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旺報報道,自2017年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目標后,相關產業迎來飛速發展機遇,更成為全球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 2017全年,大陸AI企業的融資總額已占到全球的7成,但其背后的隱憂也跟著浮現。最新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仍有9成的AI企業處于虧損階段。繁榮背后,避免泡沫化風險將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事實上,近兩年可說是中國AI產業發展的關鍵兩年。 2017年被視為「AI元年」,不僅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爭相布局AI市場,國務院更是發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在2030年將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而隨著專注人臉識別的商湯科技、 曠視科技,以及發展語音智能助理、智能機器人的科大訊飛等新一波獨角獸崛起,2018年則被視為「AI商業化元年」。
融資總額占全球70%
在此情況下,全球資金無不全力搶進中國AI市場。 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 2017年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分別占全球的70%和31%。
但蓬勃發展的背后,卻也存在泡沫化隱憂,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累計獲得超過500億人民幣融資,但其中商業落地前100強公司累計產生收入卻不足100億人民幣。在整個產業鏈中,90%以上的AI企業依然處在虧損階段,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兩億。據此來看,2018年AI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
對此,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坦言,目前跟人工智能有關的中國公司有四千多家,但是能夠得到投資人青睞,并且愿意投資的大概僅三分之一不到。 如果沒有后續的資金投進入,這意味著可能接下來就難以生存下去。
沒找到商業變現途徑
業內人士稱,盡管大陸因為人口優勢,有利于AI企業搜集大數據,但AI項目商業化成敗與否的關鍵,必須是找準應用場景,迎合市場真正的需求才能產生現金流,就這點來說,目前中國多數的AI企業離商用階段還有不小的距離。
瀾亭資本董事長劉炯也說,這兩年中國AI領域涌現了大量的創業公司,有一批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以及自然語言交互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同時仍有大量企業,還沒有找到明確的商業變現途徑,這成為中國AI企業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主要困難。
中國想登頂AI,還有四個困難
中國想要在2030年領先全球、超越美國,目前來看仍有核心技術、人才缺口、標準制定、安全防控四大難關要通過。
以核心技術為例,根據《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雖然中國AI領域的論文產出量在2017年排名全球第一,但在企業論文產出排行中,僅國家電網公司以841篇擠進全球前20大產出最多的企業,但仍遠遜于IBM、微軟的5105、4710篇。這個數字透露出,中國的AI核心技術可能更多的是在實驗室階段,真正落實在商用領域的比例仍不多,這在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其次,在人才方面,中國目前AI領域人才擁有量18232人,占全球8.9%,遜于美國的13.9%,另按北京清華大學的報告,中國大陸AI領域杰出人才數為977人,全球第6,不及美國的20%。
全球人才投入較高的企業中,大陸也僅有一家華為進入全球前20,人才方面的短缺,是目前中國AI產業最急迫的短板。
最后,中國AI產業未來勢必要跟全球跨國企業競爭,此時爭搶行業標準制定的主導權就關系到中國AI產業能否在未來競爭中占領制高點,而這一方面,中國在AI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方面仍亟待完善。
人工智能項目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投資,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卻能推動許多行業的變革,這對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否解決上述諸多隱憂,或將是未來中國AI產業能否躋身世界前列的關鍵。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0文章
28205瀏覽量
206529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58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9瀏覽量
237577
原文標題:中國AI企業吸金旺但90%虧損 今年將迎倒閉潮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