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硬盤逐漸取代HDD機械硬盤已經是大勢所趨,2016年全球SSD硬盤出貨1.5億個,到2021年還將進一步增長到2.5億個,市場價值高達300億美元,這是存儲市場的一片藍海。可惜的是,目前這個市場主要被國外公司壟斷,三星、東芝、美光、西數等公司是NAND閃存市場最大的贏家,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國內公司目前已經殺入存儲市場,在NAND閃存、SSD主控等領域加速發展。
我們平時關注的存儲公司主要是長江存儲,因為他們正在建設國內最大的NAND生產基地。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國產主控芯片的情況,它也是存儲市場中非常重要一部分,影響著SSD硬盤的性能、穩定性、可靠性。
SSD很常見,但你真的了解它的結構嗎?
SSD主卡到底有多重要,那我們首先來看看一個SSD都是由那些元件構成的。SSD硬盤我們見過很多種了,根據接口、大小等不同有多種分類,目前最常見的是SATA接口的2.5寸規格以及PCI-E通道的M.2 2280硬盤,U.2接口、AIC插卡式SSD硬盤主要用于工作站、服務器等市場,消費級市場比較少見。
不論哪種規格尺寸,SSD硬盤內部的結構都是差不多的,通常包括PCB(含供電電路)、NAND閃存、SSD主控、接口等,還有一個并非必要但依然很重要的緩存芯片。
最核心的部分其實就是NAND閃存和主控,從成本上來說NAND閃存大概能占SSD硬盤物料成本的70%或更多,目前128GB到1TB容量的SSD通常要使用2-8顆閃存芯片,主要來自三星、東芝、美光、西數(閃迪被西數收購)、英特爾、SK Hynix等公司,其中三星、西數、英特爾一般是自用較多,第三方品牌的SSD硬盤通常使用東芝、美光較多,SK Hynix除了自用之外在消費級SSD上很少見,OEM市場居多。
NAND閃存的學問就更多了,除了不同廠商不同技術不同類型之外,NAND閃存光是質量等級就有原廠、白片、黑片以及拆機片之分,不過有關閃存的內容不是今天的重點,以后有機會再說。
至于緩存芯片,它不是SSD硬盤中必須的,這主要取決于主控類型,但是有了緩存顆粒顯然會更好,因為緩存通常是DDR3或者DDR4,容量256MB到4GB之間,頻率在1600到3200MHz之間,性能遠高于NAND閃存,配備緩存可以大大提升SSD硬盤的性能,尤其是寫入性能。
其次就是主控了,一般來說主控芯片的成本占據SSD硬盤10-15%的比例,不是最貴的部件,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把SSD硬盤比作一個大貨車,那么主控就相當于駕駛室,主控里的固件相當于駕駛員,它決定著貨車怎么開。
PCB以及外殼等其他部件是SSD中最便宜的,加起來占的成本也就15%左右,可能還會更低,這部分沒多少技術含量,成本取決于廠商的供應鏈控制、管理。
SSD主控變遷:美系、臺系先后崛起,下一步看大陸
NAND閃存是SSD硬盤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生產NAND門檻很高,全球也只有三星、SK Hynix、東芝/西數、美光/英特爾四大陣營,他們幾家幾乎壟斷了NAND市場,而建設一座12英寸NAND工廠,投資動輒數十億美元,所以之前沒有什么公司有勇氣挑戰他們。
SSD主控芯片就不一樣了,它的生產、制造可以交給臺積電等代工廠解決,主控芯片設計也有成熟的ARM內核、DDR物理層等IP授權可用,研發難度大大降低,所以前幾年涌現出了許多SSD主控公司。
第一波崛起的SSD主控公司自然來自美國居多,我們熟悉的SandFroce、Marvell都是美系主控的代表,前幾年中這兩家公司競相推出主控新品,尤其是在20nm節點之前,老玩家大概還記得SF-2281這顆經典主控吧,還有他們獨特的壓縮算法,當年也是人盡皆知。
Marvell也就是我們常叫的馬牌,大眾認知上也是頂級的主控品牌,浦科特的大多數型號都使用Marvell的主控,所以耐久性也特別好,長時間使用也不掉速。
另一方面,隨著SSD市場競爭的激烈,再加上SandForce多次被收購,這家美系主控公司開始衰落,新品跟不上市場了,最終被希捷收購,SF主控在市場上也少有人問津了,只剩下Marvell支撐。
臺系主控趁機發力
SF衰落之后,崛起的是***SSD主控公司,其中JMicron起步較早,可惜并沒有堅持下去,被后面的群聯Phision、SMI慧榮擊敗了,其他公司如瑞昱、VIA威盛也嘗試過SSD主控市場,但是影響力遠不如群聯、SMI這兩家。
目前風頭最勁的就是群聯公司,除了主控技術優勢之外,群聯背后還有東芝入股,所以他們可以提供主控、閃存以及固件的一體方案,SSD廠商只要購買他們的方案就能快速生產出SSD硬盤,所以獲得了廠商認可,而SMI雖然略輸一籌,但是憑借更低的價格也獲得了國內外SSD廠商的青睞。
臺系主控目前是SSD市場上的主流,甚至連英特爾的SSD硬盤都有采用,不過從2015年以來,國內廠商也陸續加大存儲市場的投資,不少廠商就選擇了SSD主控作為突破口,再加上國內半導體基金對存儲芯片的扶植,國產主控今年開始嶄露頭角,假以時日勢必要在國內市場大展身手。
國產主控市場:隨國產NAND起舞,大基金助力
在NAND閃存、DRAM內存市場上,中國廠商所需的芯片幾乎100%依賴進口,所以國家半導體發展規劃中就選擇了存儲芯片為突破口,特別是紫光主導的長江存儲在武漢建設國內最大的存儲芯片基地,一期投資240億美元,主要生產3D NAND閃存,月產能高達30萬片晶圓/月。
