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政府再一次主動發動***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國扼住了中國的要害,才敢這般肆無忌憚和反復無常。當“中興事件”讓盲目自大的愛國者驚恐地睜開雙眼時,“中國芯”這個產業好比“文革”時期的地主后人,被國人戳著脊梁骨批判。
但是,中國經歷過比“缺芯”更困難的時刻,我們的先人和長輩都挺過來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雖然實力不強,但也并非是“狐貍捉刺猬,無從下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委員提交的《關于在家電行業鼓勵使用國產芯片的建議》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一批科學家、企業和研究機構投入芯片研發,再加上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等多項“強芯”政策和國家產業投資基金扶持下,我國國產芯片產業有了不小的進步。這份意見說明我國集成電路還是有根基的。
大家都知道我國集成電路第一波大好前途敗給了“造不如買”。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一段時間內做過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內出現了當時稱為“做不如買”言論,集成電路研發投資荒唐地變成了貸款。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908和909工程的出現表明中國開始重視集成電路制造,但是積重難返讓造芯者看不到希望,千禧年后更是出現了震驚全國的“漢芯”造假事件。近幾年,國內電子產業意識到了“中國芯”弱勢的危機,但是“***”沒出現時這份意識并不深刻也沒有痛苦的意味。
認清自我
“中興事件”這一巴掌打得這么響,蒙蔽在我們眼前的那份優越感該消失了,讓我們清楚地看一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2016年中國進口了2276億美元的電子集成線路板,進口數額超過了中國的原油進口。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中國在半導體芯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圖:2015-2017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品清單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當然并不是只進不出,但是這中間有著巨大的貿易逆差。2016年出口集成電路613.8億美元,下降11.1%,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集成電路進口額仍將維持高位。好在這些集成電路進入國內市場不是完全的自我消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基地,很多集成電路進口到國內被組裝到電子產品上又出口到了美國、歐洲、日本等地。
我們具體看一下當前我國在集成電路各個環節的情況。首先是IC設計,大陸地區在這個領域主要有以下企業:紫光集團、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匯頂科技、國科微、士蘭微、上海貝嶺和中電華大等。近幾年我國IC設計的成長還是有目共睹的,受益于本土市場的催動,2015 年我國 IC 設計業實現了 26.5%高速增長,規模達到 1,325 億元,且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比重由2012年的28.8%提升至2015年的36.7%。 2016年,我國 IC 設計業繼續保持了 24.10%的高速增長, 規模達到了 1644.30 億元。根據2017年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 IC 設計業規模僅次于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
接下來看一下封裝測試,這個領域大陸地區主要的企業有太極實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蘇州固得這幾家,看著雖然企業數量不多,但是我國大陸地區在半導體封測上還是具有很強的實力的。在封裝領域,我國企業技術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已經不存在代差,體量已經進入世界前三位,且發展速度顯著高于其他競爭對手。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的收入僅為805.68億元,2016年變為1523.2億元,是2012年的1.89倍。
接下來是晶圓制造,集成電路的三大環節,大陸地區在制造領域最弱小。在晶圓制造方面,大陸地區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福建晉華和晶合科技等潛力股。雖然當前大陸地區晶圓制造不強,但近年發展勢頭很猛。據SEMI統計,2017到2020年全球計劃興建晶圓廠62座,其中26座將落戶中國,占比達到40%。
縱觀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還有一個領域我們不得不重視,那就是半導體設備,晶圓制造產業落后和設備落后有很大的關系。
造芯片不是捧網紅
美國屢次敢于挑釁中國,無非就是看準了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有 “七寸”,集成電路對于任何一個想要科技騰飛的國家都是重中之重。美國國內曾有研究機構表明,如果將一枚核電磁脈沖彈在美國正中央上空的某個特定高度爆炸,就能摧毀全美絕大部分集成電路。這會讓整個美國陷于癱瘓,瞬間倒退回蒸汽時代,甚至更糟,而且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可見,集成電路是電氣和互聯網時代的基礎。
我國***和多份政府文件都倡導我國要從制造大國進化成為制造強國,這其中的區別是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質變,而引發這場質變的是數不清的集成電路。“中興事件”美國給出的斷供期限(到2025年)其實也從側面印證集成電路是“中國制造2025”必須要跳過去的坎。
