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體是什么
1、超導體,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于10-25歐,可以認為電阻為零。
2、超導體具有三個基本特性:完全電導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3、超導體的應用可分為三類:強電應用、弱電應用和抗磁性應用。強電應用即大電流應用,包括超導發電、輸電和儲能;弱電應用即電子學應用,包括超導計算機、超導天線、超導微波器件等;抗磁性應用主要包括磁懸浮列車和熱核聚變反應堆等。
超導體是如何發現的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末林—昂內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后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末林—昂內斯稱之為超導態。由于這一發現他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獎。
為了證實(超導體)電阻為零,科學家將一個鉛制的圓環,放入溫度低于Tc=7.2K的空間,利用電磁感應使環內激發起感應電流。結果發現,環內電流能持續下去,從1954年3月16日始,到1956年9月5日止,在兩年半的時間內的電流一直沒有衰減,這說明圓環內的電能沒有損失。
為了使超導材料有實用性,人們開始了探索高溫超導的歷程,從1911年至1986年,超導溫度由水銀的4.2K提高到23.22K(K開爾文溫標,起點為絕對零度)。1986年1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超導溫度是30K,12月30日,又將這一紀錄刷新為40.2K。1987年1月升至43K,不久又升至46K和53K,2月15日發現了98K超導體。高溫超導體取得了巨大突破,使超導技術走向大規模應用。
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可以用來輸電和制造大型磁體。超高壓輸電會有很大的損耗,而利用超導體則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但由于臨界溫度較高的超導體還未進入實用階段,從而限制了超導輸電的采用。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超導材料的不斷涌現,超導輸電的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F有的高溫超導體還處于必須用液態氮來冷卻的狀態,但它仍舊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1933年,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質——當金屬處在超導狀態時,這一超導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為零,卻把原來存在于體內的磁場排擠出去。對單晶錫球進行實驗發現:錫球過渡到超導態時,錫球周圍的磁場突然發生變化,磁力線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導體之外去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邁斯納效應”。
-
超導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75瀏覽量
105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