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提到,智能駕駛產業發展有四個關鍵因素:開放、安全、政策和基礎設施。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指出在改善交通擁堵、減少事故、自動泊車等方面,智能駕駛都大有用武之地。
5年前,百度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經過一路探索,李彥宏稱,智能網聯車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不僅僅包括車,也包括基礎設施。
李彥宏認為,當汽車越來越智能,甚至取代掉人類駕駛員的時候,道路的基礎設施也必須要跟著變。汽車自動駕駛需要依賴極其昂貴的激光雷達來實現,每一輛車的成本會增加十萬塊錢。但是,如果把激光雷達配在道路上,汽車就可以共享,成本大大下降。
北京每年因交通擁堵損失千億
據測算,北京市每年因為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數以千億計,大城市的擁堵損失大概占GDP的5%。李彥宏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汽車越來越智能,相應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換代,擁堵的狀況可以得到大幅度改善。
此外,李彥宏指出,找車位這樣繁瑣的事情,也可以交給自動駕駛來完成;通過對于疲勞駕駛的智能檢測和對司機的提醒,還能大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李彥宏還提到了智能駕駛產業發展需要的四個關鍵因素:開放、安全、政策和基礎設施。
李彥宏介紹,百度自動駕駛系統平臺Apollo開放一年多以來,已有接近130家生態合作伙伴,包括戴姆勒,以及其他的整車廠,Tier1(一級供應商)、Tier2(二級供應商),NVIDIA、Intel 芯片廠商、科研機構等。
百度 CEO 李彥宏提到:當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道路的基礎設施也必須跟著變,必須進行改造。
李彥宏在發言中表示,“很多自動駕駛汽車都是需要依賴極其昂貴的激光雷達來實現的,如果每一輛車都配一個雷達,每一輛車的成本都會增加十萬塊錢。但是,如果我們把激光雷達配在道路上,很多車就可以共享它們,成本就會大大下降。”
無獨有偶,看上“車路協同”的不只百度一家,還有騰訊、阿里和華為。騰訊投資的四維圖新展示了其基于LTE蜂窩網絡的LTE-V2X車路協同解決方案;阿里也在今年的杭州云棲大會上展示了最新的“車路協同”技術,并發布了感知基站。至于通信巨頭華為,早在幾個月之前宣布正積極探索汽車和通信產業下的車路協同產業。
不過,早在 2016 年,百度就開始布局“車路協同”全棧研發。今年 9 月,百度 Apollo 發布了全球首個車路協同開源方案,并宣布年底正式開源。
然而,改造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中國的公路里程將近 400 多萬公里,想要改造這些道路,將是一筆巨大的投入。未來車路協同技術到底能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待觀察。
下面為李彥宏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夠來到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做一個發言。
18 年前,當我剛剛創立百度的時候,恐怕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我和汽車工業會有這么緊密的聯系。實際上應該是從 2012 年開始,我們意識到人工智能因為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會逐步進入實用階段,會改變一個個的傳統工業。
所以從 2012 年起,我們開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改造百度的搜索引擎以及一些相關的服務。但是到 2013 年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人工智能真正能改變的另外一個大的行業,就是汽車行業。
2013 年,百度成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這個團隊后來發展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我們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到 2015 年的時候,我們成立了自動駕駛的事業部。
一個技術,不出事兒才是硬道理