逐步解決NAND閃存供應問題之后,國內廠商也紛紛投資SSD主控芯片領域,形成國產NAND閃存+國產主控的真正自主產權,所以這幾年涌現出了多家SSD主控廠商,比較知名的就有江波龍、國科微、憶芯、華瀾微電子,還有偏重軍工、企業級市場的中勃、一方信息等公司,另外還有臺系廠商在大陸設立的子公司,比如群聯就在合肥成立了兆芯科技,杭州聯蕓科技也有臺資參與。
總的來說,國內公開報道能找到的進軍SSD主控市場的公司就不少于10家,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地區的公司。不過國內公司在主控領域依然是新興力量,很多公司都是最近三五年才成立的,比如憶芯科技、聯蕓科技,即便有老牌半導體公司背景,SSD主控業務也是近年來才涉及的,所以絕大多數國產主控公司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資金。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半導體大基金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參股、投資等方式為多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畢竟研發一款芯片耗資都是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據公開報道,2015年6月28日,國科微電子宣布,其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沙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大基金向國科微電子注資4億元人民幣,占股21.05%,成為第二大股東。
國產主控現狀:技術、工藝追上來了,國密認證是亮點
那么國產主控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什么程度?以往評價國產芯片時人們總會說中國公司缺少技術、人才及資金,三個問題也是困擾國產主控的關鍵,不過這幾年來情況已經大有改善,大基金的扶植使得這些公司不再缺少研發資金,國產主控的性能已經追上來了。
成立于2014年的聯蕓科技在2017年的FMS存儲會議上展示了SATA 6Gbps的MAS0902主控,它不需要緩存顆粒,搭配不同的閃存顆粒都可以達到560MB/s讀取、520MB/s寫入的性能,隨機4K性能也在40或者48MB/s,整體性能已經不輸Marvell、群聯等公司的SATA主控。
在高端的PCI-E硬盤上,國內公司也實現了突破。2017年11月份,憶芯科技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推出了STAR1000 PCI-E主控芯片,支持 PCI-E 3.0 x4通道與NVMe 1.2協議,支持StarLDPC ECC引擎,支持ASE256以及TCG OPAL加密,能夠適配目前已有的MLC/TLC/3D MLC/3D TLC多種閃存類型。
性能方面,STAR1000支持ONFI 4.0與Toggle DDR 3.0閃存接口,支持LPDD3/LPDDR4-2400緩存,連續讀寫速度晁蓋3GB/s,寫入速度超過2GB/s,隨機讀取、寫入則達到了350K、300K,在當前的PCI-E主控中也是頂級水平。
更重要的是,STAR1000主控使用的是臺積電28nm HPC工藝,在制程工藝上遙遙領先國內主要的40-55nm水平,放在國外也是一流水準,群聯、Marvell的高端SSD主控也是28nm工藝為主。
除了性能追上國際水平之外,國產主控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那就是支持國內認證的安全加密,這不僅是自主可控的要求,還是軍工、特種行業的必備要求之一。以國科微為例,他們推出的第二代主控GK2301系列芯片硬件集成國密SM2/3/4加解密算法,獲得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國家密碼管理局雙重認證。
總結:國產主控迎來春天,與國產閃存磨合尚需時間
經過國產公司的不懈努力以及大基金的支持,國內公司如今在SSD主控市場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困擾發展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問題逐步緩解,總體水平上已經追上來了,并且在自主可控等要求上做到了海外公司做不到的地步,前途還是很光明的。
不過現在還不到國產主控驕傲的時候,先進水平的主控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是目前我們能使用的還是東芝、美光等主控,長江存儲的國產NAND閃存量產并大規模上市還需要一兩年時間,國產主控還需要跟國產閃存有個很長時間的磨合期,畢竟對SSD來說,可靠性是需要長時間檢驗的,國內主控公司依然缺少這方面的積累,這個急不得,只能在產品上積累磨合。
-
東芝
+關注
關注
6文章
1394瀏覽量
121155 -
閃存
+關注
關注
16文章
1778瀏覽量
114820 -
SSD
+關注
關注
20文章
2851瀏覽量
117247 -
機械硬盤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1瀏覽量
253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