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人成在线_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2021_国产AV综合第一页一个的一区免费影院黑人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無源雷達的原理分析: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傳感器技術 ? 來源:未知 ? 作者:steve ? 2018-06-09 10:53 ? 次閱讀

無源雷達的名稱討論

無源雷達(passive radar),是指這種雷達沒有輻射源,它是借用空間已有的電波,照射到目標所形成的回波來探測目標。

從雷達的基本原理,從經典型式的雷達,來看如今廣受關注的無源雷達,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其組成部分。經典雷達都是由發射機產生所需頻段的電波,經天線輻射到空間,照射待測目標。后者卻無發射機,照射目標的電波是借助空間已有的電波,這稱作雷達以外的輻射源。這種雷達稱作無源雷達,也稱作外輻射源雷達(external sources)。由于雷達自身不輻射電波,這就導致雷達定位方法、信息處理等相關問題也隨之改變。

無源雷達 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相控陣雷達

無源雷達 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無源雷達 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無源雷達原理

從雷達本身看,它是無輻射源,實際上是有源,這源是外部輻射源。另外,這種雷達是一種隱形雷達,雷達的克星反輻射導彈是追蹤雷達輻射波,並對此實施攻擊。無源雷達不向空間輻射電波,也就會讓反輻射導彈找不到雷達所在地,因此無源雷達就是真實意義上的隱形雷達,無須采用隱身材料和減小雷達裝置夲身的散射、反射和繞射波。

除此而外,這種雷達可以看成被動雷達,因為它是不主動發射,是被動接收。

無源雷達還稱作無源隱蔽雷達和無源相干雷達。這是基于它使用機會輻射源或協同輻射源工作,這是將來自輻射源的直達波與由運動目標的反射波相關聯,由已知的收、發位置作為橢圓面的兩個焦點,構成橢面。再通過使用多個輻射源和多個接收機,以確定多個橢面相互交叉點。並確定目標方向。最終獲取目標位置信息。

總之,以無源雷達冠名較確切,好與有源雷達相區別。而其它名稱沒有唯一性。外輻射源可以多個,不像早先僅利用唯一外輻射源。

無源雷達的源頭

1.無源雷達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早在1922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I)有兩位研究人員:Taylor和Young

在進行電波傳播試驗時,用兩部電子裝置,發射60MHz連續波信號,在無意中發現了河中正在航行的木制船,這一收獲成了他們試驗的副產品

1930年,美國海軍研究室Hyndland等人,在利用測向儀試驗時,偶然間捕捉到3.2公里外的一架飛行的飛機,使用頻率為33MHz。

1932年,Taylor、Young和Hyndland一同用兩部電子設備,如同現在的雙基地雷達的簡單配置,探測到80公里外的飛機。

2.無源雷達的誕生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1933年6月,他們申報了題為“通過無線電波探測運動物體的系統”的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利用一部無線電發射臺,發射連續波信號,另外配置兩部接收裝置,分別置于兩地,來測量運動物體的回波信號的多普勒頻移,從而確定該物體位置。

應當指出的是,學術界認為雷達的創始人是1917年,羅伯特·沃特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成功設計雷暴定位裝置,宣告雷達的誕生。

而1922年,英國馬可尼(M.G.Marconi)在無線電工程師學會(IRE)領獎時,提出船用防撞雷達測角的建議。發表演說的題目是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測角雷達。他提岀的船用雷達的時間也是1922年,與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工作,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他們都是獨立工作的。

1935 年,英國的 Arnold Wilkins 首次借助外部輻射源進行了雷達探測研究,這就是著名的 Daventry 試驗。這是無源雷達的真正意義上的試驗。這次試驗在英格蘭中部的北安普敦郡Daventry鎮,采用的輻射源是Daventry和BBC(1.8-30MHz)發射臺,頻段為短波,接收裝置分別設置在兩部運輸車上,探測距離12公里外,目標是英國皇家空軍(RAF)Heyford重型轟炸機。收、發間距10公里。