去年 4 月份,我們宣布了 Apollo 平臺的開放。這件事情的背景也非常簡單,不僅是百度意識到了人工智能會對汽車工業有非常大的影響,很多以前汽車的整車廠也好、零部件廠商也好,以及芯片等等汽車工業的上下游……很多的企業都意識到了,人工智能會對汽車工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除了這些整車廠在投入無人駕駛的研發之外,也有很多創業性的公司投入了無人駕駛的研發。
但是我們發現,因為大家都在做,大家都在獨立地做,就很難避免重復造輪子的情況。所以,在 2017 年的時候,我們覺得與其每個人重走一遍我們走過的路,何不把我們已經積累的東西開放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源代碼也好、數據也好,百度有的,你們就會有。這樣的做法得到了很多車廠、以及其他領域合作伙伴的響應。
所以,今天的 Apollo 雖然僅僅開放了一年多的時間,卻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生態——我們有接近 130 家的生態合作伙伴。包括剛剛的戴姆勒,以及其他的整車廠,Tier1、Tier2,還有像 NVIDIA、Intel 這些芯片廠商,我們的科研機構等等也都在使用 Apollo 平臺。
Apollo 平臺是一個技術平臺,真正地要進入使用、進入商用,需要跟每一個車廠進行合作,還需要通過實際路測的檢驗。所以,我們在發布這些技術之后,看到各個領域的合作伙伴各顯神通,做了各種各樣的 customization(適配)。
智能駕駛領域因此出現了很多的“新物種”。比如無人駕駛的貨運車,這個車里沒有駕駛員,也沒有乘客,它可以用比一般汽車小很多的體積在封閉的園區里行駛,公園里那些清掃垃圾的車輛,也可以在凌晨三四點,在公園里沒有人的時候安全地跑起來。
今年 7 月份,我們跟廈門金龍一起合作的阿波龍迷你巴士,是全球第一款量產的商用 L4 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向大家報告一下進展:
阿波龍已經安全運營了超過一萬公里,也載了超過一萬人次去體驗,同時已經落地在 20 個場景,到目前為止是零事故率。所以,我覺得這才是重要的,你可以宣布一個技術,也做了各種各樣的測試,甚至把這些東西都共享出來,那不算什么,不出事兒才是硬道理。這才是真正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
事實上,當我們知道一個個合作伙伴要拿著 Apollo 的技術,到實際場景中應用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是非常擔心的。很有可能會因為我們一個小小的錯誤,使得整個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的速度降下來,大家都會害怕,我們也會害怕。
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做了特別特別多的努力。Apollo 平臺今天已經進化到3.0,新增的代碼中有50%以上都是跟安全有關的。
所以說得再天花亂墜,如果安全這一條過不去,也無法進入使用狀態。這是我們在過去這一段時間、尤其是過去一年的探索中體會最深的一點。
有了智能的車不夠,還需要更智能的路
有了智能的車還不夠。汽車、智能網聯車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涉及很多環節,這些環節不僅包括車,也包括基礎設施,也包括路。
我們以前說,馬路就是跑馬的,跑馬的路跟跑汽車的路顯然從基礎設施上是不一樣的。跑馬的路可能并非是柏油路,跑馬的路也不需要有紅綠燈,這些我們今天都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可能一百多年前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的變化。
今天,當我們的汽車越來越智能,當我們憧憬以后可以取代人類駕駛員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道路的基礎設施也要跟著變,也要進行改造。即使是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講,改造基礎設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知道,很多自動駕駛汽車都是需要依賴極其昂貴的激光雷達來實現的,如果每一輛車都配一個雷達,每一輛車的成本都會增加十萬塊錢。但是,如果我們把激光雷達配在道路上,很多車就可以共享它們,成本就會大大下降。
所以,我覺得中國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中國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全球領先,也非常愿意投入。我們的高鐵,我們的高速公路,我們的機場……等等這些投入,在過去的幾十年都會讓全世界感到印象深刻。
