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網絡安全機構ENISA在深入研究了漏洞披露的問題后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說明了影響漏洞披露者行為的經濟因素,獎勵機制和動機,此外,還就最近披露的高危漏洞(“熔斷”,“幽靈”和“永恒之藍”)做了案例分析,并說明了整個經過。
漏洞披露中的經濟學
它分析了信息安全市場的經濟因素及其與漏洞披露的關系,還探討了如何將古典經濟學概念應用于該問題(公共資源的悲劇,網絡效應,外部性,不對稱信息和逆向選擇,責任傾銷,道德風險)。
ENISA執行董事Udo Helmbrecht指出:“經濟學是現代安全的關鍵驅動因素,而經濟因素往往決定了人們解決問題時采取的方法決策。該報告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且為漏洞披露領域的各方行為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重要見解
研究人員稱:“總體而言,該研究已經產生了許多重要發現。首先,該研究表明了以CVD為主的漏洞披露形式的重要性。正如“永恒之藍”案例中所體現的,廣泛存在于軟件和硬件中的漏洞可能會給全球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流程來充分識別報告、接收,分類及緩和漏洞危害。”
其他見解
將漏洞披露視為一個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漏洞披露的所有參與方都應認識到建立和運行互利結構的重要性,這些結構能夠實現有效和高效的CVD漏洞披露。
應向參與方提供資源,良好操作實例和自愿標準。
發現者,協調方和廠商必須及時以雙方都能理解的語言實現建設性溝通。
確保識別和報告漏洞的研究人員遵守《安全港協議》并受到法律保護。
大多數組織應考慮部署CVD流程,有些組織可能想實施漏洞賞金計劃,但不要以干擾開發和測試階段的其他信息的安全為代價。
雖然CVD和漏洞賞金計劃可以識別某些類型的漏洞,但它們不太可能識別現代計算系統中存在的更大的結構性問題。因此,政府,學術指導和私人組織應繼續投資長期性的安全研究,以識別和減輕基礎漏洞帶來的危害,例如設計缺陷或協議漏洞。
該報告撰寫依據案頭研究,查閱現有文獻(學術研究、技術報告、媒體文章等)以及與漏洞披露界專家(來自學術界、漏洞賞金平臺、漏洞披露計劃運營商、廠商等)的訪談完成。
-
網絡安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063瀏覽量
59223 -
漏洞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3瀏覽量
15258
原文標題:為什么有些漏洞披露靠譜,有些則不靠譜?
文章出處:【微信號:EAQapp,微信公眾號:E安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