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工業互聯網(IIoT)強勢發展,成為工業4.0之后又一個熱點話題。那么目前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現況如何?于2012年率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的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預測,未來工業互聯網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走勢。
2018年第二十屆工博會即將來臨,眾多海內外優秀企業將攜先進技術產品方案群集此一盛會共論行業大發展,DIGITIMES借此之際推出專輯,進行工業物聯網未來與行業前瞻分析,并多日連載以饗讀者。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約640億美元,預計將在2023年增長至914億美元,2018至2023五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為7.39%。以上數據顯示,在全球現今普遍重視創新技術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有望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發展后勁十足。
此外,針對區域市場的看法,該報告顯示,在2018-2023年間,亞太地區(APAC)的工業互聯網市場年復合增長率最高,其中包括中國市場和印度、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持續促進該區的工業互聯網市場增長,成為全球一個相對重要的制造業發展中心。
目前全球工業互聯網格局大致仍以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為翹首,各國龍頭企業引領工業互聯網的推進。德國在工業領域積累深厚,無論在產品制造研發、自動化系統、工業控制等領域,擁有全球知名的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美國則擅長軟件、平臺服務處于領先優勢,擁有如IBM、微軟、甲骨文等全球軟件服務領導品牌,近年致力轉型為軟件服務公司的GE也因為工業互聯網的崛起成為領導廠商之一。
從GE轉型之路 看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態勢
盡管各大調查數據預測工業互聯網前景看好,但仍不宜盲目發展,而是需要更為謹慎且理性的看待IIoT發展進程。
近期GE基于公司戰略調整可能出售數字資產,首當其沖的就是Predix。Predix是由GE前執行長Jeff Immelt于2015年創立GE Digital并建立的軟件平臺,協助GE公用事業和航空公司等客戶收集和分析數據,更有效率地管理設備。同時,GE也是最早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的企業,Predix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領導者,倘若GE確定出售,對業界影響性不小。
當前GE Digital處于一個日益競爭的市場,對手如微軟、IBM和西門子等,以及若干新創企業如C3 IoT和Uptake Technologies亦提供工業數字平臺。更有許多制造企業可以正沿著GE的老路向工業互聯網進軍。但要突破這種市場跨行業競爭擴張和朝向軟件企業轉型的門檻,需要付出加倍努力。
工業互聯網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互聯網+”、另一則是“+互聯網”。前者以互聯網為商業模式向行業開展,例如阿里巴巴建構一個互聯網平臺;后者則是傾向把互聯網當做一個輔助工具,利用互聯網技術把現有產品設計、制造、營運等業務導入數字化、數據化的概念,優化業務并產生更多新的經濟效益。
而有些“工業+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就不再局限自家的服務或產品,而是提供平臺服務,利用自身的能力協助其他公司復制其成功模式,最終實現真正的以互聯網為核心服務的“互聯網+工業”,而GE就是一個代表典型企業。其在累積多個行業的專業分析能力后將平臺對外開放,協助其他企業利用平臺服務進一步優化營運。
然而在這個階段的轉型實非易事,尤其針對跨行業的客戶,若本身未具備一定的資本規模或行業專精技術,以及對市場的把握,很難在浪潮中站穩腳跟。即便連站穩工業巨頭多年GE亦經過多次并購才完成對工業互聯網市場積累與策略布局。
即便GE欲出售Predix,但這并不意味GE放棄工業互聯網的探索前進,但可窺見行業巨頭轉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也非一蹴可及,過程中或伴隨些許轉型陣痛,提醒了更多相關企業建設發展工業互聯網之路時,不能過于盲目發展,而是需要更加謹慎而理性。
開放之姿 構筑伙伴生態共贏是必經之路
GE在2016年先后并購云端服務廠商ServiceMax與知名物聯網軟件廠商Bit Stew,在此之前,GE也早已堪稱是“并購老手”。透過借鏡GE多年的并購之路,可以明確看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持續朝向跨行業、跨專業領域模式前進,抱持開放和構筑合作伙伴生態系幾乎是一條必經之路。