在此試驗完成后,于次年成立新型雷達研究所,命名為Bawdsey,所長由羅伯特.沃森擔任。此后,英國在東南海岸部署一系列雷達,其中沿Channe1海岸部署的就是無源雷達。

無源雷達 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3.無源雷達的實用化

在二戰期間,雷達得到快速發展,無源雷達走向實用化。1943年,首次用于戰爭環境的雙基地外輻射源雷達是德國研制的“KleinKeidelberg”雷達,以英國海岸警戒雷達 Chain Home 的發射機為輻射源,通過安裝在丹麥的接收機來搜尋目標的反射信號,這種接收機抗干擾性能較好。對從英國起飛的戰機進行探測和定位,能探測到450 公里外的戰機,精度較差大約為 10km,但在當時很好的完成了對盟軍轟炸機的預警任務。

無源雷達的“休眠”期

二戰后,全球大規模戰爭已經全面結束,后來美蘇處于冷戰。我國自建國至改革開放以前,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到六十年代,經歷文革,在這一段時間,全國主要圍繞“兩彈一星”的研制,就是文革期間也沒有停止。

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各行業協會相繼恢復工作,國內外學術交流全面展開。從這方面看,我國雷達學界對無源雷達關注很少。但從國際環境看,戰爭推動武器發展力量減弱,各主要國家轉向空間開發。

20世紀50年代中期,研制出實用型艦載相控陣雷達。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研制了有源相控陣雷達。1964年,美國安裝了第一部空間軌道監視雷達,用于監視人造地球衛星或空間飛行器。70年代,英、法、日、意、德、瑞典等也都裝備了相控陣雷達。

衛星上天,導彈射程不斷更新,花樣愈來愈多,而雷達的發展也伴隨著這些研制工作開展和創新。有源雷達是發展的總趨勢。另外,雷達夲身沒有感受到威脅。自身安全問題不突出。但到八十年代以后,有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隱身飛機、電子干擾、反輻射導彈的出現,雷達倍受威脅,雷達隱身問題愈加突出,雷達機動、多站布防、雷達開機受限等推出,加上數字技術、成像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及模塊化飛速發展,給無源雷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條件。

為什么無源雷達倍受關注

自二戰以來,德國、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國都在研制和發展自己的隱身技術。就美國而言已有的隱身飛機和隱身無人機就超過20種,典型的隱身飛機有F-117A、B-2A、F-22、F-35等。還有隱身導彈、隱身艦艇等。

在以往的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F-117A和B-2A顯示出很強的隱身能力,像幽靈一般,神出鬼沒,創下了輝煌戰績。它顯示岀隱身戰機具有以往沒有的突防能力、攻擊能力,效費比大大提高,也標示著高科技大大增強了戰斗力,給未來的空防系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2月,英國國防部和BEA系統集團聯合對外宣布首架隱形無人戰機“雷神”。該機可與美X-47B和法國研制的“神經元”無人機相提並論。這一研制動向表明:無人機以隱身技術武裝,再加上飛行速度的提升,使其突防能力大增,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軍。無人機系統有可能成為全球打擊的有效工具。另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加速研制,這些變化給空防系統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戰。

現代有源雷達面臨如下威脅:隱身飛行器、電子干擾、超低空突防、反輻射導彈、臨近空間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際上是隱身技術、高超音速技術、電子干擾組合使用于各種飛行器身上,再在戰略和戰術上靈活機動,例如導彈變軌,子母彈,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自主飛行,無人機的“感知化”,無人機低空突防等,這給地面防空系統,特別是雷達,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是巨大的,其應對策略必須有大的變革。

過去的局部戰爭的警示和現代的導彈、無人戰機、高超音速飛行器等突防能力的巨大威脅,迫使雷達變革,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應對這些威脅無源雷達應運而生,勢在必然。雖然它不是現在才有的雷達,但它卻富含了現代科技的新元素、新成果,也是多學科融合的產物。

無源雷達的發展

1974 年,美國的 Marko 等人利用調頻廣播臺作為外部輻射源,雙基地接收設置的無源雷達來測定目標的位置。該系統利用互相關技術測量目標反射信號相對于外輻射源直達波信號的延遲時間,得到目標所在的等距離橢圓,再結合反射信號的到達角測量,即可對目標進行定位。

