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而言,其性能優劣關鍵指標包括:粒徑、振實密度、壓實密度、比表面積、加工性能及電化學性能。
磷酸鐵鋰的結構及其特性
磷酸鐵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屬于正交晶系橄欖石型結構,其主要應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理論比容量為170mAh/g,全電池實際可超過140mAh/g。準確的名稱是:磷酸亞鐵鋰,業界習慣性稱為:磷酸鐵鋰。
其晶體結構為橄欖石結構,如圖所示,其中,FeO6八面體,PO4四面體。在充放電過程中,Li+ 的可逆嵌脫,對應于Fe3+ /Fe2+的互相轉換,電壓平臺在3.45 V(vs.Li+/Li),且平臺較長。
由于P-O鍵鍵能非常大,所以PO4四面體很穩定,在充放電過程中起到結構支撐作用,因此LiFePO4有很好的抗高溫和抗過充電性能,同時由于LiFePO4和完全脫鋰狀態下的FePO4的結構很相近,所以LiFePO4的循環性能也很好。
Li+完全脫出時,體積減小6.81%,而密度增加了2.59%;經過多次充放電后,橄欖石結構依然穩定,鐵原子仍處于八面體位置。
但是,LiFePO4 的導電性非常差,主要原因為:
(1)在LiFePO4 結構中,相鄰的FeO6 八面體通過共頂點連接(共頂點的八面體電子導電率較低),故其電子導電率低;
(2)PO4 四面體位于FeO6 八面體之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Li+ 的擴散運動,同時由于穩定的PO4四面體使得Li+移動的自由體積小,使脫嵌運動受到影響;
(3)在充放電過程中,脫嵌鋰到一定程度時,鋰離子在LiFePO4 /FePO4 兩相界面的擴散受擴散控制。
磷酸鐵鋰充放電過程是在LiFePO4與FePO4兩相之間進行的。充電時,Li+從LiFePO4中脫離出來,Fe2+變成Fe3+,形成FePO4相;放電時,Li+嵌入FePO4中,Fe3+變成Fe2+,形成LiFePO4相。
磷酸鐵鋰改性的主要方向包括:納米化、包覆和摻雜。
由于磷酸鐵鋰材料鋰離子的擴散系數小,非納米LiFePO4的粒子大,限制了其大電流性能,因此必須進行納米化。納米化后性能顯著提高:
?因納米粒子的小尺寸效應,減小了鋰離子嵌入脫出深度和行程,保證大電流放電時容量不衰減。
?納米粒子高的比表面積,增大了反應界面。
?納米粒子更多的晶粒邊界,提供了快速的離子擴散通道。
?大的比表面積和孔隙的形成能夠提供更多的擴散通道,保證電解液的充分浸泡和足夠的鋰離子。
?聚集的納米粒子的間隙,緩解鋰離子在嵌入和脫出時的應力,提高循環壽命。
?隨LiFePO4顆粒的減小LiFePO4 /FePO4兩相的不相混溶區也會變小,放電容量增大。
磷酸鐵鋰的合成工藝路線主要有:⑴草酸亞鐵工藝;⑵磷酸鐵工藝;⑶氧化鐵工藝。
對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而言,其性能優劣關鍵指標包括:粒徑、振實密度、壓實密度、比表面積、加工性能及電化學性能。單純關注某一指標意義不大,只有從物理和化學性能兩方面結合起來看才有意義。
磷酸鐵鋰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及其意義如下:
(1)粒度分布(um):影響倍率性能等;越小越好;
(2)振實密度(g/cm3):單位體積具有的能力,越大越好;
(3)比表面積(m2/g):越大反應界面越大;
(4)粒型:顆粒外貌影響電池放電容量,球形為宜;
(5)XRD:檢測材料的純度及結構是否完善;
(6)水份含量(%):合漿時是否造成PVDF結團;
(7)雜質含量:影響電池安全性、自放電性能;
(8)電化學性能:容量、不可逆容量、能量密度等。
-
磷酸鐵鋰
+關注
關注
18文章
292瀏覽量
30451 -
正極材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15瀏覽量
18488
原文標題:【金辰股份?技術π】磷酸亞鐵鋰是什么材料?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