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安全局低調公布了針對關鍵新興基礎技術的出口管制框架意見,向美國國內業界征集反饋。根據該文件,美將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14個領域的產品及技術納入出口管制目錄,實施嚴格監管和審查。此事引起美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被視為美國政府對尖端科技采取保護政策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全面覆蓋下一輪科技革命核心技術領域
該框架的基礎是美國國會2018年捆綁《國防授權法》通過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根據這一法案,商務部有權批準針對涉及敏感商品和技術的出口管制,擴大美國出口管制目錄。工業安全局此份框架意見是商務部落實該法的具體步驟。在1個月的征求意見期結束后,商務部將推出最終版的管制目錄。
當前意見稿中包含的14個領域的產品幾乎全面覆蓋了下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其中,人工智能領域包括當今人工智能領域全部的主流算法、模型和基礎硬件技術。在量子計算領域,清單包括量子計算、量子加密和量子傳感,覆蓋該領域的主要應用技術。3D打印、機器人、先進材料、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也位列其中。除此之外,商務部對于高超音速動力學、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也沒有放過。
綜合來看,一旦美國按照這一名錄開展嚴格的出口限制,他國將無法獲得美國的先進科技產品,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擴散速度將被大幅放緩。
新管制框架損人不利己,很難全部實施
由于該框架直接影響美國龐大科技產業的切身利益,將遭遇國內激烈反彈。從美國商務部的初衷看,公布該框架的主要意義在于開啟與美國產業界的協商互動,共同完善框架內容。因此,當前框架名單所包含范圍過于廣泛,缺乏具體內容。
新管制措施也將引發美國主要盟友的施壓和批評。新措施的目的是保持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而非出于國家安全原因,這意味著歐洲、日本等不受美國傳統出口管制限制的國家也在新措施管轄之內。歐洲和日本在科技方面與美國捆綁較深,一些美國公司將海外總部、研發中心或數據處理中心設在美國境外,其正常業務將受到嚴重沖擊。歐洲、日本的一些科技公司以美國技術和系統為基礎,并與美國高科技產業形成互補關系,該措施既不利于這些日歐企業延續業務,也會影響美國本土的科技創新能力。
從美方所列出的評估標準看,新管制框架最終可能會有以下調整:第一,受到限制的技術領域會得到進一步細化,美方會在人工智能、3D打印等已經相對成熟的技術前加入限定條件或限定領域,如具備全球領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技術,具備某具體精度的3D打印技術等,并根據技術發展隨時調整限定條件。之前美國針對芯片、超級計算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也采取類似管制方式。第二,縮小受管制目標國范圍,同時強化技術再出口限制。美方并不希望這一新措施影響美國的“海外科技研發生態圈”,因此將對一些與美國關系密切的盟友適度放寬,但美國將采取更嚴格的再出口限制,阻止相關技術流向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第三,側重于生產設備而非消費性產品。美國仍然看重海外市場,不可能“倒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也一起倒掉”,因此,美國的最終限制對象仍然將側重于具有生產能力的基礎性設備與技術。
美管制大網層層鋪開 中國需做好最壞準備
保護美國科技領先地位和戰略性科技資源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的重大國家安全關切之一,此次豐富出口管制名單是保護美國科技的步驟之一。在此之前,美國已通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改革法案,重點加強對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海外投資審查。美國執法部門也同期加強了對于知識產權侵犯、商業竊密、違反保密規定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雖然美國沒有明說,但各界都清楚中國是美國系列措施的主要針對對象。
此次出口管制改革雖然在短期內不會影響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產品貿易,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正在逐步減少中國“接觸”美國先進技術的渠道,尋求將中國科技發展水平限制在與美國保持代差的水平之上。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的關鍵科技產業鏈面臨著美方脅迫的風險,也意味著美國正在尋求與中國科技產業鏈的某種脫鉤,尋找新的產業合作伙伴。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所面臨的不僅是關鍵零部件斷供或短缺的風險,也可能面臨著美國不再允許中國使用其科研開發平臺的風險。中國需要在集中攻關關鍵零部件和完善基礎科研體系建設中做好平衡,打好科技產業的“地基”,形成一個獨立自主、富有競爭力的科研生態圈。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58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9瀏覽量
237579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081瀏覽量
34904
原文標題:美欲嚴管核心技術出口 中國需做好最壞準備
文章出處:【微信號:bandaotiguancha,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觀察IC】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