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的美國紐約州雪城,FAA和NASA舉辦了一場無人機感應和避障技術大賽,這次大賽的冠軍是一家中國人創辦的公司,創辦人叫王宗博。
王宗博2009年畢業于北理工雷達技術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曾在荷蘭、新加坡、中國和美國的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任職。創辦木牛科技之前任職于美國堪薩斯大學,負責雷達遙感、成像系統的設計。
2015年,看好雷達民用市場的巨大發展機遇,王宗博和北理工雷達技術研究所的校友們一起在北京創辦了木牛科技。從成立伊始主攻無人機領域,并在取得了無人機行業雷達的技術領先和市場地位后,于2017年9月正式發布3款下一代77G汽車毫米波雷達產品,為ACC、AEB、BSD、LCA以及自動駕駛提供配套產品和完整方案。
經過接近三年的積累和發展,木??萍冀⒘丝缭街忻赖捻敿壖夹g和市場團隊,實現了多行業,多應用的產品落地,其產品和技術方案已經被全球200多家客戶采用。2018年1月,木牛科技完成一輪融資,投資方為君聯資本,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上周,《佐智汽車訪談》專訪了北京木牛科技CEO王宗博。
主持人:毫米波雷達,總體來講,這兩年不那么受資產市場追捧,沒有激光雷達那么火,甚至也不及視覺技術火。毫米波雷達應用有很多年的歷史,現在它的突破點在哪里?我們想請教一下,最近Metawave拿了一千萬美金的投資,是不是代表了一個新的方向?
王宗博:Metawave不能代表毫米波雷達成為一個熱點或者一個新方向。因為毫米波雷達本身就是一個存在很長的技術和行業。
我們從2015年開始創業,單純出于對毫米波雷達技術的熱愛,希望讓這個技術變得更有用,讓更多行業和人群受益。毫米波雷達的基本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已經很成熟,有個別的小的技術創新點,但關鍵突破點還是在于與應用場景和需求的結合。
圍繞毫米波的投資在這幾年一直在展開,但沒有集中爆發,類似于慢牛行情。
主持人:你們無人機的產品一般是用哪一個頻段的?
王宗博:無人機是用24GHz。
主持人:無人機市場的應用,是大眾消費市場的無人機嗎?
王宗博:我們不做消費市場的應用,主要還是做中大型的無人機。
主持人:農業有用嗎?
王宗博:農業也用。在農業植保方面,我們最先提出用毫米波雷達來定高,到現在也是最火的應用之一。我們是第一家提出該應用場景,做出產品和方案來,也申請了專利。
主持人:那這種無人機上也應用了激光雷達嗎?
王宗博:激光雷達現在不多,尤其在植保方面,它有噴霧、塵土等環境挑戰。
主持人:那你們現在團隊大概有多少人?
王宗博:中國和美國加起來 50多人 。
主持人:講講毫米波雷達的發展方向?
王宗博:雷達是一個傳統技術,經過了六七十年的技術和應用演化。 之前是軍事應用比較多,我們最專注的是怎么把這個毫米波雷達普及,民用化,做的更小,更便宜,同時性能更高、更智能。
主持人:我們知道激光雷達除了測距之外,也有識別物體的功能。毫米波雷達的技術方向是不是也要識別物體?
王宗博:傳感技術整體是朝這個方向演化 。
主持人:增加收發單元的話,也是可以增強它的識別能力嗎?
王宗博: 增加收發單元是為了后續信息更豐富一些。但是不是說為了增加單元而增加單元,終極來看要解決什么問題。
毫米波雷達在自動駕駛的應用
主持人:我們來聊聊SAR。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徑雷達技術)也是毫米波雷達提升分辨率的一大重要武器,但是用在車載雷達上還不是很成熟。您怎么看待這項技術?
王宗博:關于SAR,我們團隊做了很多機載和無人機載的SAR系統,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話題。在車載毫米波雷達上還不成熟,這個觀點我不完全同意。因為車載SAR也是很老的一個話題和課題。從本質上來說,SAR是提高一維分辨率的方法,同樣增加單元數也是提高分辨率的一個方法。
為什么車載SAR給大家產生了還不成熟的印象?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自動駕駛之前,車載雷達并不以成像和路徑規劃為目的,更多是在有限成本下實現輔助駕駛功能。
主持人:在自動泊車上,毫米波雷達就是要替代以前的超聲波雷達?
