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日文資料并不容易,主要是我之前也不懂日文,看資料的都是通過Google翻譯進行,不過日文資料的特點是圖表比較多。主要是從日本的官方經濟省、日本的金融研究機構(三井住友銀行、野村證券、みずほ銀行、三井物産戦略研究所 和三菱 UFJ 銀行)。
日本汽車產業的規模和出口情況(截至2016年12月底)
<汽車工業規模>產量:約920萬臺(包括出口:約460萬臺)*,這兩項出口:50萬億日元
就業人數:約530萬
資本投資:約1.5萬億日元
這出口的460萬臺車,主要的流向是北美(191萬臺)、西歐(68萬臺)、東南亞(70萬臺)、澳洲(53萬臺)、中東(46萬臺)、中南美(42萬臺)和非洲(28萬臺)。下面這張圖,包含的信息還是很多的,不同的動力總成的情況,還有HEV、PHEV和EV的比例。對于一個出口導向的汽車產業而言,實際的客戶需求決定了發展的情況。
我覺得這個事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事情,現在對于整車企業而言,還是需要專注于本國的實際訴求,主體的PHEV和EV的需求,其實并不在日本,HEV的強需求使得日本汽車產業未來可以在全球輸出更多的HEV。
看下面這個預測,2018年豐田在歐洲的HEV滲透率可能要接近50%了。HEV方面穩扎穩打的優勢,使得幾家日企可以繼續擴大優勢。
昨天已經談了豐田,家大業大可以和軟銀合作來做。而本田怎么辦呢?其實從燃料電池、純電動汽車其實已經和通用汽車開始深度合作,這一次則是投資Cruise Automation 27.5億美金。
1)燃料電池
Mass production of fuel cell systems is expected to begin around 2020 at GM's Brownstown, Mich., battery pack manufacturing facility.2020年部署的先進氫燃料電池
2)動力電池
GM to sell new electric car batteries to Honda in North America
這個背景是GM在開發下一代BEV,而本田也需要在美國做出來拿得出手的BEV(本田新款電動汽車Clarity的續航里程為89英里),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合作。本田將根據下一代通用汽車電池系統購買電池模塊。
3)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本田往Cruise投資7.5億美元,某種程度上也是進一步補充Cruise Automation接下來燒錢的商業化嘗試,而未來12年將先后向該項目投入約2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為27.5億美元。Cruise Automation在幾家大金主投入技術、投入資金之后,Cruise估值將達146億美元,未來可能落地商業化的服務,不僅僅在美國,在急需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出彩的本田,也是可能去做一些嘗試,以考慮長期在日本的落地。
去年6月,Cruise Automation的自動駕駛技術的車隊已經包括130輛改裝的Bolt EV在密歇根州的奧萊恩工廠下線。總計測試的規模擴大到180輛,在舊金山、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以及底特律開展公共道路測試。
我是感覺未來的汽車產業投資方向出現了很多的背離,現有的新車型投資,包括動力總成的投資(變速箱和發動機)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且產出可能并不是適用于所有車型(如現在的8速和9速變速箱),而自動駕駛、純電動汽車,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投入和回報短期內不是從賬本里可以得出來的,不管是投資決策還是戰略規劃,復雜度增加了不少。如果不是特別有錢,要么尋求抱大腿(雷諾、日產和三菱,還有日系的幾家小的找老大哥豐田來取暖),要么在戰略上面如本田這樣找個相對看上去靠譜的伙伴來分擔風險,看上去燃料電池是本田主導,動力電池通用主導,Cruise Automation未來可能分拆,大家變成股東和技術投入,這方面未來還有很大的波折。
小結:汽車企業在技術上面呈現競爭力的分散化,其實不好掌控,有可能大家都有架在空中的感覺。所以有些有把握自己做得好的,自己來牽頭做,找別人入伙投錢擴大收益。自己沒把握的,花錢來買一個未來不落伍的機會。
-
汽車產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2瀏覽量
12801 -
PHEV
+關注
關注
1文章
89瀏覽量
12483
原文標題:日本汽車變化-Honda的投資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