七十年代,捷克臺斯拉公司進行了無源被動探測系統的研究,于 1987 年推出了“塔瑪拉(TAMARA)”系統,據稱在 1995 年的波黑戰爭中,塞族利用該系統發現美國的 F-16 戰機,并將其擊落;另據報道,1999 年參加科索沃戰爭的一架 F-117 隱形戰機,被南聯軍用薩姆-3 導彈擊落,而發現該隱形戰機的正是“塔瑪拉”雷達。該系統的外輻射源是探測目標自身的輻射。它更新后的移動型,就是 1998 年推出的“維拉(VERA)”系統,可同時跟蹤200 批空中目標。

1986 年,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CL)的 Griffiths 等人,首次利用電視臺信號作為外輻射源,接收為雙基地設置的無源雷達進行了研究,對信號檢測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外輻射源波形的模糊函數是研究的關鍵,它決定著距離分辨率、距離模糊間隔、距離旁瓣水平及多普勒的分辨率。

1989年,IEEE國際雷達會議文獻透露,E.Gaig.Thompson的文章指出:利用預警機E-3A的AWACS系統和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作非合作式輻射源,並利用無源探測方式,探測飛行目標。

1992 年,Griffiths 等人提出將衛星轉播的電視信號作為無源雷達的輻射源,接收端由接收衛星電視信號的直達波信道和接收目標反射波的回波信道組成,對兩路信號做相關處理,之后利用非相干積累來提高處理增益。研究表明對于 100km 外 RCS=20的目標,要達到虛警率和90%檢測概率,需要 80dB 的處理增益,然而由于相干積累和非相干積累的時間間隔分別受目標多普勒頻移和運動目標距離偏移的限制,對于速度為 200m/s 的民航飛機卻只能達到 45dB 的處理增益。該項試驗未能實現在可能的距離上檢測到真實目標。

1994 年,在法國召開的國際雷達學術會議上,三篇基于電視信號作為外部輻射源的無源雷達論文的發表,標志著無源雷達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之后,隨著信號處理方法和器件的更新,以及成熟信號處理技術的引入,世界上出現了幾套典型的外輻射源雷達系統。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 研制了以電視臺作為外部輻射源的多基地雷達試驗系統。輻射源是位于巴黎附近的電視臺,接收站位于帕萊素,采用兩副八木定向天線。該系統采用 5 個發射臺,僅利用多普勒信息進行定位和跟蹤,由于系統跟蹤算法需要較高的信噪比,只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的 Howland 研制了一套以電視臺作為外部輻射源的無源雷達系統。該系統把法國雷恩的電視音頻調幅載波作為輻射源,接收設備包括一對八木天線和一套數字接收機,通過測量多普勒頻移和到達角(DOA)信息對目標進行定位。試驗結果表明運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和跟蹤算法,該系統可實現對 260km內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

德國研制的無源雷達系統,則把美國的全球定位衛星和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衛星作為外輻射源。由于導航系統由多個衛星組成,可提供多個外輻射源,因此該系統可使用靈活的相控陣接收天線。研究結果表明,要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1 公里遠 RCS=10的目標,接收機需要70dB 的信號處理增益。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 Manastash Ridge 雷達是一部用于對大氣層和電離層進行氣象探測和成像的無源探測雷達。該雷達以西雅圖的調頻廣播電臺為輻射源,采用兩個接收站:位于華盛頓大學內的參考接收站,用來接收電臺的直達信號,此接收站采用指向增益為 5dB 的對數周期天線;位于 115km 外 Manastash 山的接收站則捕獲目標散射信號,此接收站采用簡單的重疊偶極子天線。該系統用 GPS 來完成兩接收站間的時間和頻率同步,曾成功的探測到 240km 處的目標。

