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報告—全球五大機器人市場
【2018 IFR 世界機器人報告】
2018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表示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381,000臺。這意味著工業機器人的年銷量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114%(從2013至2017)。
IFR展望顯示,到2021年,全球工廠供應的機器人數量將達到約630,000臺。去年有五個主要市場占總銷量的73%:分別是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IFR在報告中稱:“與2017年上半年的銷量大幅增長相比,2018年初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失去了動力。”中國市場份額占總供應量的36%,顯著表明了其領先地位。但是國外機器人供應商的銷售額增加了72%,達到103,200臺,其中包括國際機器人供應商在中國當地生產的機器人。這是國外機器人供應商首次實現比本地制造商更高的增長率。高投入下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今年很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8年國產機器人增長放緩
2018年從市場上來看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確仍然處在爆發階段,但是在歷經連續三年占比上升后,國產機器人的占比卻突然有所下降,外資機器人占比卻在大幅上升。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78萬臺,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的占有率為26.8%,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占比73.2%的外資機器人在華銷售10.32萬臺,同比增長71.9%。
對于中國機器人供應商,他們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31%下降到2017年的25%。機器人是否要重蹈中國數控產業和中國汽車產業的覆轍呢?
由于目前機器換人程度較高的行業是汽車和制藥,近些年的熱門行業則是3C與新能源。3C行業由于產品迭代快,配合產品迭代進行的工藝迭代和產線迭代,為工業機器人企業和自動化集成商們帶來了大量的訂單。
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增長,增速有所放緩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
但是今年這些行業本身并不景氣,首先手機銷量整體有下滑,而各家手機廠商也在等待5G技術去發布新品,所以今年自動化企業能夠拿到的手機行業訂單對比往年有著明顯的縮水。
而新能源行業的市場情況甚至還要更糟糕些,今年不斷傳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消息,“斷奶”后的新能源車企該何去何從?新能源企業的經營決策因此變得更加謹慎,新產線投入建設的比例更少。
補貼退坡【數據來源 行圓汽車】
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工業機器人初創企業和現存企業在今年都迫切需要資本的支持,盡管拿到融資的企業本身很多已經能夠自己造血、保證盈利,但資金的注入會降低技術研發投入的壓力,從而鞏固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的優勢。
機器人產業成一只可能會下金蛋的“母雞?
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國家大力支持國產機器人的發展,先后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強基工程”等政策。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政府扶持不言而喻。
從資本層面上來看,業內投資人表示在2017年,機器人概念赤裸裸地展現了一場資本的狂歡,整個中國的機器人市場陷入了”瘋狂”。延續2016年機器人行業的并購熱潮,17、18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頻發。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機器人共有166起融資事件。2018年截止11月初已經有153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最高可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融資情況一覽
【來源IT桔子】
在政策東風和資本追捧之下,整個行業生態體系被顛覆。原本的工業機器行業自有一套發展邏輯,由于屬于基礎制造業范疇,公司成長緩慢,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在資本大量進入之前,這個行業一直在自我摸索不斷成長。通過市場競爭規律的淘汰,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最終得以成長起來。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行業泡沫開始了?
從市場情況來看,機器人行業降價從去年開始就初見端倪,只不過2018年降價幅度格外大。現在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都需要機器人來降低人工成本,一般制造業場景對機器人技術要求不高,主要是這些場景在不斷降價;而在一些高端領域,機器人的價格還是非常高的。這種低價策略在資本的推波助瀾導致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些優秀的公司在惡性競爭中只能無奈出局。
有機器人零部件廠商透露了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最狠的一家賣1臺虧1萬8”。這種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做法最終導致全行業的惡性競爭不斷蔓延。“沒有底線的采取低價策略搶占市場,這種做法最后可能會毀滅整個行業。”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價格戰在所難免,但是當產業并未成熟時,價格戰只能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惡戰。對于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來講,這一現狀將其拉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來自國際機器人企業高質量產品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國內“自殺式”企業低價擾亂市場的壓力。低價也意味著產品只能運用在一些比較低端,諸如搬運、碼垛、上下料等領域,然而工業機器人作為高科技產品,產品低端化顯然是不可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就汽車、3C電子等應用行業來說,企業追求的是產品的可靠性,而不是單純的價格優勢。
中國工業機器人“凜冬將至”
核心零部件短板
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這三大核心零部件再加上本體,就可以成為一臺完整的工業機器人。雖然當下我國本土機器人企業眾多,但RV減速機、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仍跟國外品牌有相當差距,不少企業依賴進口。國外機器人經過了大量驗證,而國產機器人的穩定性、壽命、精度等往往達不到預期。機器人要求高性能動態過程,只有在不斷試驗中才能對性能做測試,等待示范運用。
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和進口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
產業競爭力削弱
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技術,我國企業在采購中議價空間狹窄,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不強。
(左)中國系統集成商前100名本體合作企業分布
(右)中國多軸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
與國內機器人企業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形成鮮明對比,國際品牌工業機器人廠商很多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如日本發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統生產廠商,安川和松下都是全球最大的電機制造商之一,這使得他們在成本上具有天然優勢。此外,國外工業機器人廠商還通過與主要核心零部件廠商的長期合作關系行成了戰略默契,因采購量大而得以拿到更加優惠的價格。
技術攻關難上加難
除了發展方向上曾經走過偏差,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對一些高校和企業而言,科研項目就是拿錢工具。一位機器人廠商直言“我們曾與某高校合作,項目到手就開始分錢,真正用于研發的不足一成,效果可想而知”。
“科研項目就是拿錢工具”,這就是多輪技術攻關,錢也投了不計其數,到頭來卻成為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最佳答案!跟蹤國外先進水平的重大“科研項目”肯定都是國家計劃立項資助的,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而“項目到手”就是“皇糧”到手,”到手就開始分錢,真正用于研發的不足一成”,長此以往,國家的“錢投了不計其數”,焉能不“竹籃打水一場空”?
未來成功突圍的獨角獸,你在哪里?
有技術才能談高端
首先明確一點,資本就是外力。機器人屬前沿科技,一直都是投資的熱點。很多國產機器人企業靠低價、大規模走量進而吸引資本青睞,一年的銷售額遠遠比不上融資額。而這種經營模式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隨著資本過冬面臨嚴峻考驗。企業的創新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而創新要解決的主要為三個方面:技術來源、技術推向市場、可持續多樣發展。
破除低端重復供給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特別是中低端產能。針對機器人產業存在重復建設、高端產業低端化、低端產能過剩化的問題,工信部2017年印發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規定對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按自愿原則實行公告管理,加強行業監測,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滿足多元化需求
現在的國內市場雖然看上去外資品牌威風凜凜,翻云覆雨,但是細細觀察,弱點還是有的。那就是市場的多元化,外資品牌由于技術方面沉淀時間長,在很多傳統領域是獨霸天下的位置,但是市場永遠是在變化的,市場需求需要企業不斷的去發掘。同時這個市場還是中國的市場,能否進來,能進來到什么程度,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不可控的。
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破局路徑——即永遠有創新!永遠有細分!
【福利】2018年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下載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0文章
28205瀏覽量
206532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51瀏覽量
92560
原文標題:凜冬已至 | 國產工業機器人今年怎么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im_robotic,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在線訂閱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