王宗博:這個是很好的方向,包括我們內部測試也證明了毫米波雷達在低速泊車上有巨大的想象發展空間。
主持人:現在L2、L3級別車型上,配的毫米波雷達很多了,有的新車四個方向都有毫米波,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毫米波做一些泊車。
王宗博:這個趨勢是毫無疑問的,這是我們非常興奮的一點。
主持人:那從目前的泊車方案來講,也沒有說把超聲波去掉了。
王宗博:這是一個演化的過程,我認為是應用場景下技術方案演化的過程,需結合成本及成熟度等方面的綜合考慮。
主持人:繼續聊SAR。
王宗博:SAR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它一定是動態的。它是一個分支,它有實孔徑和虛孔徑,SAR屬于合成孔徑,這個并不是很神秘的東西。
主持人:芯片供應商有英飛凌、NXP、TI,請問您是采用哪家?
王宗博: 我們有自己對供應商的判斷和考慮。這幾家在技術路線、產品特點、成熟度、開放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異。國內也涌現出一些很有實力的芯片供應商。
主持人:現在很多車廠對探測距離要求200米,很多固態激光雷達都號稱在200米以上。毫米波雷達它的探測距離一般達到多少?
王宗博:一般達到250米或300米。
主持人:現在大家的研發方向都是79GHz,目前都是實驗品吧。
王宗博:79GHz從技術上來講也沒有太神秘的,只是雷達的工作頻段和帶寬不同。因為它被主機廠接受還有一個時間周期,所以給大家印象就是這個東西不成熟,實際上現在談毫米波雷達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再加上目前大量開放的代碼和方案,完成實驗品和Demo的難度很低、周期也被極大縮短。
主持人:我聽說77GHz生產設備在國內也比較缺。
王宗博:對,這也是產業化很重要的方向。
主持人:最近美國在高科技領域有封殺中國的跡象,一些核心元器件將來可能不給中國。毫米波雷達領域會不會有這樣的風險?
王宗博:不會。首先要把對雷達的理解從軍事領域拿掉,因為它本身就是通用傳感器,跟攝像頭一個道理??赡艽蠹以瓉碚J為毫米波雷達是很新技術,但是我們做了這么多年,它是很成熟的技術,也有很多非軍事化的應用。其次美國是芯片輸出大國,只要按規則做生意一般不存在禁賣的問題。
主持人:所以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禁運風險?
王宗博:對,一方面沒有什么禁運風險,另外中國自主的技術研發和創造能力已經具備了。國內做的很好。
主持人:融資方面呢?
王宗博:我們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還是不錯的。今年初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主持人:毫米波雷達是很燒錢的項目嗎?
王宗博:除了產線方面的重資產投入,整體不算燒錢。
主持人:從公開資料看,你們的產品在無人機領域用的多一些,在自動駕駛方面披露的很少。
王宗博:我們最早做的應用領域是無人機,這方面也一直是我們一塊穩定的營收貢獻。
主持人:飛行汽車項目已經有了嗎?
王宗博:有了,幾個數得上的飛行汽車項目都有我們在傳感器方面的貢獻。在我們看來,自動駕駛處于初級形態。無人機或飛行汽車的避障和規劃是三維的,而汽車是兩維的,它不像無人機會上下移動。
主持人:談談未來發展規劃?
王宗博:關于未來發展規劃,我們定位于一家以毫米波雷達為核心的平臺型公司,而不是做汽車毫米波雷達的公司。
主持人:在汽車領域,你們的產品何時能夠SOP?
王宗博:真正SOP的話,一線OEM是18個月測試和定型周期?,F在算的話應該是在2019年底。另外我們會做一些后裝市場。
主持人:后裝就很快,后裝的話以什么產品形態呢?
王宗博:我們有商用車的后裝,防撞和BSD。后裝市場我們今年預估的量還不錯。
主持人:現在商用車的需求更迫切一些。
王宗博:對,商用車市場相對更容易切入。
主持人:毫米波雷達在自動泊車領域替代超聲波雷達,這是一個趨勢,但是什么時候會落地?
王宗博:我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這里面需要幾次迭代及用戶教育,現在看到的是第一代的方案??赡芩俣缺容^快,1-2年就會迭代一版。毫米波做泊車,現在看到的時間點是在2020年左右。今年我們的(泊車應用)毫米波雷達就會做完,明年給部分用戶測試。
主持人:ABCD等大的TIER1掌控毫米波雷達絕大部分市場,國內的企業突破口是從價格,還是更好的性能,或者是從某個特定場景上做的比別人更好?