集成電路產業素有“吞金”行業之稱,稍微不慎,巨額投資就會“打了水漂”。企業投對了方向失敗了無可厚非,技術研發自然有成就有敗,可是 “漢芯一號”這樣的項目就能騙的國家多層機構心甘情愿地掏出一個億,投資***和騙子一樣不可饒恕。如果你有興趣翻一下這個事件,你會發現這個事件的結尾是草草了之,這種態度造不出芯片。
時下網紅經濟盛行,大眾的心態也都浮躁了。網紅經紀公司打造網紅就像車間的流水線,不同的人像是不同的原材料,清純的就是校園系,熱辣的就是御姐系,當然來一個男士也會分一個“鮮肉”和大叔……結果就是想到papi醬就是吐槽,想到被封殺的MC天佑就是喊麥,形象加內容打造出來的就是浮躁的粉絲經濟,有些人吃個飯都能圈到幾十萬粉絲。
這樣的投資來錢快,但是在以科技定律為基礎的集成電路產業使不得,一口氣投不出一個胖子,很可能投出一個“黑天鵝”。***中央***、***總理***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指出:“我們既要對中國發展充滿信心,又不能急于求成,還是要埋頭苦干。”總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來不得“彎彎繞”。
三星的“瘋勁”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的老師就是我們的鄰居——韓國,更具體的說就是三星。
時光回到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還行的時候,三星電子還是一個歸零的狀態。但是,沒產品并不代表沒想法。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那時便開始在內部會議中,注意到了芯片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科技發展的“萬金油”,從此多次提及開發芯片,并下決心投入巨資,三星在集成電路產業斥巨資是有傳統的。
三星半導體起步的時候,全球芯片產業已被美國鎂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業牢牢占據,美國依靠長期以來的系統集成的技術積累優勢,日本依靠長期積累的應用科技等,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而三星是靠什么得來的技術呢?李秉喆曾向美國鎂光及日本夏普派遣員工學習初期技術,根據傳聞三星員工曾用指間距和步幅去記住產線的信息。無論如何,美日當時對三星的技術封鎖和今天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別無二致。但是,三星還是做起來了。
1974年,李健熙買下韓國半導體公司,劍指當時正在興起的內存技術。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正式向內存宣戰,這個產業就是三星今天稱霸半導體市場的最強助力。回顧內存發展史,你會發展這是一個跌宕起伏的產業,心臟不好的不好在這一領域混跡,內存價格起起伏伏最后讓三星明白了一個道理,也讓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三星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用錢砸死對手,認準一個產業你要死心塌地去投資,投死了別人市場就是你的,這中間來不得半分投機取巧。
1983年,三星開發64K DRAM時,關鍵技術整整落后日本5年。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內存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到1986年底,三星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也是在1984年,美國和日本鬧掰幫助三星盈利了。三星的10年虧損,結合我國的武漢新芯成立11年才盈利來看,半導體想要發展,學費和時間成本一個少不了。
盈利后的三星在李健熙的帶領下做的就是加投、加投、再加投,這種加投瘋狂到2008年經濟危機,DRAM價格和股市一樣雪崩,三星依然在加投。最后的結果就是對手一個個倒下來,而三星坐上了半導體行業的第一寶座,終結了英特爾長達25年的王者之路。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三星的銷售額增長52.6%,達到612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4.6%。英特爾銷售額只增長6.7%,達到577億美元,占市場份額的13.8%。
當然,三星在集成電路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取得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首先是人才的政策。韓國不斷更新的人才吸引政策讓大批人才流入韓國人才市場,三星在這中間得到了大利益。此外,韓國還推進“政府+大財團”的經濟發展模式,并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的高效融合。不僅如此,當年為了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韓國還動用了日本賠付的戰爭補償款。
誠然,我們知道三星超越英特爾屬于“時勢造英雄”,民用存儲顆粒的價格就像刮彩票,但是三星刮到了今天的大獎離不開前面幾十年瘋狂的投資。我們借鑒三星是學習那種執著和瘋狂,在投資上不刷滑頭,參照三星先借鑒后創新的發展之路。但是我們的目標是造就英特爾這樣的巨輪,IC Insights最新集成電路產業預測報告McClean Report指出,2017年英特爾在研發方面的支出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半導體公司,達到131億美元。因此,英特爾看待三星超越自己很平淡,因為大家和英特爾自己都知道未來半導體市場由誰主導。
集成電路這個產業在中國并不是無根之木,它雖然不茁壯,但依然是一棵樹。我國當前集成電路局面雖然不樂觀,但也不至于過分悲觀,我們要做的就是投資、投資、再投資。當然也不能被不法之徒“釣凱子”,政府支持企業是一回事,做好審查更是一回事。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1文章
11389瀏覽量
360896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56瀏覽量
180928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265瀏覽量
85677
原文標題:造芯片不是捧網紅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