1998 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成功的“沉默哨兵”(Silent Sentry),是一種達到實用化的無源探測雷達。以商業調頻電臺和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該系統的接收站由相控陣天線、大動態范圍的數字接收機、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的高性能并行處理器和三維戰術顯示器組成,通過測量目標的到達角、多普勒頻移和目標信號與直達波信號到達接收站的時間差,利用無源相干定位(PCL)技術來對目標進行定位與跟蹤。“沉默哨兵”系統的信號源數據庫存貯了全球 5.5 萬個商用電臺、電視臺的位置與頻率信息,因此該系統可在世界大多數區域使用。該系統對 RCS 為 10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 220km,定位精度達到警戒雷達的要求,但還不能滿足跟蹤雷達的要求。

近年來,美國又研制出了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新系統的相控陣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沉默哨兵”分為固定站系統和快速部署系統,另外,該雷達還可安裝在飛機和艦船上,能夠實時實現對飛機、導彈等空中目標的高精度探測,能對 200 多個目標實現同時跟蹤,并能區分出間隔 15m 的兩個目標。該系統還曾捕獲 250km 外美國空軍的 B-2 隱身轟炸機。

此外,1999 年美國伊力諾依大學通過傳感器陣列測量調頻廣播和電視信號經目標反射的回波,利用貝葉斯方法實現對目標的聯合跟蹤和識別。另外,該大學還研究了無源雙(多)基地雷達的成像算法,采用直接傅立葉重構(DFT)和基于 wigner-ville 分布(WVD)算法對運動目標成像,選用 22 個電視臺和調頻電臺作為輻射源,利用仿真數據研究了成像算法以及發射臺的位置和系統配置的選擇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進入二十一世紀,外輻射源雷達發展迅速,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紛紛把外輻射源雷達作為研究的重點,所利用的外輻射源信號形式也日益廣泛。

2001 年Poullin提出將 COFDM 調制的 DAB 和 DVB 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信號,隨后他證實該無源雷達對目標具有可檢測性;

Saini 等對數字電視信號的模糊函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一種失配濾波方法來消除模糊函數中的干擾旁瓣。

Capria 等利用基于 DVB 電視信號的無源雷達對靠近海岸的移動船只進行了探測試驗,進一步證實基于DVB-T 的無源雷達的可行性。

Conti 等提出一種改善 DVB-T 無源雷達距離分辨率的方法,使 DVB-T 無源雷達對目標的成像和識別變的可行。2001 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制了利用 GSM 蜂窩基站發射信號的無源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對飛機和汽車進行成功探測,還可安裝在預警機上,對大型空中目標探測距離超過100km。

另外新加坡、意大利等國也正在研究基于 GSM 的無源雷達。由于 GSM信號帶寬的限制,該無源雷達的距離分辨率較差約為 1.8km,而第三代(3G)蜂窩移動通信標準 CDMA 的帶寬約為 1.2MHz,相應的距離分辨率可達 122m,因此,基于CDMA信號的無源雷達的研究也相繼出現。

2007年Guo 等提出基于 WiFi信標信號的無源雷達,利用 WiFi 信號探測到室外低噪環境下的目標,隨后他們又對室內強噪聲環境下的目標探測進行了研究。

Mojarrabi 等研究了以 GPS 為照射源的無源雷達,并在理論上計算出該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約為 214km。

另外NAVSYS 公司利用含 109 個單元的相控陣接收天線和數字波束控制,通過提高信號增益來檢測微弱的 GPS 信號,該天線相對于單個天線的增益提高了 20dB,可檢測到單個天線檢測不到的信號。

除了對多種外輻射信號進行研究之外,有學者還在外輻射源雷達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概念,譬如南非的 Inggs 提出無源相干認知雷達的概念,該雷達由多個接收站多種輻射源(包括 FM, 手機蜂窩基站,WiFi,其他雷達等)組成,可在干擾、復雜地形環境下達到提高雷達性能的目的。各種利用不同外輻射信號的無源雷達可利用感知的方法,檢查頻譜的占用情況及感知外輻射源所處的位置信息,以改善系統的覆蓋性能;

波蘭的 Kulpa 提出 MIMO 無源相干定位雷達的概念,把 MIMO的概念及信號處理技術引入無源雷達,可增大雷達的監視范圍和減少無源雷達的探測盲區。

國內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曾進行過利用調幅廣播能量探測目標的研究,受限于當時軟硬件的發展水平,僅做了一些相關試驗,未能形成實用的系統。

