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9個省(市)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七成以上,并涌現出諸如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電科技、中微半導體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環節領軍企業。業內人士指出,資金已經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痛點,謹遵市場規律、形成企業發展正循環將更為重要。
近期調研采訪發現,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產業集聚特征。長江經濟帶9個省(市)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七成以上,并涌現出諸如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電科技、中微半導體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環節領軍企業。業內人士指出,資金已經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痛點,謹遵市場規律、形成企業發展正循環將更為重要。
區域集聚特征明顯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事業部總經理韓曉敏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17年長江經濟帶9省(市)集成電路產業營收規模合計約3943.3億元,約占當年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營收規模5411.3億元的72.87%。
長三角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集成電路產業最扎實、技術最先進,產業規模上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江蘇省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整個長江經濟帶摘得頭牌。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營收1687.68億元,同比增長17.82%。其中,芯片設計領域營收194.66億元,同比增長21.96%;芯片制造領域營收245.91億元,同比增長13.78%;封裝測試領域營收878.16億元,同比增長22.08%;設備材料領域營收368.95%,同比增長349.36%。
除整體規模突出,江蘇省的企業表現亮點頻現。例如,長電科技通過內生外延發展,成為全球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領域龍頭。
數據顯示,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僅次于江蘇省,但其在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占據核心地位。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介紹,上海在交通、人才、資本、產業環境等方面具有優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量早,技術先進。
2017年,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營收118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產業結構上更加優化,基本形成設計、制造、裝備材料“三足鼎立”的態勢。
蔣守雷表示,芯片設計方面,上海有200多家芯片設計公司,2017年銷售額達到437億元。其中,華為海思的芯片設計銷售位于國際市場前列,上海兆芯的國產CPU運行穩定反饋良好,展銳的5G芯片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實現5G芯片商用。芯片制造方面,上海的企業銷售額達到280億元,行業景氣度頗高。近期華虹和中芯的產品均供不應求;中芯國際14nm先進工藝實現突破。材料方面,上海新昇半的大硅片(測試片)實現銷售,初步打破進口依賴。設備方面,中微半導體的MOCVD設備進入規模產業化,并進入了臺積電7nm工藝設備商采購名單。
芯片制造帶動產業聯動
從最早的無錫華晶、紹興華越以及后來的上海華虹,再到如今擔任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一直沒有離開集成電路領域,并見證了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業數十年沉浮。
蔣守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從20年前上海華虹“909工程”說起。
“909工程”是第九個五年計劃國家發展微電子產業的重點工程,包括建設一條8英寸、0.5微米技術起步、月加工2萬片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上海華虹集團承接了這一項目。
“當時政策層認識到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上的差距,明確了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當時高層的批示是,‘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蔣守雷稱,“‘909工程’項目特事特辦,專門撥款。‘909’單一項目的投入,超過建國以來國家所有微電子項目投資總和。”
投入量巨大且刻不容緩,項目選在了財政基礎和產業基礎較好的上海浦東。承載“909工程”的上海華虹集團從1996年籌備、1999年投產,到2000年實現盈利,成效巨大。
蔣守雷指出,華虹8英寸晶圓項目取得成功,帶來了產業集聚效應。2000年,張汝京來到上海成立中芯國際,2003年宏力半導體成立(2011年與華虹完成合并)等。這些制造企業先后落地,為上海吸引來數百家芯片設計公司。隨后,這些制造企業的產線和設計公司開始向臨近區域分散,逐漸形成了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格局。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集成電路產業鏈長且非常復雜。從產業聯動方面看,“制造”是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中樞。“對上服務生產設計企業,對下帶動原材料和設備企業。這也是國家大基金投向最關注的環節。”
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偉國此前表示,長三角區域的產業鏈聯動逐步形成。比如,中芯國際參股長電科技,加深了晶圓制造和封測的業務合作;華虹集團和無錫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投資100億美元建設數條12英寸生產線,將成為華虹集團繼金橋、張江、康橋以外的第四個制造基地;中芯國際和浙江寧波、紹興合作建設8英寸特色工藝晶圓廠;華大半導體參股上海先進半導體,從設計延伸到制造,目標打造面向工控和汽車電子市場的模擬和功率器件IDM企業;海康威視投資富瀚微是終端和芯片在垂直領域的合作,富瀚微則有機會依托海康的大平臺迎來業務發展。
產業鏈的縱向合作和橫向整合,都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刁石京表示,集成電路產業講求規模效益,集中有助于分攤研發費用、人才的集聚,實現規模成本效益。
產業發展要遵循規律
華虹8英寸晶圓項目取得成功后未能乘勝追擊,這讓蔣守雷唏噓不已,“如果2005年12英寸產線沒有流產,中國集成電路制造產業就不是現在的水平。當時可謂萬事俱備,就差資金這一環。”
如今“資金”已不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大的痛點。國家大基金一期規模超過1300億元,二期資金募集已基本完成,規模在1500億元-2000億元左右。此外,多地成立了基金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例如,上海成立了總計500億元規模的設計并購、裝備材料和制造領域基金。南京市近日出臺《關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的實施方案》,設立總規模200億美元的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及配套政策。杭州則發布了《進一步鼓勵集成電路產業加快發展的專項政策》。
對于各地發展集成電路的熱情,有業內人士擔心產業走向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有的地方相互挖人,使得人才成本甚至比境外還高。有的企業這么多年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才隊伍,被這么一挖付諸東流。”刁石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事業部總經理韓曉敏則表示,產能過剩,自然會在市場競爭中淘汰。集成電路產業前期投入高,可能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刁石京認為,產業發展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規律。“很多人心態不太冷靜,不管條件如何都覺得自己能做。因此,政策方面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和把控。”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上述受訪人士均表示,解決“資金”痛點以后,要遵循市場規律,依靠自身的技術積累,形成自身循環造血的能力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在長江經濟帶的中游節點湖北武漢,紫光集團的存儲器基地長江存儲一號新廠正在火熱建設。廠房已于去年9月封頂,光刻設備也已進駐調試。完全建成后將擁有全球單體面積最大的芯片生產車間,相當于1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
長江存儲總投資金額達240億美元。按照規劃,長江存儲年內將實現32層3D NAND產品量產;2019年實現64層產品量產。這將實現3D NAND存儲器產品的國產零突破。
刁石京表示,未來紫光集團將在長江經濟帶的成都、南京各復刻一家長江存儲規模的存儲器工廠。長江存儲成立之初,就考慮了如何加強自我發展能力。“大基金是長江存儲的股東,但大基金有退出要求,我們對大基金有業績承諾。”
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高啟全對記者表示,長江存儲去年就拿出了32層3D NAND產品樣品,也具備規模量產能力。不過,“32層已經不是當前市場主流,我們要的不是月產多少萬片這個數字,而是希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
目前仍處在研發階段的64層3D NAND產品對長江存儲的發展最具關鍵意義。據高啟全介紹,長江存儲在64層產品方面具備足夠的專利積累,技術進展順利。“希望長江存儲能在2023年達到全球市場20%份額。以后我們每年要有1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這意味著100億美元的收入才足以支撐三千多研發人員開展工作,實現技術升級提高毛利率,形成正循環。”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60瀏覽量
421980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2文章
11396瀏覽量
360955
原文標題:產業規模占全國7成以上,長江經濟帶打造集成電路集群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