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體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同時也多次強調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要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些重要講話吹響了我國向制造強國進軍的號角,我們要深刻理解和貫徹講話精神實質,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貢獻積極的力量。
根據在裝備制造業的多年工作經歷和思考,建成制造強國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品牌眾多;二是創新能力強且形成創新體系;三是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品牌眾多表明產品在市場中的認可度高、市場競爭力強,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廣度;創新能力強大表明掌握著關鍵核心技術和引領技術,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具有先導性,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深度;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則表明整個國家形成了共同的價值理念、工匠精神、文化氛圍和行為自覺,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高度。
這三個因素從三個方面構成完整體系:品牌塑造著眼于社會方面,重在提升精神上的品位;創新能力著眼于技術方面,重在提升物質上的支撐;制造文明著眼于文化方面,重在提升道德上的培養。
作者 /李建斌: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國家“863”、“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
打造知名制造業品牌是增強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
建設制造強國,需要我們國家位居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形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公司和產業集群,這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企業的終極競爭是品牌的競爭。品牌包括兩部分,即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就是在市場不斷競爭中逐步形成的公司商譽,這種商譽主要來自于消費者的充分信賴感,企業品牌就是口碑,就是信任;產品品牌就是產品本身在市場對比中最有競爭力、最受客戶喜歡的,產品品牌就是品質、可靠、安全、環保。擁有知名制造業品牌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必要條件:就是說制造強國必須擁有許許多多的產品品牌或企業品牌,小到螺絲,大到飛機,品牌是衡量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指標。
近幾年,我國越來越注重品牌的培育,無論是“中國品牌日”的設立還是國家品牌戰略的實施,都說明品牌培育已經成為國家行為。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如何培育品牌呢?主要應從產品品質和企業文化兩個方面著手,這是培育制造業品牌的基礎。
品質是產品的靈魂,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品牌可能會消亡,但品質則會形成長久的影響力。之所以能夠成為知名品牌,最根本的就是其產品具有最佳的品質,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品質感能夠帶給消費者一如既往的信賴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使得消費者始終愿意使用該公司產品,并因使用該公司產品獲得美好的體驗而產生幸福感。所以品質帶來的是市場的信任和企業的自信。而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擁躉者,不單單需要產品品質的優越性,還要公司進行價值理念的輸出和共享,這就需要企業文化發揮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準則、企業精神、發展理念、道德規范等的總和,展現了企業在處理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關系的追求和愿景。一個沒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無法凝聚企業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出優質的產品,無法帶給消費者充分的信賴感,自然也無法獲得市場和社會的尊重。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來闡述企業文化,通過雇員報告、環境報告、質量報告、慈善報告等內容樹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形象。
2創新能力是提升制造業綜合實力的基礎
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前,各個國家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科技創新能力,我們就無法在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中居于一席之地,就無法掌握制造業發展的命運。
創新是科技振興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解決了兩個方面的重大問題:一是引領發展。凡是先進的新產品都是由創新而來的,凡是制造業強國都是通過創新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加速了制造業發展進程,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效率至上、精益求精的工業價值觀得以普及;二是補強短板。凡是有短板的產品要么消亡,要么經過創新而煥發新生轉為優勢,創新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內生動力。同時,創新也是企業延續品牌的最好方式,創新力不足的企業無法獲得持續競爭力,也就無法最大程度滿足市場的需求,品牌的忠誠度自然不斷下降直至消解。
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制造強國的基礎要素。美國啟動實施了制造業的創新網絡建設計劃,已經建設了九個制造業研究院。德國產學研創新體系非常完善。英國的創新中心建設也已成體系。由此及彼,聚焦戰略性資源,形成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是我們走向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中國的掘進裝備產業后來居上,成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中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一個典型。究其原因,就在于修好了“創新”這門功課,在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后開展創新引領,先后研發出世界最大直徑的矩形盾構、世界最小直徑硬巖掘進機、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等一大批具有開創性、奠基性和戰略性產品,從而搶占了世界掘進機技術制高點,掌握了技術話語權。
3
制造文明是建設制造強國的精神內核和軟實力
工業革命所建立起的工業文明不僅從根本上提高了生產力,而且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結構等各方面所含括的生產關系的變化,這種文明具有注重創新、勞動分工、規模化生產等突出特點。工業革命催生了工業文明,工業文明又發揮“反哺”作用,反過來持續推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在制造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的“軟實力”也有待提升,必須培育與品牌和創新相匹配的制造文明,以此實現“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雙重提升。
當前,尚未完全建立的制造文明可以說是中國制造的最大痛點。
制造文明是制造業的價值觀,是制造者精神與內心至高無上的追求。制造文明是工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工業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創新創造,更加注重產品品質,更加注重市場引領和創造需求。在建設制造強國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遵守制造文明的精神追求、價值理念和秩序規范,在制造業中深植創造精神、工匠精神和服務精神。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制造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同制造強國相比,我國的制造業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存在著原創設計不足、工業設計落后、迭代更新緩慢等問題,歸根到底,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創造精神和人文情懷,本質上是沒有形成優秀的制造文明。因此,制造業培育創造精神,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器為用”,也就是要在研發設計中體現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和對痛點的解決,通過創造性的設計帶來功能性與審美性的深度融合,不斷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和迭代升級,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培育制造文明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倡導統一的價值追求,還需要明確基本的價值底線,盡而形成一種信仰。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尊重市場、尊重用戶,更要尊重自己的產品,樹立契約精神,最大限度保障客戶權益、信守承諾及合約,這些都應當成為制造業共同的信仰。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公司屬性,那么制造文明就是社會屬性,制造文明在空間上比企業文化更高。制造文明應成為制造業的發展自律和價值追求,成為制造業最偉大的精神產品。
制造業的發展實踐證明,世界制造強國的競爭,不但是技術、產品和形象的競爭,也是制造文明的競爭、國民道德的競爭,硬實力和軟實力缺一不可。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需要我們更加尊重品質、敬畏市場,將創新、品牌和制造精神深入骨髓,將制造文明轉化為一種民族信仰,我們才能在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挺立潮頭!我們在技術上向制造強國追趕的時候,我國的制造業者應該共同打造和培養中國的制造文明。呼喚更多制造企業、企業家和全社會共同關注和重視,并從企業制度、國家法治和社會倡導方面形成合力,培育中國特色的制造文明。
在制造業播撒文明的種子,必將盛開魅力之花!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553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488瀏覽量
76267
原文標題:【深度】制造文明:中國制造強國的最大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4_0club,微信公眾號:工業4俱樂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