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因為感冒發燒咳嗽等癥狀去醫院時,醫生通常都會通過“問”或者輔助生化指標分析等進行血象檢測,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時間耗費長而且容易耽誤病情。如今,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通過一口痰液就能快速準確檢測出病原體。
前不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一名2歲男童出現輕微咳嗽,久經治療不見效。以肺炎收治入院后病情快速加重出現呼吸困難,并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隨后轉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ICU病房。
長期從事呼吸系統感染方面檢測的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要茂盛輾轉得知此事后,經院方和家屬同意,帶著一臺檢測儀器和芯片前往內蒙古為患兒做檢查,最終確定了患兒感染的病原體情況,醫院得以對癥治療。
微流控芯片檢測
據要茂盛介紹,幫助迅速鎖定病原體的儀器和芯片是來自博奧生物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自主研發的呼吸道病原菌碟式芯片檢測系統。
作為國內首款微流控芯片病原核酸檢測系統,該系統結合了微流控與核酸擴增技術,可一次性檢測13種(其中8種已獲準進入臨床應用)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病原微生物,最關鍵的是它可以在拿到樣本后2小時內給出檢測報告,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命時間。
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200多家醫院投入使用,有些醫院的月檢測量已達600多份,成功挽救了不少重癥患者的生命并在2017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傳統細菌培養方法周期長
或許你不知道,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世界十大死因中,下呼吸道感染竟然排在了第三位。肺炎更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人類和細菌的斗爭已經很多年,到現在還是無能為力,很多病原只能靠猜,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技術總監邢婉麗教授告訴記者。
由于病原體感染的多種可能性,當患者呼吸系統感染后,醫生需要知道患者感染了哪種病原體才能更好地針對性用藥。在傳統診療中,往往需要患者先抽血化驗,醫生通過常規檢測手段等經驗推斷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混合感染。
目前,臨床上鑒定病原菌的方法主要是細菌培養法,而某些細菌培養要花上一周左右的時間,個別細菌的培養甚至需要一個月以上,有些病原體甚至無法培養。
邢婉麗指出,細菌培養不出、培養周期較長、病情診斷不明確是傳統診療方法的癥結所在。
這種情況下,很多病患無法在早期準確判斷出其所感染的病原體,導致臨床醫生被迫根據經驗用藥。
博奧生物集團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蓋偉告訴記者:“懷疑細菌感染往往會使用抗生素,但因為不知道是哪種細菌感染,或者這種細菌可能對服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導致所用的抗生素無效。”
對此,博奧生物集團和北大人民醫院的專家們在2007年開始有了強烈的意愿,希望開發出能幫助醫生快速準確找到病原體的檢測方法。
微流控芯片解決多病原體檢測難題
然而,要在幾小時內從多達十到二十種可能的病菌中準確找出真正的致病元兇,這是一件難度極大的挑戰,此前國內還沒有人能做出來。
“以核酸擴增檢測為代表的分子診斷技術需時較短,但現有產品大多一次只能檢測一兩種病原,無法很好地滿足臨床需求。臨床上亟須新的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及相關設備,一次檢測即可對多種病原體及耐藥性進行快速鑒定。”邢婉麗說。
研究團隊將目光放在了微流控芯片上。與我們熟知的芯片不同,微流控芯片其實是集成了液體流通管道的薄片,只是這些管道實在是太小,才被稱作微流控。
“微流控芯片同計算機的芯片一樣,在微小的器件上進行高度的集成,所以可以在芯片上完成很復雜的工作。”蓋偉說。
那么這個小小的微流控芯片是如何做到快速檢測的呢?當醫生判斷可能是下呼吸道感染時,痰液中就會含有導致感染的病原體。這時,恒溫擴增微流控芯片就能發揮它的作用了,它不需要培養痰液細菌,只需將痰液簡單處理得到其中的核酸,再將核酸導入芯片就能在核酸分析儀上檢測,分析儀上的檢測時間為50分鐘,檢測過程和最終結果在電腦軟件中實時呈現。