王宗博:我認為是要分階段的。第一個階段,中國的初創公司肯定會做me too的路線 。中國的OEM比較多,大的TIER1不可能每家都照顧到,留下了幾家OEM給初創公司,me too產品的生存空間還是有的。
第二個階段是突破的過程,就是想清楚中國所需要解決的本地化問題到底是什么。這是超越me too的階段,更具有創新的過程。
第三階段,未來國內企業可以來引領整個全球毫米波行業的發展?,F階段國外汽車供應商掌握著毫米波雷達的絕大部分市場空間,這是現在的現實情況,但是它不代表未來也是如此。
主持人:初創公司成本控制方面,并不比大的TIER1有優勢。
王宗博: 如果你的技術方案跟Tier 1的方案一樣,那么在供應鏈端一定沒有優勢。
主持人:現在除了汽車和無人機,毫米波雷達還應用在哪些市場?
王宗博:汽車應該算是毫米波應用的一個市場。機器人也可以用,無人機也是機器人的一種形態。我認為毫米波雷達作為一個傳感技術,它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未來你看到有多少個攝像頭,就可以想象有多少個毫米波雷達,我認為這是很值得興奮的事情。它不是替代(攝像頭),而是互相補充。
主持人:它能夠使攝像頭增強哪些性能?
王宗博:提升距離及可靠性,比如說三公里以上,一個攝像頭看不了那么遠,我可以用雷達來提升距離。比如說佐智這么大的園區(700畝),要知道哪里有人,可能一個雷達就可以解決了。
主持人:攝像頭看不見的。
王宗博:毫米波雷達可以做到超視距,包括被遮擋的地方。
主持人:被遮擋也能看到?
王宗博:對,雷達具有穿透力,根據頻率、波長的不同(決定不同的穿透力)。我舉個例子,我們在南極做的工作,毫米波雷達穿透冰層可以到五公里,下面就是石頭,它是一個非常有想象空間的應用技術。我還是那個觀點,一個技術真正能夠為大家服務的機會,在于讓每個人都能夠用的起,毫米波雷達并不是完全革命性的技術。
主持人:它現在屬于什么時期?
王宗博:它在民用上還屬于早期,但是在汽車的應用上已經很成熟,但是有一個變革的機會,所以一下子出現很多做雷達的初創公司,這說明這個市場大家的興趣度很高。
主持人: 24GHz已經算是成熟了。
王宗博:是的。另外表明一個觀點,不是說24GHz就成熟,77GHz就不成熟。這只是頻率的選擇不一樣,24GHz雷達波長大,導致通道數多的情況下體積比較大 。24GHz雷達是很好的技術,24GHz空氣損耗很少,穿透力更強。大家都認為頻率越高越好或越難,這個邏輯我不完全認可,24GHz可以做很多事情,比77GHz要好很多。
主持人:有的人講,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會依賴材料技術的革新。就像剛提到的Metawave雷達采用了更新的材料。
王宗博:首先超材料不能完全理解為材料的革新,這個技術和提法也是從20、30年前開始的。不管用什么材料,是需要經過IC化的過程的考驗。毫米波雷達真正有意義的,就是它的IC化的過程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降低了應用成本。
主持人:如果將來大規模應用在汽車上,產線如何保證?普遍認為國內產線是個短板?
王宗博:產能應該能達到百萬級 。主要原因是之前國內這個級別產能的產線還沒有,并不是說這個東西有多難。
主持人:因為巨頭都不在國內生產,全是在歐洲、美國?
王宗博:對,新加坡也有,24GHz在中國有生產的。
主持人:毫米波雷達對于行人識別等方面,現在有什么具體的進展?
王宗博: 這里面首先有一個誤導,為什么大家覺得大的廠商的毫米波雷達為什么測不到行人,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它能測到行人,只是沒有輸出。因為毫米波雷達本身做的是ACC功能,它在分類的時候,已經把不是車的目標過濾掉了,呈現出一個假象識別不到人,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這種毫米波雷達本身為ACC功能服務的。
主持人:也就是沒有識別人的任務。
王宗博:對,因為是功能驅動。其實雷達的探測和識別能力還是很強的。
主持人:美國是不是在這方面研發的基礎更好,國內是不是稍微差一些?
王宗博:并不絕對。國內的高校和研究所積累很好,也出現了很多很有實力的創業公司。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94瀏覽量
166168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6文章
1032瀏覽量
64254
原文標題:木??萍己撩撞ɡ走_已批量供貨,獲君聯資本投資
文章出處:【微信號:zuosiqiche,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