從 2000年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以及中電科技集團38研究所等單位陸續對基于調頻廣播、電視和 GSM手機信號的外輻射源雷達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利用調頻廣播信號首次在國內實現 240km 以上目標實時航跡觀測和跟蹤。

無源雷達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無源雷達的技術發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以探討其發展趨勢:

(1)無源雷達的外輻射源

無源雷達外輻射源信號有兩類和三種,即探測目標如飛機和導彈自身攜帶的雷達、通信、導航、應答機等輻射源;另一類是自由空間己有的、長期使用的電波輻射源,如電視、調頻廣播等,后者又包含已方的輻射源,也包含敵方非合作式的輻射源。

無源雷達常用外輻射源信號主要有:

調頻廣播信號(FM)和電視信號(TV);早年廣播是模擬信號,如今是數字廣播信號。

同樣電視信號也是如此,如今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信號。目前,基于地面電視、數字調頻廣播作為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已引起世界一些國家的廣泛重視。

在外輻射源類型上的更新主要是移動通信、導航定位衛星、衛星通信的信號。例如,手機蜂窩基站,WiFi, GSM 蜂窩基站。

新加坡、意大利等國正在研究基于 GSM 的無源雷達。基于CDMA信號的無源雷達的研究也相繼出現。

2001 年,Poullin提出將 COFDM 調制的 DAB 和 DVB 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信號,隨后他證實該無源雷達對目標具有可檢測性。Saini 等對數字電視信號的模糊函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一種失配濾波方法來消除模糊函數中的干擾旁瓣。

模糊函數是信號研究的關鍵,它決定著距離分辨率、距離模糊間隔、距離旁瓣水平及多普勒的分辨率。

2007年,Guo 等提出基于WiFi信標信號的無源雷達,利用 WiFi 信號探測到室外低噪環境下的目標,隨后他們又對室內強噪聲環境下的目標探測進行了研究。

導航衛星信號;Mojarrabi 等研究了以GPS信號為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

無線通信信號(包括低軌衛星信號和高軌衛星信號)等.

應當指出的是,外輻射源類型己擴展為多種型式,這些源能照射的空間,己由低空向中空和高空發展,或許不久的將來朝臨近空間發展。另外,無源雷達使用地點己由固定式擴展為移動式,而移動式已包括車載、艦船載和機載。這就意味著無源雷達系統要考慮建立外輻射源的數據庫,將己有的外在輻射源的主要參數、波形特征存入數據庫,以備急需。例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沉默哨兵”系統,外輻射源數據庫存貯了全球 5.5 萬個商用電臺、電視臺的位置與頻率信息,因此該系統可在世界大多數區域使用。

(2)無源雷達的工作頻段;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源雷達的工作頻段在30MHz到3GHz,這類輻射源包括

2.數字音頻廣播(DAB,174~240MHZ);

3.調頻廣播(FM,88~108MHz);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無源探測雷達,調頻電臺為外輻射源;

4.數字視頻地面廣播(DVB一T,30~300MHz和300~3GHz);

5.衛星通信;

6.衛星電視DBS;

7.全球定位導航GPS,GPS信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全天候工作等優勢,GPS信號的無源雷達尚處于探索階段。

(3)無源雷達的接收天線型式;

無源雷達的接收天線型式與外輻射源類別、工作頻段、探測距離、目標特性緊密相關。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英國防御研究局釆用八木定向接收天線。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釆用八木定向接收天線,這對于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的接收天線是較好的選擇。

德國研制的無源雷達系統采用相控陣接收天線。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無源雷達的對數周期接收天線和重疊偶極子天線。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相控陣接收天線。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所用的相控陣接收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

(4)無源雷達的信息處理及其算法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的高性能并行處理器。

美國伊力諾依大學利用貝葉斯方法,實現對目標的聯合跟蹤和識別。另外,該大學還研究了無源雙(多)基地雷達的成像算法,采用直接傅立葉重構(DFT)和基于 wigner-ville 分布(WVD)算法對運動目標成像。

應當指出的是,采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和跟蹤算法,關系到對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距離。

還關系到對目標的顯示和成像。

(5)無源雷達的顯示與成像;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大動態范圍的數字接收機和三維戰術顯示器.

