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數據和智能制造是“2018中國大數據應用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因為它們正是當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念茲在茲,希望發力進而引領全球的關鍵領域。
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
麥肯錫在《工業大數據的崛起》報告中指出,即便在虛擬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美國,工業蘊含的數據總量也超過其他部門,同時工業部門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正以創紀錄的速度迅速增長。
當前,大數據正從零售、金融、電信、物流、醫療、交通等領域加速向工業領域拓展。比如,一家大型民航客機,每飛行30分鐘就會產生10 TB的數據;許多工業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智能工程機械提供決策支持,一些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利用工業大數據進軍汽車制造等傳統工業。可以說,大數據將在工業各個環節創造價值,如產品的創新、工業物聯網、工業供應鏈的分析優化等,工業大數據的價值正在凸顯。
目前中國工業正面臨著提質增效的時代要求,迫切需要將大數據融合到經營管理與生產運營活動中,來促進制造企業向服務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早在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就將發展利用工業大數據作為重要工作內容。
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工業大數據是實現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將推動企業從制造走向智造,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不竭動能。工業大數據作為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的核心關鍵技術,是未來發展工業智能的基石。因此,在新時代發展要求下,中國制造業需要用全新的大數據思維開辟工業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途徑。
以工業大數據賦能數字經濟
在“中國制造2025”的高速列車上,制造業企業率先獲得動能。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制造的經驗積累,富士康正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把工業大數據轉換為智能分析、智能決策,為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助力制造業的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打造樣板。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曾在近日一場關于工業互聯網的對話活動中表示,工業互聯網是實踐“中國制造2025”的最佳途徑之一,富士康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力,“所以將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相關業務拆分出來,組成工業互聯網業務進行上市。工業互聯網也是公司發展方向,希望借助上市,跟上產業發展浪潮。”
作為中國制造業巨頭,“三十而立”的富士康集團選擇勇立工業互聯網潮頭,大刀闊斧布局工業互聯網生態。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即“云移物大智網 機器人”。這九個字串起了富士康“實體制造數字制造”的產業發展邏輯。在信息挖掘和智能感知的維度,富士康在30年的實體制造經驗中積累了“關鍵、有效、微觀、海量”的工業制造大數據,加上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能力,富士康有理由在工業互聯網這個新賽道上成為領跑者和賦能者。而工業富聯的成功上市,則為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提供了“加速器”。
上市后的工業富聯更加著眼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態稱,工業富聯不僅是家制造型公司,更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在平臺上,我們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幫他做培訓,甚至可以拿出資金對優質公司進行投資。”他希望,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滿足富士康使用,同時也在行業內形成示范效應,讓更多企業利用工業大數據實現產業升級。
中國工業大數據仍面臨挑戰
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利用方面,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有先發優勢。如美國從工業設計到產品研發,從供需鏈條再到企業管理,都在充分利用包括企業之外的各種數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曾在分析了美國的產業互聯網模式后感慨道,未來20年,最有潛力從根本上改變制造產業的就是工業大數據。
相對比消費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有著不間斷、多樣性、實時性、行業性等特點,因此在制造業的數字化利用過程中,工業大數據也比消費大數據更為復雜。比如供應參數、生產工序的變化都會導致數據本身變化量很大,給數據標記、分發等帶來結構性難度。
此外,國內也有不少制造業企業也做了數字化工作,但往往只限于其中的某個環節,并沒有覆蓋整個工業生產流程。一般認為,真正的制造業數字化應當覆蓋全產業鏈。制造業在工業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都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大數據在制造業的應用也應當貫穿所有的環節,要打造大數據的價值鏈的應用,必須覆蓋制造業的所有的環節,并涵蓋上下游的各種關系。
除大數據覆蓋面的問題外,在推動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因設備標準不統一帶來的數據類型多樣化的瓶頸。2017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致力于解決智能設備、傳感設備標準不一的老問題。一旦有標準可循,生產難度也會降低。
此外,面對當前我國工業行業“產生了大數據、但并沒有收集足夠大的數據量、應用的更少”這樣的挑戰,專家指出,工業企業應該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和軟件做支撐,把裝備作為終端去調整或者改變生產模式,通過數據分析和軟件定義,在互聯網上抓生產,實現裝備的智能化,提升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節約資源消耗。
大數據思維賦能數字中國
在生產條件變得更嚴苛的當下,中國2015年提出“中國制造2025”方案,就是決心在十年內努力打造制造強國。2018中國應用大數據大會特別設置了“工業互聯網與工業大數據”論壇,邀請行業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共同探討大數據在工業實體場景下的落地應用實踐。近日剛剛在上交所敲鐘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也將在大會和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圍繞推動大數據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的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展開研討,試圖破解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蛻變的密碼,也正是此次大會的題中之義。
有研究顯示,將工業大數據應用于制造業,可以帶來更大的回報。一項把工業、產業領域的大數據利用率和人均產出率進行對比的統計數據顯示,財富100強的企業,有效利用了大數據的企業人均產出提升了14.4%,對制造業的貢獻平均提升了20%。
另有一組數據則顯示,在工業大數據所推動的變革中,即使效率只提升1%,效益也空前巨大。比如在全球節約1%的商用航空燃料即意味著節約300億美元的成本。
作為一個跨產業、跨供應鏈、跨價值鏈的整合,工業互聯網所帶動的工業4.0的效益將非常巨大。有專家指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有效地把信息技術(IT)和計算技術(OT)結合起來,可隨時掌握生產信息、性能情況,從而更便捷地管控產能和質量;而整合內容從軟件工具到機器設備到系統集成到產品制造等,將讓生產具有高度彈性,工業產品定制也將變得可行。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由大數據驅動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未來全行業提升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節約資源消耗、保障生產安全、優化銷售服務的必經之路,通過與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的協同發展,工業大數據驅動的的工業互聯網必將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引擎。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63瀏覽量
137300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481瀏覽量
76261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299瀏覽量
940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