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伴著EDA工具的不斷完善以及工作的細分,從前覺得很專業的事情,現在變得門檻越來越低,閑下來的時候想想如果我依然只會畫畫原理圖,畫畫PCB,那么遲早會被更加有精力、更加專業的人替代就覺得心慌。比如五年前,我當時能夠完成一拖8的DDR3設計,在當時可以靠這個混口飯吃。然而現在你在去看,滿大街的layout工程師,他們比我有精力、比我更渴望學習、比我更加容易接受新的EDA工具和新的設計理念。因此我必需給自己找條更好的路,讓自己的技術更加豐富起來,更加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在當下很多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覺得在未來,底層的layout也好,數字電路設計也好,基本一個普通的大專生培訓3個月就可以非常輕松的上手,毫不夸張的說,只要你懂歐姆定律,就可以實現一個平板電腦的設計,因為現在的很多功能都已經sip到了芯片內部去了,哪怕是模擬的RF部分,現在也將LNA、SWITCH等等射頻電路集成了,前端只有做個天線的阻抗匹配即可,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實技術依然在,只是越來越多的活被做芯片人干掉了,所以我以時俱進,去干一干系統集成的一個部分:如何通過芯片級的設計去解決一些板級發生的問題。
在研究挖礦機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由于芯片的電流非常的大,傳統的芯片VCC和VSS的焊盤設計見下圖:
上圖設計,工程師一般要把DIE放置在VSS焊盤上,因此我們會看到,電流的流通路徑必然會是從VCC焊盤取電,然后通過基板在通過DIE的BALL傳遞到內核,在經過die的BALL傳導到基板在下到PAD在回到電源負極,見圖,
如果電流很小,那么我么可以不用考慮這個路徑上的阻抗導致的drop。然而BTC的芯片過電流往往會是30A以上,因此我以30A模擬仿真了下數據,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上圖可以看到,紅色部分為VCC焊盤下方,設置的輸入源,我們看IR-DROP可以看到,在DIE的下端明顯壓降遠遠大于上端。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DIE下端的單元獲取到電壓會低于上端電壓,進而如果按理論VCC=0.5V供電會導致下端的計算單元的正確率低于上端,如何解決該問題呢?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壓:把電壓抬高到下端能夠達到0.5V,但是這樣造成一個新問題:上端的單元供電電壓偏高進而造成功耗增大。。 ^. E’ W“ |; Z$ u
以上問題,如果是一個原理工程師或者PCB工程師或者單純的substrate工程師都可能無法真正的認識到并做出改進,因為實際上對于封裝工程師而言,也許他不會意識到系統設計上的大電流給后端造成的困擾,而原理圖工程師由于不清楚封裝設計原理從而無從下手,很好,我發現我可以做這件事,因為我既懂得板級設計又懂芯片設計,應該有機會靠這個混碗飯吃。1 p& Q” \/ C3 E4 r
如何改進改辦法呢?我們還是要分析一下,用的知識點不懂,就是歐姆定律:壓降大原因是阻抗大,為什么阻抗大?是因為過電流層只有基板上的銅,而這個銅一般只有30um,在30A的電流下,催生了如此大的壓降。因此改進點就是:如何降低路徑上的阻抗。方法如下:- S4 M. P5 a2 ` {。 x8 d9 v/ j
1、基板加層。我去,太貴了。
2、基板銅厚增加,一樣,太貴了。
3、減短路徑。
我考慮了下,第三個辦法應該是可行的,如何減短路徑?我把焊盤重新調整了下:
上圖的改進點在于,我將電源的焊盤延伸下來了,由于PCB銅厚可以做的2OZ,因此可以大大減小路徑阻抗,同時由于四周都進電源,也能側面減小路徑,看一下仿真圖:
結果果然:very good!
真想做一下這個測試,可惜做一個16nm的芯片從RTL設計到板級 沒有2000萬是下不來了,遺憾沒有辦法實際來驗證一下這個結論。然而從這里有可以看到,越往芯片級的設計,越需要設計者考慮的更加的充分,做好仿真,通過理論和仿真進行對比,進而做出最優的設計,因為你再也不敢說:錯了沒事,咱在打一板不就得了。
-
pcb
+關注
關注
4317文章
23002瀏覽量
396235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08瀏覽量
172867 -
挖礦機
+關注
關注
1文章
68瀏覽量
50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