美國伊力諾依大學利用仿真數據研究了成像算法以及發射臺的位置和系統配置的選擇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6)無源雷達的主要探測對象(包括飛機、導彈)

應當指出的是,無源雷達探測目標要包含無人機,而無人機的發展和應用,使其具有大、中、小型;高速和超高速,甚至要考慮探測高超音速飛行器;低空、高空和臨近空間,還有艦船等。

(7)無源雷達的主要性能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對 260km內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1998 年,捷克臺斯拉公司推出的“維拉(VERA)”系統,可同時跟蹤200 批空中目標。是二戰期間德國研制的“Klein Keidelberg”雷達,能探測到450 公里外的戰機,精度較差大約為 10km.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研制的系統跟蹤算法需要較高的信噪比,只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無源雷達,探測到 240km 處的目標。用 GPS 來完成兩接收站間的時間和頻率同步.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通過測量目標的到達角、多普勒頻移和目標信號與直達波信號到達接收站的時間差,利用無源相干定位(PCL)技術來對目標進行定位與跟蹤。對 RCS 為 10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 220km,

近年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所用的相控陣接收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

“沉默哨兵”分為固定站系統和快速部署系統,另外,該雷達還可安裝在飛機和艦船上,能夠實時實現對飛機、導彈等空中目標的高精度探測,能對 200 多個目標實現同時跟蹤,并能區分出間隔 15m 的兩個目標。該系統還曾捕獲 250km 外美國空軍的 B-2 隱身轟炸機。

總之,無源雷達的主要技術指標體現在:探測距離遠、高精度、實時探測多目標(包括飛機、導彈)、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可以固定式和快速移動式並存、可安裝在地面、飛機和艦船上。

(8)無源雷達的研究熱點

無源雷達無法準確控制外輻射信號的波形和發射方向,目標回波信號受到較強的地雜波和多路徑干擾,無源雷達系統進行微弱目標檢測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有效的干擾抑制技術成為無源雷達微弱目標檢測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關鍵課題.目前抑制這些干擾的方法是合理配置系統、優化天線設計、接收站的地形選擇和信號處理方法等。

電磁干擾的抑制是電磁兼容學科的研究范疇,可采用接地、濾波、屏蔽等多種方法綜合處理。

多平臺和單平臺情況下,利用到達方向、到達時間差、多普勒頻率差、相位變化率 等多個參數對目標進行無源定位的方法、定位算法、定位精度和性能的研究,也已成為當今研究熱點。

多站數據融合、多傳感器檢測的多參數數據融合、多頻段同時輻照目標,實現探測優化和數據融合、超寬帶接收數據融合等技術更新,以提高無源雷達的探測和跟蹤精度和分辡率。

雷達系統的電子掃描速度和數據采集速率己成為諸多領域應用的瓶頸,尚難攻克這一難題。

(8)無源雷達的應用

無源雷達的應用既可用于軍事,也可作民用。它主要包括:

監視港口、機場、發電廠、水廠和其它要害部門;

空中交通管制;

軍事上可以反隱身飛機;

反隱身巡航導彈;

抗反輻射導彈;

抗敵方偵察;

反干擾;

反低空突防。

總之,無源雷達具有隱蔽性好、機動性強、造價低廉、抗敵方偵察和反隱身等特點。無源雷達具有反偵察、反干擾、反隱形飛機和巡航導彈、抗反輻射導彈、反低空突防方面等諸多優勢,是現代雷達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因而受到了各國的重視。能夠在極為惡劣的戰爭環境中生存,因而引起了業內專家和軍事專家的廣泛關注.

