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物聯網、車用電子及智慧家居等需求的興起,電源管理與微控制器(MCU)等晶片用量逐步攀升,已經排擠其他部分8吋芯片產能的投片量,根據TrendForce 光電研究(WitsView)最新觀察指出,由于晶圓代工廠提高8吋廠IC 代工費用。
2017年12英寸硅晶圓供不應求且價格逐季調漲,隨著第三季旺季需求上升,加上8吋晶圓代工短期難再大幅擴產,整體產能仍然吃緊。2018年的8吋硅晶圓價格將再次上漲。
漲價潮傷害中國廠商
由于上游產能緊張及原材料上漲。被動元器件的漲價更是超過預期。進入2018年,電容,電阻等被動元器件價格一路走高。據相關渠道獲悉,國巨,風華高科均對電阻多次提價。其中,國巨對中大尺寸后膜芯片電阻級排阻提價30%以上,風華高科對片式電阻提價10%-20%左右。相關預測,電容、電阻等被動元器件漲價將持續,漲價趨勢可能將持續到年底。
另一方面,DRAM和NAND Flash的價格從2017年就開始不斷上漲,隨即引起內存條和固態硬盤等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一年內內存條的價格增幅一度達到300%。光是兩條內存裝機成本就要比一年前至少增加800-1000元,SSD硬盤的價格也翻倍。
外界原本預期DRAM上游廠商會在2018年一季度下調價格,但三星、海力士已拒絕了降價的可能,三星2018年的DRAM顆粒合約價將上漲3-5%,海力士也跟進表態稱將漲價5%,理由是DRAM顆粒依然供不應求。
據報道,發改委已就存儲芯片漲價的問題約談三星,或將調查可能存在的公司價格操縱行為。發改委價監局官員徐新宇稱,過去18個月芯片價格大幅上漲,發改委對此保持警惕,“我們已經注意到價格飆升狀況,將更加關注該行業未來可能因‘價格操縱’引起的問題。”徐新宇表示,可能有多家公司協同行動,盡量推高芯片價格,謀求獲利最大化。
在業界關注被動元器件和存儲芯片價格是否會出現松動的時候,MCU等芯片漲價潮又來襲。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不少MCU廠商產品交期都從4個月延長至6個月,日本MCU廠商更是拉長至9個月。從2018年上季度半導體情報數據來看,去年至今全球電子產品制造業都異常興旺,連日本都出現多年不見的正增長,這帶動芯片等電子元器件的銷量。在硅晶圓產能滿載、汽車電子及物聯網需求的持續爆發下,MCU在2018年供應短缺局面或難以有效緩解。
近期,歐洲半導體巨頭NXP公司對其代理商又發出了漲價通知。通知稱,將從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對NXP旗下MCU(微控制器)、數字化網絡、汽車微控制器等主要產品上調價格。漲價幅度在5%-10%不等,這標志著半導體巨頭打響了2018年MCU芯片漲價的第一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另一家歐洲半導體巨擘─ST(意法半導體),后續有可能跟進NXP調漲MCU報價腳步,增強全球MCU市場漲價熱潮更大動能。
除了上游產能不足之外,需求旺盛也是MCU芯片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誰將引領國產MCU未來?
中國MCU市場增長率高于全球,并穩步增長。2017年中國MCU市場規模為400億元左右,較去年增長7%,占全球市場的30%;中國MCU自2010年以來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0年,年均增長可達6.5%。從營業收入看,我國MCU應用的最大市場是消費電子,其次是計算機外設和汽車電子市場。汽車電子MCU增長迅速,預計2015-2020年年均增速達13%。從MCU位數看,8位和32位將以互補性的組合占據MCU領域。
此外全球6成的家電產能都在中國。國內消費電子市場無論在規模還是在質量上都在不斷崛起,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家電企業,以及以華為、OPPO、VIVO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已進入全球市場前列。這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本土消費電子企業的崛起為本土消費電子MCU企業提供了優越的成長環境,加上國家政策支持IC國產化的背景下,國內MCU企業將迎來高速成長。作為國內本土MCU廠商代表中穎,HK(航順芯片),GD(北京兆易),NUC(新唐)是否能在這一波漲價潮中脫穎而出,搶占更多的市場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國內廠商能否最大化接受本土MCU的進入,達成本土MCU戰略合作共識,減小國外MCU對國內廠商的漲價沖擊呢?這也是國內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MCU市場的增長已經勢不可擋,預估中國MCU市場將于2020年持續成長達414億元人民幣。
中國作為最大的芯片市場卻沒有話語權,國產化率低受制于人,MCU市場更是尤為明顯。中穎號稱國內8位MCU之王,站在有利的環境及正確的產業趨勢下,在家電行業內十幾年默默耕耘,九死一生。但中穎作為中國小家電MCU的龍頭廠商,近年來營運表現優于其他同業。
然而在32位MCU市場近一年來,又出一匹黑馬HK(航順),短短一年時間的市場推廣,大受客戶選用,根據客戶使用反饋,不僅產品性能穩定,功耗更低,寬電壓設計,兼容性更是完美替代進口品牌。這也是繼GD32位MCU之后的又一個國內32位MCU之新星。而GD在市場多年的沉淀和耕耘,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也讓很多國內廠商對本土MCU品牌接受度提高。但與進口品牌相比較,我們本土MCU仍是弱勢群體。
不掌握芯片,企業終究被跨國巨頭扼住咽喉。從近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出口數據來看,國內集成電路每年進口金額在1250-1650億美元,有著極大的國產替代替代進口的空間,芯片國產化也將帶來諸多的投資機會。32位MCU廠商眾多,但我們相信中穎,HK(航順),GD(兆易)必將引領國產替代進口MCU之未來。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170瀏覽量
229174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004瀏覽量
350335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453瀏覽量
163612
原文標題:存儲器,處理器,阻容暴漲背后的機遇 誰將引領國產MCU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Anxin-360ic,微信公眾號:芯師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