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華為的全聯接2018大會在AI界刷屏,也讓華為供應商——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引來了不少議論。這次大會上,華為首次對外系統闡述其AI戰略,推出了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和算力超群的升騰910、升騰310兩款AI芯片。
本文引用地址:
處于議論另一端的寒武紀,一直致力于提供終端AI處理器IP和云端智能芯片,這與華為如今發布的AI戰略想要瞄準的市場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華為建立在完全自制的AI計算架構上的升騰方案,同樣采用云+端的策略。而寒武紀此前也為華為麒麟970芯片提供NPU(神經網絡單元)當中的AI核心架構,與華為是合作關系。
外界好奇,力推AI戰略的華為今后是否還需要寒武紀?華為與寒武紀是否真如外界所說,會從合作關系變為競爭對手,以及AI獨角獸寒武紀的商業化落地究竟做的如何?
寒武紀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獨立的芯片公司,為下游廠商提供不同尺寸、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終端AI處理器IP以及覆蓋inference(推斷)和training(訓練)的不同處理能力的云端智能芯片。
2017年9月初,華為在IFA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傳聞已久的”人工智能芯片“——Kirin 970(麒麟970)。這是“全球首款第一枚手機AI芯片”。這款芯片就集成了寒武紀1A處理器的IP作為其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單元(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不過,市場上關于華為自己做AI的說法就沒斷過,華為的AI架構“達芬奇” (Da Vinci)也傳聞已久。在日前的全連接大會上,徐直軍首次公開回應,他稱, “(達芬奇)是基于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我們的需求自然而然產生的。寒武紀的也很好,但是沒法支持我們所需要的全場景”。
徐直軍表示,華為需要的是從云到邊緣、到端、到各種物聯網終端,全場景的支持,因此必須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架構,要能實現極致的功耗需求、極致的算力需求全覆蓋。
實際上,在麒麟970芯片發布時,對于與寒武紀的合作,華為對外就顯得輕描淡寫;寒武紀在自家官網則大方寫到,集成寒武紀1A處理器的世界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華為麒麟970正式發布并在華為Mate 10手機中投入大規模商用。
今年8月底,華為發布的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麒麟980搭雙核NPU,搭載了寒武紀1A的優化版本,但具體采用了哪個優化版本,華為未做出說明。對此,麒麟980芯片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華為原本是不打算做宣傳的,而是靠口碑營銷,因為“消費者只要用了就知道有多好”。
對此,有接近華為的人士表示,寒武紀只是華為的其中一個供應商,華為的做法應該是符合雙方合作規定的,不然寒武紀是可以狀告華為的。
業界也有聲音認為,隨著華為升騰系列IP以及達芬奇架構的正式發布,麒麟900系列處理器很快將集成自家的升騰IP而非寒武紀的NPU,實現與寒武紀徹底切割,甚至成為寒武紀的直接競爭對手。寒武紀的AI架構看起來更像是華為AI過渡時期的救急產品,這或許也是華為對與寒武紀合作態度相對低調,不愿宣傳的一個原因。
“這件事(達芬奇架構)在意料之中”,寒武紀創始人兼CEO陳天石近日公開回應稱,“如果華為這樣的有能力、有平臺的巨頭都不打算自研AI芯片,只能說明AI芯片還不夠重要。”
不過,陳天石否認寒武紀與華為的競爭關系,他稱,目前與華為的合作仍在繼續,而華為發布的峰值性能16T的升騰310和寒武紀今年5月發布的128T峰值的MLU100沒有競爭,因為兩者場景不同——前者主要是邊緣端,而后者是云端,峰值性能也不同。
一向低調的寒武紀在一級資本市場備受追捧,成立至今吸引了一眾知名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在2017年A輪融資后,它就第一個邁進了全球AI芯片領域的獨角獸大門,一時風頭無兩。2018年5月,寒武紀科技宣布完成數億美元B輪融資。其投后整體估值達25億美元。
AI投資熱潮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公司已經到了用業績證明實力,對投資方有所交代的時候。
外界關于華為將與寒武紀切割、直接競爭的討論讓寒武紀的商業化落地備受關注。
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已衍生出1A、1H、1M等多個型號,適用范圍可覆蓋智能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的芯片中。
寒武紀告訴全天候科技,其終端客戶主要以SOC廠商為主,目前客戶包含華為海思、紫光展銳、晨星(MStar)/星宸半導體等中國最頂尖SoC芯片公司。寒武紀的IP客戶晨星(MStar)/星宸半導體的智能攝像頭也已量產并發貨,其它客戶的產品也將陸續發貨。 晨星(MStar)總部位于中國***,是全球知名的家電嵌入式IC芯片廠商。
而寒武紀MLU100和MLU200則主要服務于云端服務器端的智能處理需求,偏重于推理和訓練兩個用途。在此方面,寒武紀和中科院系的公司——中科曙光、中科創達的合作緊密。中科曙光利用寒武紀架構打造出針對推理應用優化的服務器。此外,聯想和浪潮也發布了搭載寒武紀云端芯片的AI服務器產品。
不過,寒武紀面對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在智能手機領域, 除了華為擁有了自己的AI戰略,小米也在自研芯片,擁有自己的“澎湃”系列處理器;其它如VIVO、OPPO等手機廠商,則選擇了高通驍龍系列或聯發科等老牌巨頭產品。蘋果和三星則早已步入封閉式自我研發的階段。寒武紀想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或許有些困難。
在安防監控領域,寒武紀與華為海思、深鑒科技、北京君正、國科微等搶奪同一塊蛋糕,廝殺已久。后起之秀也源源不斷,競爭非常激烈。
而在無人機領域,高通、英特爾、英偉達、聯芯、華為海思、三星等巨頭早已瓜分大部分市場。
除了華為,阿里、百度,格力等都在做自有的AI芯片,隨著巨頭紛紛入局,寒武紀作為獨立的芯片公司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或許的當下更具挑戰的問題。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