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年版于日前剛發表。先說白皮書的總觀和結論。到2017年底,國內半導體產業從業人員在40萬人左右:設計14萬、制造12萬、封測14萬,到2020年左右預計市場需72萬人。
這72萬人怎么估算的?是依到時整個產業產值預估約1兆人民幣、人均產值140萬人民幣。所以短短2年內人力資源有32萬人的缺口,這幾乎是要倍翻才能達標了。
對策呢?一、高校培育、產學一體;二、引進海外高階人才;三、職業教育;四、建構創新的生態。先不說這些對策有沒有對癥下藥,看幾個比較有趣的調查數據。
第一個是從業人員平均月薪為人民幣9,120元,這很顛覆傳統的刻板印象。編委及部分行內人士也認為這數字偏低,但這畢竟是大數據統計結果,自然業內也有相當的非技術人員,這些會拉低平均薪資。半導體產業的薪資在52個產業中排名第6,落在金融、專業服務/咨詢、互聯網、銀行和房地產之后。我認為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供應面呢?白皮書列舉了15個相關系所,關系最近的有微電子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制造工程4個。15個系所每年畢業近20萬人,這里面還不包括可用于半導體制造以及先進材料與元件研究的物理、化學、化工、材料等專業。但是在這20萬人之中畢業后從事IC產業的只有12%,也就是每年大概實際有2萬多人投入,另外入行之后也有轉行的。
所以從這些數字中可以得到另類的結論: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數實際上遠超過產業所需初階人力,但是產業本身如同漏水的篩子,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承接這源源不斷的供應,也在其后陸續流失人力到其它產業。
薪水不夠高并不是出于雇主慳吝的問題。國內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競爭上相對不利,產業整體毛利偏低,能夠支付給員工的相對地少,這是經濟規律。但是招不到最頂尖員工、導致高流動率,又進一步降低產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解決人力供應缺口問題,在此循環某一環節介入以打破惡性循環可能是比較有效方法。特別是在制造部分,人力成本占運行成本不到10%,可以騰挪的空間很大。
一個社會如果覺得一個產業至關重要,理應有系統性的方法引導頂尖人才注入這產業,這是制度經濟學的要義。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1文章
11385瀏覽量
360876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10瀏覽量
216314
原文標題:【名家專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觀察篇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