對于大城市來說,建了很多高速公路、建了很多停車場、建了很多立交橋、甚至建了很多地鐵,已經沒有空間再建了。新的基礎設施需要有新的思維方式。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交通問題是每一個人都深有體會的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
解決交通擁堵
根據我們的測算,北京市每年因為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是數以千億計的,因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大概占 GDP 的 5%。比如我每天上班單程要一個多小時,大多數時候可能不處于擁堵狀態,那是因為我本來應該走五環、但只能走六環。
在我們傳統統計的交通擁堵數據中,可能不會把這些數據統計為擁堵造成的損失,但其實除了多交幾十塊錢的過路費之外,也消耗了更多汽油。
因此,這樣的事情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隨著汽車越來越智能、以及隨著我們相應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換代,是可以得到大幅度改善的。
在基礎設施領域,通過紅綠燈上的路測設備,無論激光雷達還是攝像頭,都可以使得擁堵的狀況得到大幅度改善。
-
自動泊車
還有一點,就是前面幾位嘉賓提到過的自主泊車。美國有一個統計:人們在開車的時間里,30% 都是在找停車位的。但其實這些時間是一種無謂的浪費。有些人會說,我喜歡開車,沒錯,你喜歡在高速上開車、喜歡到沒去過的地方開車,但不會有人說,我喜歡找停車位。
這樣一個繁瑣、耗時間的事情,我們很快可以交給自動駕駛來完成了。以后上班時,直接把車開到辦公樓大門前,下車后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再擔心了。
-
疲勞駕駛監測
另外,在剛才的開場視頻中,我們還看到,每年有 130 多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恐怕沒有其他意外,會比交通事故更容易造成這么多人的生命損失。
而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會大大的減少這一方面事故的發生,也包括我們對于疲勞駕駛的智能檢測和對司機的提醒。
智能駕駛產業發展的4個關鍵因素
我也總結一下,在我看來,智能駕駛產業發展需要有4個方面的關鍵因素。
第一,我認為是開放。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所以,我們需要開放和合作。我們做過的東西拿出來和大家共享,其他人沒有必要再來做一遍了,大家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相互激發、相互提升,這個產業就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先進。
第二是安全。我剛才也講到了,不管是人的生命損失,還是我們平時為了減少擁堵而希望更少地出現事故,安全都是跟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相關的。
第三是政策。今天即使有 Level 4 的技術,造出了這樣的車,仍然是不能上路的。除了我們拿到的幾十輛測試牌照的車能在規定的道路上行駛之外,在其他的地方即使有這個無人車也不能跑。那么,我們一定要有相應的政策,才能讓智能駕駛真正地在開放道路上跑起來。
第四個關鍵因素是基礎設施。我剛才也講到,基礎設施的改進是中國獨有的優勢。很多車都擁擠在大城市里,可以通過路面的路測基礎設施改進讓自動駕駛的成本大幅度下降,這也能使現在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在路上少擁堵一些時間,讓人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上。
所以,未來千鈞,但是眾擎易舉,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使得一個智能駕駛的未來及早到來。感謝大家!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吉利、榮威、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紛紛入局,通過將暢銷款的油車改為電動汽車,獲取補貼和牌照紅利,同時對聲勢浩大的新造車勢力“PPT造車”發出質疑。
作為回擊,選擇純電路線圖的威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先后宣布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規模交付,蔚來汽車甚至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新造車公司。
