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作為以去中心化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擴展等特點,正成為繼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后又一項將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有望推動人類從信息互聯網時代步入價值互聯網時代。
加快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培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我國亦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在IT等行業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新企業、新產品、新模式、新應用,區塊鏈在金融、政務、能源、醫療等行業領域的應用逐步展開,正成為驅動各行業技術產品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我國區塊鏈發展總體現狀
政策環境顯著優化
一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區塊鏈研究,2016年10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成立大會召開并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建議及時出臺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范工程、“雙創”平臺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其中重點提到,相關企業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于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二是地方政府從實施層面出臺配套政策支持區塊鏈落地。三是相關監管措施及時出臺規范和遏制區塊鏈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不良現象。
標準研制逐步開展
標準研制工作在密碼算法、簽名標準等方面已經有序展開,截至2018年6月,我國已出臺包括SM2橢圓密碼算法、SM3雜湊算法、SM9標識密碼算法在內的19項密碼算法和數字簽名方案、PKI組件最小互操作規范、電子簽名格式規范等20項簽名方案,可為區塊鏈技術提供算法和簽名支持。在測評認證方面,相關標準規范研究正在開展。另外,區塊鏈底層平臺測試標準方面,國內企業、科研機構和標準化部門也在積極研究。
技術能力快速提升
區塊鏈技術研究機構不斷增多,技術產品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是我國區塊鏈技術研究團隊不斷增多。例如,2018年4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與紙貴科技聯手成立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6月,上海成立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專注于研究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和創新應用。二是我國研究團隊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三是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走在世界前列。賽迪區塊鏈研究院與鏈塔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與2018年中國在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上領先全球,中國區塊鏈專利數量約占到世界主要國家區塊鏈專利數量77%。
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調研相關廠商和業內專家,同時對我國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中專業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應用產品、技術服務方面的企業進行查詢統計,截至2018年6月,我國提供區塊鏈專業技術支持、產品、解決方案等服務,且有投入或產出的區塊鏈企業共425家,產業規模達到4.5億元。2017年我國區塊鏈初創企業快速增長。2018年,大型IT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區塊鏈,初創企業進入井噴模式,投融資頻次及額度劇增。
行業應用持續推進
在區塊鏈企業、互聯網企業、行業企業、行業機構等多方的共同推進下,我國區塊鏈應用正持續展開。一批新產品、新平臺、新服務不斷涌現,以合作共建、平臺先行為突出特點的應用模式持續顯現。但整體上來看,當前我國區塊鏈行業應用仍處在起步階段,形成的應用產品有待成熟,建設的應用平臺還需實際落地。分行業來看,金融領域是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最為活躍的領域,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批能夠開展實際業務的新產品,市場應用正逐步展開;在電子存證和公益慈善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形成了較多的成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醫療服務、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現代征信等領域,盡管很多企業已經在關注和開展區塊鏈的行業應用,但由于產品研發和平臺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成熟的產品和平臺相對較少,行業應用水平相對較低。
我國區塊鏈發展面臨問題
一是缺乏頂層設計。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區塊鏈布局和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是,針對區塊鏈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異構、標準和規范不統一、行業資源配置割裂、投融資扶持政策力度弱、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產業頂層設計,發展路線圖、時間表、發展方向有待進一步明晰。
二是第三方評價機制亟待建立。當前,對于區塊鏈發展過程中涉及市場重點關切的熱點問題,例如技術標準、性能和效率、可擴展性、安全性等,尚未有通用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亟須相應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建立。
三是核心技術亟待突破。首先,區塊鏈技術的性能無法滿足高頻交易。在區塊鏈技術中,若交易數據過大,可能會觸及區塊鏈性能瓶頸,產生交易擁堵。其次,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安全隱患較大。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仍存在安全問題,在算法安全方面,目前區塊鏈的算法只是相對安全,隨著數學、密碼學和計算技術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實現上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即使理論上很完備的算法,也會有各種實現上的錯誤,區塊鏈大量使用各種密碼學技術,出現錯誤也在所難免,交易平臺被黑客攻擊也都因為其自身的缺陷。最后,密鑰管理存在隱患。區塊鏈技術重要特點就是不可篡改、不可偽造,但前提是私鑰是安全的。私鑰是用戶生成并保管的,沒有第三方參與。私鑰一旦丟失,便無法對賬戶的資產做任何操作。
