與國內,甚至國外的自動駕駛路測車,都大有不同。
國產自主品牌車型當家作主
首先,騰訊的自動駕駛汽車改裝自長城哈佛H7,一輛國產SUV。周身傳感器有6個4線Ibeo 激光雷達,2個毫米波雷達,1個Velodyne 64線、1個Velodyne 32線激光雷達,車頂有前向的3個攝像頭,后向2個攝像頭。車內有兩塊顯示屏,后備箱(未打開)放置有處理模塊。
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配置,與通常自動駕駛公司采用的標配林肯MKZ不同,采用了國產的長城SUV車型。
需知,智能駕駛汽車牌照同普通車牌性質一樣,也是需要新車才能安裝,上路后除標識有自動駕駛汽車路測以外,其它功能與傳統車牌一樣。
采訪騰訊相關人員了解到,未來上路測試的新車也將會是燃油車型,如此看來,可能并不會享受深圳新能源車型牌照免費的優惠政策。
對于為什么會選擇哈佛H7作為自動駕駛改裝車,騰訊相關人員并未作出解釋。但其透露,未來在深圳上路測試的車輛,很有可能會是紅旗的H7轎車。騰訊的自動駕駛團隊成立于2016年,而相關的內部測試調校,于2017年已經展開。
此前,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凱曾在2017年度高工智能汽車年會上透露,早在2014年長城汽車已經完成了車輛的轉向、制動,還有驅動等系統的線控開發,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開始采用長城汽車的車輛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原因。
騰訊是國內BAT三駕馬車中,第二家宣布開始自動駕駛的公司,但騰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
2015年5月,騰訊投資了新造車勢力蔚來汽車;2017年上半年,騰訊以17.7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成為其第五大股東。2017年9月,騰訊公司領投了生產電動飛行汽車的德國航空公司Lilium。另外騰訊也投資了新造車勢力威馬汽車,以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
在同傳統主機廠的合作中,騰訊也絲毫不落后。早前騰訊和廣汽宣布進行合作,雙方在車聯網服務、智能駕駛、云平臺、大數據、汽車生態圈、智能網聯汽車營銷和宣傳等進行合作。
2018年4月12日,騰訊又與長安汽車正式簽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將在車聯網、大數據云等領域共同打造面向行業的開放平臺,為汽車行業提供完整的智能車聯網整體方案。
種種跡象表明,騰訊的眼光并不止于在自動駕駛上隨便玩票,而是從上到下覆蓋產業鏈,真正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
此前,相關人士告訴《高工智能汽車》,騰訊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一定是致力于實際量產商業化。自動駕駛是一個漫長的技術迭代、升級過程,在這之前有許多實際的工作可以做,騰訊的自動駕駛會腳踏實地,由近及遠完成自動駕駛的各個階段工作。
從這可以看出,無論長城哈佛H7,還是紅旗H7,一切的目標都是瞄準了國產自主品牌車型,注重自主品牌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路線的落地。
為安全不計成本
自動駕駛用到的傳感器,激光雷達是一個大頭。通常OEM或者創業公司,都會沿用單個64線Velodyne激光雷達,環繞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主流1+4)的配置。
而騰訊的自動駕駛汽車,則使用了6個4線Ibeo 激光雷達(單臺10萬RMB),2個毫米波雷達,1個Velodyne 64線(售價高達70萬RMB)、1個Velodyne 32線激光雷達。
圖:后向,車頂的高線數Velodyne激光雷達
毫米波雷達一般分為24GHz和77GHz,通常前者用于檢測近處的障礙物(車輛),后者用于檢測遠處的障礙物。一般會配置4個角雷達(24GHz),能夠實現的ADAS功能有盲點檢測、變道輔助等;在自動駕駛系統中常用于感知車輛近處的障礙物,為換道決策提供感知信息。
一個前向雷達(77GHz),安裝在前保險杠上,正對汽車的行駛方向,用于實現緊急制動、高速公路跟車等ADAS功能。毫米波雷達的價格通常在千元左右,24GHz會比77GHz的便宜。
圖:前后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
騰訊自動駕駛汽車減少了毫米波雷達的使用,用Ibeo的激光雷達代替。激光雷達比毫米波雷達在測距、識別障礙物方面更準確,但價格卻要貴上數十倍。這種做法無疑提高了成本,但在準確性上得到了更多的保證。
在傳感器的配置上,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的做法,對比同行,顯然是做足了傳感器“冗余”的考慮。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系統無論是在關鍵傳感器,還是處理器上,本身都需要冗余配置,這是基于安全的考量。但受制于目前傳感器、處理器的高昂成本,基本上大部分自動駕駛路測車輛,都未配置相應的冗余系統。
目前大多數自動駕駛車輛的冗余配置,就是駕駛安全員。
因此,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用激光雷達來代替毫米波,以及額外配置32線激光雷達的做法,本身在自動駕駛路測界,就已經屬于“冗余”了。在安全性和準確性上,從硬件層面而言,騰訊要比其它自動駕駛公司要靠譜。
據《高工智能汽車》調研,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的整套系統,成本在300萬元左右。(因為非大規模量產車,所以核心軟硬件的價格都很高。此前,Ibeo的相關人員透露,4線的LUX系列的激光雷達一般在10萬人民幣級別,量產的話車廠拿到的價格應該是在人民幣3000元以下,也就是新款奧迪A8L上的配置。)
圖:用Ibeo激光雷達當角雷達使用
騰訊自動駕駛汽車除了用激光雷達代替毫米波雷達以外,還有一個業內“不多見”的做法,如下圖。
雨天也能使用的攝像頭(帶有雨刮器)
在上面這張圖中,激光雷達下方是一個已經安裝了3個攝像頭并預留2個攝像頭位置的“房間”,之所以說是房間,是因為攝像頭陣列外圍有一層玻璃窗,窗戶上有一個微型雨刷器。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雨刷器是騰訊定制的。這樣一來,即使是下雨天,攝像頭也可以看清路面情況。
在攝像頭前方安裝雨刷器,在全球不知道是否是首家,但在國內一定是首家。攝像頭相比于毫米波雷達,目前在惡劣天氣下存在工作失效的情況,其中就有雨天。
這讓我們想起了法雷奧此前推出的傳感器自清洗系統,這無疑是為真正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做足功夫。畢竟車輛行駛的道路環境因素復雜,任何的“外在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傳感器的準確度下降。
此前多個ADAS廠商就曾拿某國外一線廠商的ADAS產品在雨天中使用,檢測障礙物準確率較低。而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在汽車感知環境的過程中,各有優劣,難以互相替代。騰訊自動駕駛汽車的做法,無疑變相增強了攝像頭的環境適應能力。
騰訊自動駕駛自問世以來,一直比較低調,此次現身說法,還是難以一窺內部構造。但僅從外部傳感器配置情況來看,已經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不知道是否給友軍帶來了一些啟發和思考?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48文章
50678瀏覽量
751999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7文章
3939瀏覽量
189595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4瀏覽量
166147
原文標題:激光雷達當毫米波雷達用,騰訊自動駕駛車的“豪”你不懂 | GGAI現場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