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ZUK Z1時代起,ZUK就試圖用高屏占比樹立起屬于自己的品牌特征,并想要用中端機型價位搭載高端配置來拉動自己的競爭力。但是ZUK系列的外觀升級總是略顯畏首畏尾,不足以讓它在一眾Android機型中突圍而出,而只靠高配置終還是難以滿足大眾們挑剔的目光。不過在剛剛推出的ZUK Edge上,我們終于看到ZUK系列更為激進的設計理念,更高的屏占比讓它的品牌特征凸顯無遺。作為ZUK系列的最新旗艦機型,自然沒有人認為ZUK Edge只是提升顏值那么簡單,所以ZUK Edge究竟會以怎樣的實力擔起家族旗艦之名呢?
屏占比外U-Touch也是一大亮點
ZUK Edge最大的亮點就在于高達86.4%的高屏占比,當然ZUK家族在Z1時代就已經非常重視屏幕所占比重,雖然在今年半路殺出了小米MIX,但ZUK Edge的屏占比放眼市場確實還是鮮有敵手。特別是在觀看視頻時,這樣的設計確實能夠獲得不凡視覺沖擊感。
但是縮減手機長度并不會對持握感帶來什么提升,作為一款5.5寸屏幕手機,ZUK Edge對于單手操作還是不甚友好。而且為了保護玻璃面板,ZUK Edge的邊框進行了加厚處理,在手機跌落時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背部玻璃面板與邊框的過渡處有一條金屬邊框包裹,由于沒有經過打磨或者切邊等處理,所以在握持時會有些許刮手的感覺。
而最令我感興趣的是ZUK Edge的Home鍵隱形指紋識別設計,聯想將其命名為U-Touch。這一解決方案是不再對指紋識別處的玻璃面板進行開槽處理,而是將其覆蓋在正面玻璃面板之下。
當然ZUK Edge也并不是第一款采用此種設計的手機,小米5S搭載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同樣無需在手機正面面板進行開孔,但ZUK Edge采用的是通過提高指紋芯片感應的穿透性,使其能夠透過玻璃面板來對指紋進行識別。聽起來好像有些簡單粗暴,但在實際使用時,U-Touch的識別精度還是足夠令人滿意,很少會出現識別失敗的情況。不過相對于iPhone等保留了指紋識別開槽的手機來說,ZUK Edge在解鎖時還是會有比較明顯的遲疑,當然這不到一秒的反應速度不會對使用造成什么影響就是了。
而且由于ZUK Edge在Home鍵處使用了與前代不同的設計,所以無法按壓的U-Touch在操作上也與ZUK家族的其他手機有些許不同。輕觸U-Touch按鍵為返回上一層,長按至手機震動則是返回桌面,對于ZUK的老用戶們來說可能不太適應,但新的操作方式也不需要很高學習成本,上手之后能夠很快熟悉。
拳打高端配置的2000元機
每次提到硬件配置總會顯得枯燥和無聊,畢竟內存和存儲空間總能隨意搭配升級,而市面上的處理器總就那么幾款。不過作為一款售價為2299元的手機,卻搭載了當下最為強勁的高通驍龍821處理器。再加上4G內存和64GB存儲空間的組合,使ZUK Edge在安兔兔跑分中跑出了接近16萬的分數,甚至將一眾高端旗艦機型都拋在了身后。
不過跑分數據也只不過僅供參考,就這個等級的硬件配置來說,即使閉著眼去堆砌大概都能保證手機的流暢運行,而實際使用時也正是這樣,不管是啟動速度還是運行速度,ZUK Edge都有著比較暢快的操作體驗。即使是運行《極品飛車2015》這樣會有大量而款素的場景切換以及畫面特效的游戲,ZUK Edge也能夠非常流暢的應對,不會出現卡頓。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運行《陰陽師》時,ZUK Edge偶爾會出現卡頓現象,出于對硬件配置的信任以及在其他軟件中的表現,我們只好將鍋丟給游戲優化問題。當然有驍龍821的加持,ZUK Edge的發熱控制還是比較理想,即使較長時間運行《陰陽師》這類游戲,也僅會在背部面板的攝像頭處感受到些許發熱,溫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如果僅是輕度使用,ZUK Edge的續航能力也足夠令人滿意,雖然3100mAh的電池容量對于一臺5.5寸的手機來說并不出眾,但日常刷刷微博,瀏覽論壇,一小時的電量損耗也不過在7%左右,即使中間夾雜著少許游戲運行,ZUK Edge也能維持一整天的續航。不過重度使用的話難免會感到電量緊張,而在聯想雙芯片并行式快速充電的支持下,ZUK Edge使用原裝充電器能夠在一小時內將電量由空電充至80%,也足夠應付大多數情況下的應急使用。