新舊造車勢力的PK看似讓競爭白熱化,新造車時代也看似迎來高點。位于長安街黃金位置的東方廣場,威馬汽車的線下店已在裝修籌備,與蔚來汽車距離不過幾十米。
但在黃明明看來,如果拿世界杯做比喻的話,可能開場的哨聲還沒有吹響,也遠沒有到小組預選賽、復賽、決賽的時刻。這個判斷或許能說明李想為何面對紛擾的市場卻不慌不忙。
“車的智能化大戰中,最終的成績單不是看誰有多智能、IQ多高,而是看體驗和效率的顛覆式創新。就如同用完觸屏智能手機再也回不到鍵盤手機,承載出行的智能產品也需要給用戶提供再也‘回不去’的‘Wow’體驗,它尚未被定義,還會不斷產生變化,將會是破壞式的創新?!敝焯煊钸@樣形容新造車大戰。“效率和場景緊密連接,是mission-critical,而不是tech-critical。這是一場長跑,比體力,比耐力,更比認知和格局?!?/p>
對于必然會發生的技術革新,李想認同大方向,但更愿意務實地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大家都在推崇L4級的駕駛系統,但除了特斯拉和凱迪拉克,幾乎沒有廠商把L2變為標配?!?/p>
李想當年主動回答過一個被外界忽略的問題,支撐他的信念究竟是什么?他在博客里總結:掌握自己的主動權和命運?,F在,他覺得更重要的是在350千瓦快充到來之前,想辦法活到那一天。“諾曼底登陸遲早會來。”
李想當年那篇流傳很廣的口述文章提到他做事的原則: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這次選擇增程式是否真的是李想又一次做“正確的事”,還要等到2019年第四季度交付之后,由消費者親自給出回答。
什么是智能電動車的真正拐點?三個月前,李想自問自答,在微信里寫下答案。
“智能手機是數據獲取方式的效率與成本的競爭,競爭對手是PC+寬帶,并不是傳統手機。智能手機3G時代打平手,4G時代勝出,但和PC長期共存。
智能電動車是能源和數據獲取方式的效率與成本的競爭,目前數據不是大問題,能源獲取效率太差,現在就和智能手機的2G時代一樣。200千瓦快充會是智能電動車的2.5G時代,350千瓦快充(必須配合儲能)則是3G時代,真正的拐點。”
黃明明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參照手機的發展路徑,“大家都在想移動和智能手機之后是什么?一定是智能出行和智能車輛。”
在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之前,包括李想在內,這一批新造車人,幾乎都是國內首批特斯拉車主。硅谷鋼鐵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在汽車產業向電氣化轉型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新造車企業得以和那些已發展近百年的傳統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
在這樣的機會面前,李想曾表達過自己的判斷邏輯,“如果技術不會發生變化,整個汽車業永遠是這樣的,我們就沒有機會。如果這個變化是必然的,我覺得在這個機會里我們就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就看我們自己爭不爭氣了?!痹僭煲粋€像特斯拉這樣的標桿產品,成為前后腳進入造車行業的新勢力暗自較勁的目標。
里程焦慮是用戶第一痛點
作為特斯拉的用戶,李想也曾表達過對這位先行者續航里程的焦慮?!癕odel X 90D,上高速按120 km/h勻速跑只能跑300km。單次續航里程不到500km,我沒法接受?!庇盟脑拋碚f,有人選擇建海量的充電樁和換電站的方式,但他更愿意從產品技術本身解決問題。
用更通俗的話來解釋,理想智造ONE這款車既能作為純電動車直接充電使用,也能在不具備充電條件的長途駕駛中通過加油,由燃油機將汽油轉化成電力驅動車輛。李想介紹,在綜合工況下,ONE續航里程能超過700公里。補貼前的價格將控制在40萬元以內,并會繼續努力讓落地價格更低。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解決續航問題和價位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之前,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確實讓他們焦慮。而當前的技術水平,無論哪種技術路線,各自都有突破卻也面臨著瓶頸。
而理想制造所選擇的這個更另類的路線,相較于純電動汽車,技術更具挑戰,政策紅利也更少?!爸荒苷f是李想愿意這么做,放棄一些更前衛的設計和賣點,回歸到汽車本質。”
這樣的選擇對于李想的一些追隨者來說,能夠理解,卻多少有些失望。作為汽車圈里的意見領袖,在這少有曝光具體信息的三年里,他們對李想造車的期望值遠遠超過未有什么革命性顛覆的ONE。
有些粉絲將這看作是一種在現有的能力范圍之內,介于實用和智能之間的一種妥協。而李想覺得是一種取舍,“我認為這種取舍是值得的。”他反復強調,“科技在我心中,不是用來炫耀的黑科技,而是為了讓出行變得更安全、更便捷和使用成本更低?!?/p>
