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echCrunch北京時間7月5日報道,大眾計劃推出一款被稱作WE、只使用電動汽車的汽車共享服務。多年來,戴姆勒和寶馬等公司一直在提供汽車租賃服務。大眾計劃明年在德國推出汽車共享服務,然后從2020年開始把服務范圍擴大到歐洲、美國和亞洲的主要城市。
大眾當地時間星期三表示,整個車隊都將使用電動汽車。
大眾銷售部門高管于爾根·斯塔克曼(Jürgen Stackman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認為汽車共享市場還有很大潛力,這是我們進入這一市場,以一款服務滿足所有用戶需求的原因。”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5文章
11942瀏覽量
230470 -
大眾
+關注
關注
1文章
779瀏覽量
33996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423瀏覽量
371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歐美車企集體“拋棄”電動汽車,“不玩了”?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最近不少博主聲稱“歐美車企集體拋棄電動汽車,只剩中國車企在堅持”,甚至還有博主表示“蘋果、奔馳、寶馬都不玩電動汽車了,西方集體宣布退出,獨剩中國怎么玩?”
特斯拉計劃明年上半年推出經濟型電動汽車
2024年10月24日,特斯拉在其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透露了公司未來的重要計劃。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財報發布后的清晨重申,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一款更加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馬斯克
歐洲寶馬電動汽車銷量大漲,勝過特斯拉
8月23日消息,據CarScoops與JATO聯合報告,7月份寶馬共向歐洲地區交付14869輛電動汽車,成功奪過特斯拉的冠軍之位,領先后者14561輛。這意味著寶馬
電動汽車充電類型和常見拓撲
隨著全球電氣化和脫碳趨勢的持續發展,電動汽車(EV)的需求預計也將以10%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5年底,預計將有近5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這將迫切需要更多的充電樁和更快的電動汽車充電速度。本文將
奔馳攜手星巴克,共建高速電動汽車充電樁
近日,汽車行業與咖啡連鎖巨頭跨界合作的新篇章被揭開,梅賽德斯-奔馳攜手星巴克,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在美國西海岸5號州際公路沿線的100家星巴克門店內,部署共計400千瓦的高速電動汽車
Rivian攜手大眾:電動汽車新勢力獲巨額投資
在新能源汽車風起云涌的當下,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 Automotive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達成了一項重大合作。6月26日,市場傳出消息,大眾汽車計劃
大眾汽車與Rivian攜手共創電動汽車新時代
在電動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與美國Rivian Automotive共同宣布了一項激動人心的合作計劃。雙方將攜手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電子/電氣架
大眾汽車放棄全面電動汽車計劃
近日,大眾汽車對其電氣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宣布將不再全力發展電動汽車。該公司曾將ID系列電動汽車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但面對市場變化和銷售減速,大眾汽車作出了新的戰略選擇。
大眾汽車調整電動汽車戰略,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陣容
據5月17日信息報道,繼福特、通用及奔馳案例后,大眾汽車已對其激進的電動汽車戰略做出微調。該德國汽車巨頭決定加碼插電式混動車型,原因在于電動汽車
德國大眾汽車終止與法國雷諾就廉價電動車談判
雷諾于去年 11 月公布了計劃推出 Twingo e-Tech 后續車型 Legend 的計劃,預計該入門級電動汽車的起售價格將維持在 2 萬歐元左右。今年 2 月,雷諾進一步確認正在與大眾
日產和本田合作推出更實惠的電動汽車
據悉,為拉低電動汽車售價,日產有意同本田聯手研究更加劃算的電動汽車技術。知情人士透露,雙方有可能就共同研發電池及電動汽車進行商討。具體做法可包括聯合采購通用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或協同設計
大眾汽車集團回應推遲PowerCo IPO計劃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電動汽車市場的降溫,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考慮推遲為其電池部門PowerCo尋求外部投資者的計劃。此前,大眾曾考慮在今年或明年
大眾將推遲電池部門IPO計劃
據報道,由于電動汽車市場降溫,業務前景堪憂,大眾汽車決定推遲為其電池部門PowerCo尋求外部投資者的計劃。盡管當前情況尚未明朗,但若市場環境轉好,大眾仍可能繼續推進相關
日產汽車計劃為電動汽車生產磷酸鐵鋰電池
日產汽車近日宣布,計劃為電動汽車(EV)生產磷酸鐵鋰(LFP)電池。這一決策源于對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延長電池壽命的追求。預計從2026財年起,這種新型電池將開始向新興市場出貨。
寶馬電動汽車的未來和挑戰
預計2023年,寶馬純電動汽車銷售占比可達15%。預計2026年前,寶馬將推出6款Neue Klasse系列純電動車型,并投資數十億歐元,與業內領先者縮小技術差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