四是社會對區塊鏈的認識有待提高。社會各界對區塊鏈的看法不一,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不足,有待提高。大量民眾對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往往是一知半解,目前來看,任何期待區塊鏈立刻顛覆現有信息互聯網格局的愿景是不切實際的。從技術維度來看,區塊鏈是在互聯網技術應用層的創新,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技術的補充。
五是行業人才嚴重短缺。我國區塊鏈相關人才嚴重不足,尤其自2017年以來,區塊鏈作為新興領域,初創公司大量涌現,人才需求更加旺盛,而專業培訓相對落后,人才不足現象更加顯著。根據塔鏈和拉勾網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已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發布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公司數量同比增加4.6倍。區塊鏈相關崗位占互聯網行業總崗位0.4%,而區塊鏈技術人才的供需比僅為0.15∶1,供給嚴重不足。
促進我國區塊鏈發展對策建議
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
一是將區塊鏈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做好區塊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區塊鏈發展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加快我國數字經濟建設。二是建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建立區塊鏈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規劃。三是組織編制區塊鏈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目錄,加強對各地發展區塊鏈產業的引導,優化資源配置,避免盲目發展。
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一是制定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標準發展路線圖,逐步完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標準兼容體系,探索建立國有公有鏈技術標準。二是鼓勵第三方組織和聯盟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標準驗證,選擇條件成熟的行業開展貫標與評估,探索制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督機制,組織開展行業應用的安全風險評估,加強對敏感行業應用的監督與管理。三是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認證體系,依據行業規模和應用能力,探索制定行業認證標準,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認證服務,規范行業競爭市場。
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以提高區塊鏈技術持續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強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和創新載體建設。一是集聚產學研用等多方資源,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區塊鏈創新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區塊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聯合創新,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安全驗證工作。三是鼓勵第三方研究機構和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建設。四是支持開源區塊鏈項目發展,支持我國企業或組織主導全球區塊鏈項目創新發展。
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形成示范效應
國家應積極開展區塊鏈產業試點示范工作,樹立典型,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區塊鏈產業發展。一是組織開展面向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探索在加密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票據管理、證券發行等領域形成自主可靠的解決方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二是在農業、物流、制造等領域以產品溯源、確權認證、供應鏈管理等方向為突破口開展行業專項應用試點示范,提升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應用水平。三是在民生服務、社會治理領域開展區域性示范工程。四是圍繞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組織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五是組織實施具有代表性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工程,形成可復制、易操作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平臺。六是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區塊鏈技術與既有產品與服務的融合創新,構建成熟的區塊鏈應用產品體系及行業解決方案。
培育打造產業園區,促進產業發展
國家應積極打造區塊鏈產業園區,在產業基礎較好、應用條件成熟地區探索建立區塊鏈綜合應用試驗區,吸引區塊鏈上下游產業聚集,支持區塊鏈技術產品在相關領域的全面深入應用,促進產業發展。一是加大國家資金投入力度和持續度,推動區塊鏈相關領域的創新創業。二是引導我國大型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和互聯網企業在示范產業園區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三是在產業園區內鼓勵相關企業開展同界及跨界合作。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區塊鏈人才嚴重短缺,亟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圍繞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應用需求,構建深層次、多渠道的區塊鏈人才立體引進網絡,加快培育區塊鏈技術應用專業人才。二是依托科技園區、創業創新基地,針對科研人員、高校學生,鼓勵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孵化項目。三是注重高端技術人才培養,推進中外合作人才培養和引進項目。四是鼓勵實力雄厚的區塊鏈企業、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創辦“企業大學”,加快培養區塊鏈實用型區塊鏈技術人才。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5瀏覽量
103016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0文章
15560瀏覽量
105788
原文標題:加快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培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文章出處:【微信號:tyutcsplab,微信公眾號:智能感知與物聯網技術研究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