這是李想做事的風格。“就像他不會因為資本喜歡純電動車的概念,就去選擇造一款純電動車,而是自己會先考慮什么是中國用戶最真實的需求,然后再去造能滿足這些需求的車。這些都是跟他的本性相關?!泵鲃葙Y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告訴創業家&i黑馬。
其他的配置,從可調懸架、全景天窗、座椅通風加熱,和對標特斯拉Autopilot現有水平的L2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到四屏交互、全車三排的智能語音等等,都顯示出李想對產品的理解。
與李想很少給出模棱兩可的答案一樣,理想智造ONE只提供了一個頂配版本,并且只有一個定價。此外,他表示未來10年內,公司只做家用7座理想智造ONE和家用5座理想智造兩款產品。
大屏幕上出現各種參數對比。從性能到產品設計,ONE與特斯拉或者寶馬X7這樣的燃油車的對比,引來臺下歡呼。李想看起來無比自信:“100%自建廠,生產資質也一定會拿到?!?/p>
自信之源
李想選擇另類的“增程式”,除了解決用戶里程焦慮剛需外,還源自于他從選擇造車開始的“盲目”自信。
2015年初,在望京SOHO的一家咖啡館,李想與黃明明聊了四個鐘頭。他大部分時間用來復盤自己在汽車之家的對錯得失,只是在最后才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離開汽車之家,準備第三次創業。
黃明明回憶,李想幾乎是在最頂峰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澳菚r的汽車之家剛上市一年多,而且一路高歌猛進,每個季度的銷售都是以大幾千萬的額度增加?!碑斎焕钍潜黄鹊?,他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
李想要的不只是一次上市敲鐘,也不只是他創業十年,始終環繞在身上的80后明星創業者的光環。在車和家成立之初,他說:“如果我在有生之年,有再造一個豐田的機會,那我為什么不跳出來呢?”這句話讓黃明明印象深刻。
當然能夠說服投資人的,不只是李想在言語間透露出的野心。面對眼前這個邏輯異常清晰,對市場和機遇都有自己理性判斷的創業者,黃明明有足夠的耐心。更具說服力的是事實。李想創立的汽車之家,當時就做到了幾十億收入、十多億利潤,黃明明和其他投資人都得到很可觀的投資回報。
“從一開始就能很快正向運營,最后,一家公司賺了這個市場里95%的錢,去年的利潤就有20億。”黃明明覺得這些是創始人的商業認知和組織效率的最好證明。李想也曾撰寫文章總結汽車之家為什么會成為行業第一,“效率”是關鍵。
第三次創業,李想曾說要在上一次的規?!昂竺婕右粋€零”。如今,他最新的目標是“到2030年,要讓車和家成為一個年收入過萬億的企業,利潤率超過25%?!?/p>
在決定進入這個領域前,他已觀察了四五年。最早關注到電動車領域是在2011年。電動化、自動駕駛、車聯網是身處汽車行業的他看到的新趨勢,而電池密度達到了要求(須達250瓦時/公斤以上)、全鋁車身的供應鏈在中國開始形成規模,是他選擇進入的主要依據。
李想覺得跟當年做汽車網站一樣,時間點很重要?!拔覀冇邢敕ǎㄆ囍遥┦窃?003年,但2005年才進入這個市場。早了就當先烈,但晚了連湯都喝不著。如果市場處于一個下降期,就算努力也根本沒用?!?/p>
除此之外,投資人的信心還來源于,李想是真正懂用戶的人。他的那句“千萬別把用戶當傻子”,黃明明很認同:“用戶可能會被你的情懷感動,但是在掏錢買單的時候,是非常聰明理性的?!?/p>
有時候李想也讓黃“很發愁”。“如果你說到對產品的認知,他愿意花兩三個小時交流,哪怕只是個普通用戶?!钡珜τ谕庑透承┩顿Y人交流,有時候李想就沒有那么積極。黃明明覺得李想作為創始人和管理者,已經很成熟,“但是他骨子里的很多東西難以改變”。
在藍馳創投合伙人朱天宇看來,現階段比拼的核心在于能為用戶提供何種體驗和服務。不是超越用戶需求,而是以產品滿足當下需求。他將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比作釘子,“要拿著錘子找釘子,而不是反過來?!泵鎸|疑和不解,李想也曾放出話:在中國,有誰比我們更懂汽車消費者?
很少造勢和談及資本,真正為汽車產品所癡迷,李想因此被用戶認可,“他離汽車圈更近,懂車和用戶?!?/p>
李想曾經評價自己:“我的短板是研發和制造。”車和家創立之初,李想招人的原則是80%的人要來源于傳統汽車行業。黃明明認為能反省自己是李想成熟的標志。這也符合朱天宇的投資標準:創始人愿不愿意認錯,會不會改變,改變有多快。
-
李彥宏
+關注
關注
2文章
92瀏覽量
14493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61瀏覽量
48660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789瀏覽量
107161 -
蔚來汽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642瀏覽量
204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