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年LoRa聯盟(LoRa Alliance)的年度報告指出,低功率廣域網路(LPWAN)的應用裝置需求將從2015年的每年8千萬臺急增至2025年的每年24億臺。如此快速的成長無疑該歸功于物聯網時代的浪潮下,工業4.0、嵌入式系統以及穿帶裝置等相關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所創造出的新需求。
不論是消費性產品、智能家居甚至是智能農場、智能工廠等,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搭配傳感器,借以收發互聯網信號以便于與云端上的大數據資料庫互動。如何提供智能裝置穩定的電源便成為一大課題。
智能且裝置穩定的電源——獵能技術
絕大多數的穿戴及移動裝置,受限于呎寸或是應用場景的限制,都仰賴電池供電。如何要提高電池的效率與延長壽命,遂成為業界最熱門的話題。「獵能技術」(Energy Harvesting)是一種從周遭環境收集、儲存能量,并轉換成電能的技術。相較于電池供電,利用環境自主發電的獵能技術具有顯著的優勢:能源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由于物聯網物品的壽命可長達好幾年,若頻繁地更換電池或是使用完全仰賴外部電力,會產生可觀的成本。若物聯網裝置本身能借著獵能技術能源源不絕地產生電力,就可能使裝置在趨近于零的成本下永續、不斷地運作。
來自比利時的獵能黑馬——e-peas
于2014年成立的e-peas,發跡于天主教魯汶大學的實驗室內。當這個新創團隊宣布推出全新的環境獵能技術后即獲得廣大回響。目前包括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Airbus)、全球最大的戶外廣告公司德高集團(JCDecaux)以及開發高性能模擬與混合訊號的廠商Semtech等皆加入投資者的行列,著眼的就是e-peas獵能技術的未來性與發展性。
e-peas提供的獵能電源管理晶片(Energy Harvesting PMIC),可搭配各種輸入能源,包括太陽能(Photovoltaic)、熱能(Thermoelectric)、壓電(Piezoelectric)以及無線充電(RF)技術。e-peas產品最特別之處在于其”高效能”與”低功耗”。雙開關(switch)的晶元設計確保e-peas的IC可維持在最大功率點追蹤(MPPT)以及避免儲能裝置損耗電能。
e-peas產品的其他優勢包括較低的啟動電壓(V coldstart)與啟動功耗(P coldstart)、較低的漏電流(leakage current),并且提供“Buck”與“LDO”兩種輸出模式,提供客戶選擇。 e-peas的獵能IC在整體設計上平均也只須要7-10個外部零件,遠低于其他競品需要超過15種以上的外部零件。
e-peas目前已成功在歐美與澳大利亞導入獵能技術的應用,包括放牧業的牲畜追蹤、智能工廠內的物流定位系統以及大型賣場的電子標簽。e-peas也與浩陽半導體合作,在今年下半年首度進入國內市場。中國目前不但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場。隨著國內日益增長的的物聯網產業與應用范例,e-peas也期待能提供國內客戶智慧能源的新選擇。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4文章
17595瀏覽量
249526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6文章
9516瀏覽量
18433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471瀏覽量
129027
原文標題:打破供電瓶頸,獵能“黑馬”e-peas了解一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tronicaChina,微信公眾號:e星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