也就是說,僅僅需要2小時,就能知道一位病人感染了哪種病原體,這比細菌培養方法耗時短得多,甚至比病人在一家三甲醫院掛號然后等待醫生診斷的時間還要短。此外,它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目前臨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確診率低和部分細菌培養難的問題。
“傳統的檢測方法太費標本,有的樣本是很珍貴的。現在一份標本就可以檢測13種細菌或者19種呼吸道病毒。”蓋偉告訴記者,與傳統檢測較為繁瑣的流程相比,現在操作很簡單,將注入核酸的微流控芯片放入機器里就好了,“就像沖方便面”。
五秒就制造出一張碟式芯片
對于商業公司而言,實驗室里的研究必須要轉化成產品才有意義。
“我們要把想法變成產品,尤其是工業級的產品,并且達到很高的準確性,幫助解決臨床問題。”蓋偉坦言,難度很大。
對研發團隊而言,這是一個完全創新性的工程,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微流控芯片加樣
據了解,微流控芯片上集成有很多粗細只有大約一根頭發絲的微流體管道,需要采用具有微米或納米級精度的高端制造技術,但又要有極低的制造成本和較高的產能,才能滿足一次性使用的需求。
研發團隊提出了一條新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術路線,“首先,生物醫學團隊確定了最終合適的分子診斷檢測技術方法;然后,聯合工程團隊確定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即用微加工技術先做出精密的模具,再采用特種精密注塑技術進行大批量芯片生產;當然,還離不開科學儀器團隊打造出高性能的配套儀器設備。”蓋偉表示。
2013年,研發團隊經過反復試驗摸索,終于研發出了高靈敏度、多指標的呼吸道病原菌碟式芯片及配套儀器系統,并將檢測結果報告時間縮短到2小時以內。
如今的博奧生物憑借獨特的制造工藝,最快每五秒就可以制造出一張碟式芯片,目前已量產了幾十萬片芯片陸續投放市場。
“這是生物醫學和工程制造的配合,最終形成了一個綜合的高效檢測系統。”邢婉麗說。
據了解,由于該產品采用恒溫擴增技術,利用具有鏈置換功能的聚合酶在恒溫(65℃)條件下進行反應,無需高溫變性和低溫退火過程,因此不存在時間的耗損,樣本DNA(靶核酸)的擴增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然后利用熒光染料摻入法進行實時熒光檢測,擴增陽性的樣品會產生“S”形擴增曲線,一步完成對靶基因的擴增和檢測,而且整個過程僅需兩個小時,比傳統培養法快了6—200倍。
引領臨床病原菌檢測進入“精準時代”
由于這種方法具有檢測快速、準確性高、靈敏度高等特點,因此成為了感染性疾病快速診斷、精準治療及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種有效的工具。
蓋偉告訴記者,曾有一位59歲的患者,因發熱、咳嗽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被診斷為重癥肺炎,治療5天后,病情加重。后來從北京昌平轉到北大人民醫院,采用呼吸道病原菌檢測芯片測試得知感染的是嗜肺軍團菌后,更換為紅霉素治療,每天花費不到10元,兩周后就痊愈出院了。
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儀和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檢測試劑盒已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獲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CFDA對該產品給予了“國內首創,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的評價。
“這個產品的增長率是公司最快的,今年1—4月的銷量就已超過去年全年,而且供不應求,200多家三甲醫院都有應用,檢測患者已達十幾萬人次。”邢婉麗說。
業界評價該系統的推出有望徹底改變臨床呼吸道感染診治領域長期存在的“盲人摸象”和“經驗用藥”局面,引領臨床病原菌檢測進入“精準時代”。
據了解,微流控芯片技術平臺還可應用于消化道病原菌檢測、傷口感染病原菌檢測、呼吸道病毒檢測等多個臨床檢驗方向。該平臺也可應用于動物疫病相關病原檢測、水產品相關病原檢測、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檢測、農產品轉基因檢測等多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7瀏覽量
421849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11瀏覽量
18863 -
檢測儀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8瀏覽量
14787
原文標題:微流控芯片技術讓呼吸道疾病診治不再“盲人摸象”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Tech,微信公眾號:微流控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