拍照中規中矩但也夠用
這年頭的手機想要營造出競爭力,自然在攝像頭上也要下足功夫。不過ZUK Edge并沒有選擇與索大好合作,而是搭載了一枚來自三星的1300萬像素Isocell影像傳感器。雖然官網并沒有對相關型號做太多介紹,但據我們所知,三星的Isocell系列傳感器的亮點在于像素格柵式設計,可以把CMOS上像素之間的間隔區域部分大大縮小,相比在背照式中出現的擴散效應,它能夠從照射在感光元件的光中捕獲更多光子,總之就是可以在低光照條件下獲得更明亮的照片,三星在歐版Galaxy S7 Edge上就已經開始使用這個系列的感光元件,并且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而搭載在ZUK Edge上的這枚COMS面積為1/2.3寸,單位像素為1.34微米,并具備F/2.2大光圈,但是并沒有搭載防抖。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這枚攝像頭表現算得上中規中矩,搭載雙像素對焦技術后對焦速度在同價位機型中不會落人下風,白平衡表現也比較穩定,總之如果不硬要拿去跟那些動輒四五千元的旗艦拍照手機去比較,ZUK Edge的成片表現在同級別手機中也算是有一戰之力了。
而在弱光環境下,ZUK Edge的對焦速度也比較理想,不太會出現過多猶豫。但為了消除噪點,放大后還是能在暗部看到比較明顯的涂抹痕跡,而且由于沒有搭載防抖功能,所以在拍攝時對穩定性的要求相對更高。不過誰會沒事放大手機圖片在細枝末節處挑刺兒呢,對于這樣一臺并非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機來說無需太過苛求,如果只是在社交軟件中與朋友分享,這樣的暗光表現完全夠用了。
不過對于手機的拍照操作還是要啰嗦兩句,由于手機額頭太窄,左手握持非常容易出現誤觸,所以多數情況下橫向握持時左手都只能起到支撐作用,而大量操作都需要用右手來完成。問題在于大部分Android手機都可以通過在拍攝界面下滑屏幕來調節曝光,但是ZUK Edge在用右手下滑屏幕時會自動切換濾鏡。雖然經過多次使用后終于有些適應,但后續的數次偶然操作失誤總會給我一種軟件設計師和硬件設計師不在同一頻道的感覺。
而在拍攝完成欣賞成片時,往往會發現照片色彩不是非常飽滿,甚至會略顯寡淡。起初我以為是因為相機素質所致,但是將原片導入到其他手機中會發現,同樣的一張照片在其他手機上顯示的色彩就鮮艷了許多,看來ZUK Edge的屏幕顯示風格略為冷淡,對于喜歡素色的用戶來說這種屏幕表現可能會更討他們喜歡。
外觀將是ZUK系列的突破口
ZUK系列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試圖將高端配置拉低到中端機型價格中,雖然自ZUK Z1時代起他們就開始在屏占比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還是難以從大眾臉中突圍而出。不過這次ZUK Edge的做法總算是帶上了一些激進的味道,高屏占比讓它成功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再搭配上旗艦級的硬件配置,即使目前看來還有種種不足,ZUK Edge也算是給自己家族的2016年交付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只是不知道ZUK Edge會不會成為ZUK家族的轉型點,而未來是否會繼續將高屏占比作為發展的突破口。不管怎么樣,只要能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手機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那就能成為ZUK與其他機型競爭時的有力武器。
-
ZUK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62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