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數據存儲在遠程數據中心的遠程服務器上時,究竟會發生什么?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泛濫的世界里。2011年,IBM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每天世界上會產生接近300億億字節的數據。2011年之后,互聯網用戶數量翻了1番,社交媒體和機器學習的強勁崛起,以及移動計算、流媒體和物聯網設備的爆炸式增長,都使得數據量遠遠超過了這一水平。實際上,根據最新發布的思科全球云指數報告,2016年,“所有的人、機器和事物”共產生了約2200萬億億字節,也就是220澤字節的數據,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21年,所產生的數據將達到850澤字節。
人們認為其中大部分是瞬時數據,因此沒有進行存儲。但如果總量非常龐大,那么哪怕只占總量的一小部分,也會大到令人咋舌。就數據而言,思科估計,2016年存儲的數據達1.8澤字節,到2021年將翻兩番,達到7.2澤字節。
我們的大腦無法真正理解1澤字節是多大,但這樣在心里想象或許會有所幫助:如果1兆字節的大小相當于英文句子末尾的句號“.”,那么1.8澤字節將占據大約460平方公里,即大約 8個曼哈頓區的面積。
當然,真正的澤字節數據根本不會占據任何空間——數據是抽象的概念。但另一方面,存儲數據確實會占用空間,就像材料、能源和復雜的硬件和軟件一樣。我們需要一種可靠的辦法來存儲數據中的很多個0和1,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以后檢索它們,無論是從現在開始的1小時后還是5年之后。并且,如果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價值的——不管是一小群人感興趣的數字化家族史,還是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電影庫——數據可能都或多或少需要被無限期歸檔。
考慮到數據存儲的速度要低得多,且幾乎所有的數據都存儲在我們自己的設備上,數據存儲所帶來的巨大挑戰相當難以應對。然而如今,我們正將更多的數據發送到“云”——這個云山霧罩(請原諒使用了雙關語)的術語,指的是由亞馬遜網絡服務系統、谷歌云、IBM云和微軟Azure等運行的遠程數據中心。企業和政府機構正日益將他們越來越多的工作量(不只是外圍職能,也有關鍵任務工作)轉移到云端。消費者正在轉向云,構成了不斷增長的云用戶的組成部分,因為云允許他們隨時隨地在任何設備上訪問內容與服務。
然而,盡管我們對云越來越依賴,我們中又有多少人清楚了解云的運行方式,或者更重要的是,清楚了解我們的數據是如何存儲的?即使理解相關原理并非你的工作,你也不得不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你的生活方式對0和1這種基本存儲過程的依賴,恐怕要比你所知的更強。
-
數據存儲
+關注
關注
5文章
963瀏覽量
5085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10瀏覽量
61640
原文標題:淺談云存儲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