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
《調查研究報告》[ 2018年第19號(總5294號)]
魏際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
李曜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摘要:工業設計的核心是將社會文化要素導入工業生產體系,對工業產品的功能、結構、流程、外觀、原型等進行整合優化,形成兼具功能屬性與文化屬性的現代化工業產品。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將工業設計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并將其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邁向制造業中高端的重要手段。我國工業設計處于產業化高速增長時期,產業規模顯著增加、需求持續增長、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工業設計體系不完善、專業技術能力不強、企業應用意識不足、市場機制不健全、政策環境亟待改善等突出問題。應加快研究制定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戰略、完善現代工業設計體系、形成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多方面降低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成本。
工業設計是工業經濟的價值內核,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結構、流程、外觀、原型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創造產品差異化,推進技術市場化,提升產業附加值,優化和再造產業體系。
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全球已有20余個國家將推進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認為工業設計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四類發展驅動路徑,分別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文化創意驅動路徑、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市場驅動路徑、以德國與日本為代表的高端制造驅動路徑和以韓國、北歐為代表的國家政策驅動路徑,并助力上述國家占據國際制造分工鏈條上游的高附加值環節。
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工業設計產業雖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在制造業的品種開發、原型培育、附加值提升以及制造流程優化等方面還存在若干突出問題。
(一)設計體系不完善,專業技術能力不強
一方面,欠缺完備的工業設計技術體系。作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業態,工業設計的知識管理與技能管理在我國制造企業中還處于較低水平,現代工業設計的流程與方法還未在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得到廣泛運用,導致傳統制造企業試圖借助設計創新實現轉型升級時,往往難以有效培育、開發、整合和應用設計創新要素,消費市場中的設計需求無法有效導入產品的實際開發過程,工業設計總體還處于制造企業產品開發過程的“體外循環”。另一方面,缺少自主設計原型與生活方式模型研究的有效支撐。工業設計通過推進技術市場化、創造產品差異化、提升產品價值含量來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對于自主設計原型與生活方式模型的研發與儲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設計創新的質量與深度。由于我國制造企業尚未廣泛觸及產品價值內核層面的構建,造成大量企業的工業設計創新長期停留在產品外觀樣式或服務表現形式等較淺層面,欠缺設計原型與生活方式模型對于產品功能結構與體驗方式的深層次研發和創新,致使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此外,設計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與領軍人才總體上比較匱乏,我國缺少如蘋果、索尼等設計驅動型制造企業以及IBM、甲骨文等提供一體式創新解決方案的品牌服務型企業,也缺少如飛利浦·斯塔克、深澤直人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巨匠。
(二)企業應用意識不足
一是大量國內制造企業長期以來形成了“引進——消化”的思維慣性,在產品設計環節產生了嚴重的模仿與抄襲依賴,工業設計始終未能真正納入產品研發的成本結構,尤其欠缺在品種開發、原型培育、用戶體驗、制造流程優化等深層次的研發與籌備,導致設計環節成為仿制和簡單改良的溫床。二是功能性消費形態下相對單一的技術指標及其營銷反饋成為普遍性的產品評價標準,企業管理者并未真正認識到在服務與體驗消費形態下設計創新對于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和創造新興消費市場的重要作用。
(三)市場機制尚不健全
一方面,工業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總體上還比較松散,現行的管理與評定辦法未能有效遏制設計模仿與抄襲現象。以外觀專利為例,盡管近年來我國外觀專利年均增長率超過30%,但由于專利條款設置上尚存在大量如僅限定產品造型細節的視覺性雷同數量等相對模糊的規則,使得設計抄襲、品牌模仿等現象因侵權成本過低而成為常態,造成企業的產品設計研發投入難以在市場運行中得到有效的保護與增值,嚴重削弱了這些企業進行設計創新的積極性,也使得大量與設計體驗密切相關的制造業領域往往陷入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之中。另一方面,工業設計的統計體系尚不成熟,很多地區尚未明確工業設計的統計分類,針對設計從業人員也缺少規范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導致其專業化上升空間嚴重受限,勞動報酬與相關行業相比處于較低水平,人才流失的現象嚴重。
(四)政策環境亟待改善
盡管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重視工業設計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但“技術驅動型制造企業”和“加工驅動型制造企業”仍普遍處于低附加值產品輸出的舊有模式,未能找到實施工業設計創新與品牌化發展的有效路徑,亟待加強針對設計技術體系與制造體系對接的政策部署。同時,由于工業設計屬于工業與文化交叉領域,多頭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不同時期、階段的政策缺乏系統性與連續性。此外,對大量中小微制造企業而言,導入工業設計創新仍需要借助有效的公共服務平臺與金融平臺來降低研發成本,現有政策體系對此部署不足。
促進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研究制定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戰略
在學習借鑒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設計強國經驗的基礎上,我國要著力發揮好大國大市場以及制度優勢,加快研究部署工業設計產業體系,明確總體任務與階段性推進目標,借助已有產業規模基礎,使工業設計的產業化發展能夠從系統創新、集成創新的高度對接創新驅動與制造強國戰略。在發展方略上,要以推進居民消費品領域、機械制造領域和裝備制造領域的產品價值含量與品牌競爭力為先導,以技術驅動和加工驅動兩類制造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進一步深化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頂層部署,實施跨領域、跨地域的設計產業發展聯動與設計創新合作項目。依托國家品牌體系建設,將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與國家品牌工程緊密對接,為文化、科技、金融與工業設計的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完善現代工業設計產業體系
積極引導工業設計產業面向制造強國戰略和“互聯網+”經濟生態進行布局,針對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建立“設計+”價值提升體系,使工業設計充分發揮價值撬動與價值增值功能。在此基礎上,高度注重培育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設計原型,從概念、研發、測試、制造、物流、營銷等全流程建立工業設計集成創新機制,建立現代工業設計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服務體系、管理體系與政策體系,使之能夠為未來制造經濟和服務經濟提供創新支撐。為應對工業設計產業化初期的各類挑戰,要加大對工業設計所需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工業設計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以服務企業設計過程。
(三)形成有利于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要為制造領域特別是中小微制造企業營造實施工業設計創新的良性市場環境,重點在知識產權、行業標準、企業合作、資格認定、信貸擔保、投融資等環節加大法律與制度保障,明確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權責與行為規范,建立更具活力、更為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提升不同類型企業自主研發、采購和應用工業設計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重點扶持工業設計領軍企業和品牌制造領軍企業,重視其先導示范與引領帶動作用。政府在工業領域聚焦戰略的頂層設計、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職能,將商業模式構建和創新模式搭建交由企業自行探索和建設。加快落實和規范工業設計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定工作,集中培養一批工業設計領域的高層次專業領軍人才。
(四)多方面降低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成本
一是培育文化消費與品牌消費市場,強化市場要素配置,降低工業設計創新的市場配適成本;二是立足國情與地區發展特性,出臺國家和區域性工業設計產業扶持政策,降低工業設計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培育成本;三是依托各地工業設計協會與社團組織,搭建工業設計創新的供需對接與服務中介網絡,促進各類型制造企業與專業工業設計公司開展定向性、長期性合作,完善國有企業購買專業設計服務的招投標工作規范,降低企業設計資源對接成本;四是降低企業決策咨詢成本,引導企業管理者注重設計創新與設計應用,推動企業建立現代工業設計管理和技術體系,將工業設計深度應用于企業的概念研發、產品制造、質量控制、品牌構建、消費體驗以及企業文化價值塑造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之中。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17瀏覽量
53543 -
工業設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5瀏覽量
15425
原文標題:從戰略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