對輻射源目標的無源定位在航海、航空、航天、電子戰等領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

    文章

    2901

    瀏覽量

    117327
  • 電磁波
    +關注

    關注

    21

    文章

    1443

    瀏覽量

    53747
  • 無源雷達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1

    瀏覽量

    8716

原文標題:雷達不發射電磁波,也能發現目標!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雷達技術的發展

    連續檢測目標,一般為每秒一次,信號源是40—400兆赫的低頻電磁波,有利于探測隱身目標和低空目標:不需頻率分配,因此可部署在不能部署常規雷達
    發表于 02-26 14:31

    雷達誘餌設想設計

    雷達誘餌的設想設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者:千戈摘要:本文設想設計了一種不需要主動發射電磁波雷達誘餌,即
    發表于 10-01 23:17

    基于寬帶示波器的雷達信號矢量分析

    前言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雷達的任務不僅是測量目標的距離、方位和仰角,而且還包括測量目標速度,以及從目標回波中獲取更多有關
    發表于 07-19 06:34

    微波雷達感應模塊,人體存在感應雷達模組,雷達傳感器技術應用

    `雷達是怎么判斷事物的動靜呢?雷達發射電磁波,根據目標的運動狀態不同,多個脈沖發射下回波信號的相位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可通過相位信息得出
    發表于 07-09 15:02

    毫米雷達工作原理,雷達感應模塊技術,有什么優勢呢?

    。毫米和大多數微波雷達一樣,有波束的概念,也就是發射出去的電磁波是一個錐狀的波束,而不像激光是一條線。這是因為這個波段的天線,主要以電磁
    發表于 09-22 16:17

    關于電磁波與毫米雷達之間的影響

    當毫米雷達探測人體生命體征時遇到電磁波發射源正在工作,雷達回波是否會受到干擾?是不是普通的電磁波
    發表于 04-23 18:43

    使用AWR1642短程雷達參考設計

    Radar的音譯,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并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被稱為無線電定位。
    發表于 05-26 16:02 ?96次下載

    簡述雷達技術與電磁波輻射有何關聯

    雷達是指“發射電磁波信號并接收在其作用范圍內的被觀測物體(目標)的回波的裝置”。電磁波能量從雷達硬件輸出到天線,再從天線 輻射出去,而后從一
    發表于 09-21 14:39 ?26次下載
    簡述<b class='flag-5'>雷達</b>技術與<b class='flag-5'>電磁波</b>輻射有何關聯

    雷達探測對象與截面積的介紹

    因此,雷達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
    的頭像 發表于 11-08 07:09 ?2880次閱讀

    雷達發射機的分類、主要性能指標及器件介紹

    雷達是利用目標射電磁波的特性來發現目標并確定目標距離等信息的。因而,
    的頭像 發表于 04-20 10:32 ?1.2w次閱讀

    分析目標雷達散射截面積研究

    雷達通過天線發射電磁波照射目標,并接收目標反射回的微弱信號,經過信號處理檢測出關于目標或環境的信息,例如距離、速度、方位、散射特性等。從
    的頭像 發表于 12-19 09:49 ?1730次閱讀

    什么是雷達 雷達距離方程

    雷達的工作方式,如上圖所示,通過天線將電磁波輻射出去,電磁波在空中傳播,碰到目標目標射電磁波
    的頭像 發表于 02-07 11:21 ?2716次閱讀
    什么是<b class='flag-5'>雷達</b> <b class='flag-5'>雷達</b>距離方程

    雷達用的是電磁波還是超聲波?電磁雷達和激光雷達區別

    電磁雷達使用電磁波進行探測和測量。它通過發射無線電頻率的電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來的信號來計算目標
    的頭像 發表于 10-30 17:43 ?9247次閱讀

    雷達水位監測的原理是基于電磁波的反射和傳播特性

    ? ? ? ? 雷達水位監測儀向水面發射高頻電磁波,當電磁波碰到水面時會發生反射。監測儀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并測量其往返時間以及
    的頭像 發表于 08-09 16:22 ?332次閱讀

    雷達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雷達探測器與激光探測器區別

    雷達探測器是一種利用雷達技術來檢測和跟蹤目標的設備。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波發射和接收。以下是雷達
    的頭像 發表于 11-24 09:43 ?11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