多數企業會選擇與合作伙伴強強聯手,協同共進,以各自的技術優勢和強項彼此互補,相互通過技術共享促進工業互聯向前發展。如西門子MindSphere聯合SAP基于開源的Cloud Foundry架構打造;施耐德電機的EcoStruxure則基于微軟Microsoft Azure提供更廣泛的軟件應用。另外包括ABB、IBM、海爾的COSMOPlat等也都會以開放之姿吸引開發者加入生態圈。
工業互聯網無法閉門造車,就現階段發展看來,一家或僅憑藉一己之力欲很難創造獨大贏面。
與此同時,在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總體格局日漸清晰下。美、德、日等國紛紛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加速產業合作,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步伐。
其中,國際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是國際上較具有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組織,其涵蓋了全球主要大國和龍頭企業,該聯盟匯聚31個國家和地區246家成員單位,集聚40多家跨國企業展開大量測試床建設部署,并與德、法、日等多國建立對話,與全球20多個知名企業組織形成合作關系,成為推進全球工業互聯網的重要聯盟引擎之一。
如前所述,當前特別是亞太地區工業互聯網市場發展備受矚目,這也促使許多西方制造大企業紛紛“西風東漸”,日益重視亞太區市場,更看重在亞太地區勢頭強勁的中國市場。
工業4.0最初源頭系由德國開展而來,當前德國也將工業互聯網做為發展工業4.0的重要核心,成為除美國之外,全球工業互聯網最活躍的“推手”。
看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具增,近來,德國西門子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于柏林簽署合作多項雙邊合作協議總金額近200億歐元,未來將透過雙方的工業4.0技術與云端基礎建設,計劃在2019年推出數字營運平臺MindSphere。
中國國務院******與德國***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共同見證了該項協議簽訂,顯見雙方對于此次中德合作的重視。西門子與阿里云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物聯網(IoT)產品,連結數以萬計的制造產業裝置,攜手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
通訊標準奠定工業互聯網的第一步
所謂工業互聯網,簡述之,就是在工廠內部,將各種工業自動化設備(OT)與企業管理系統(IT)連動起來,以實現工廠數字化管理,追根究底為數字化與網絡化兩個基礎概念。最基本的工業互聯網架構主要涵蓋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做為底層技術的核心,主要負責連接設備,以及獲取多維數據。網路層顧名思義負責數據資料傳輸,以及設備連動的控制,更做為設備相互“溝通”的基礎技術;平臺層則是以云端運算為核心,匯集從底層采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與管理等;應用層則位于最頂層,是因應終端客戶的各種垂直應用需求所開發的服務。底層基礎設施的布建愈完整,對于發展整體工業互聯網將可加速其建置和普及。
工業界長久以來希望建立開放工業通訊標準,以方便并借由網路層傳遞給控制器、驅動器、人機介面(HMI)及其他裝置通訊。目前自動化網路開放通訊標準已相當普及,企業欲選擇適用的工業物聯網(IIoT)通訊協定,須基于其對協定與實際應用的了解。
而隨著連網需求持續攀升,有的企業從現場總線轉向乙太網路,有的工廠兩者并行,更有的工廠快速切換到乙太網路。以往工業乙太網路使用的通訊協定,大多取決于控制系統的供應商,如三菱電機(Mitsubishi)采用CC-Link IE、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采用EtherNet/IP、西門子(Siemens)采用Profinet等。而目前開放工業通訊標準的發展,如OPC UA、AMQP及MQTT,已能大致滿足業界所需。
其中,工業通訊標準OPC UA,系由OPC基金會發起,利用OPC UA 技術可以實現工業乙太網、現場總線等物理連接的設備、傳感器、PLC、控制系統、管理軟件等不同來源、不同協議間的數據轉換。因此,OPC UA標準的支持將有利于OT網路與IT網路融合,建構一個開放并且可互相操作的可靠機制。
-
GE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4瀏覽量
49234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299瀏覽量
94050
原文標題:【2018工博會專輯】全球工業互聯網誰主沉浮? 構筑共贏生態協同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