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一般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未上市的企業,目前全球大約有260家獨角獸企業,它們的總價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因為小米與美團的上市中國少了兩只超級獨角獸企業,但隨著2018年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寒冬的到來,各國獨角獸企業估值都有較大變化,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18年全球10大獨角獸排行榜!
說起家用汽車,想到的品牌會有很多,但如果是新能源車,比亞迪卻是繞不開的龍頭品牌。這家成立于1995年,真正涉足汽車領域僅15年的民營企業,如今是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的公司。
從成立時的20多名員工,到如今24萬名,營業額從幾十萬到超過千億元人民幣,業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比亞迪24年跨越式的發展,不僅把中國新能源車的品牌帶上了世界舞臺,更實現了新能源產業多方位的引領。
今天分享一篇證券時報社社長、總編輯何偉關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采訪報道,更詳細的了解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
| 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何偉:今年(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比亞迪是非常好的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從原來的20多個人,到現在是24萬人,從幾十萬現在已經做到1000多個億,這都是跨越式的,所以說講中國奇跡,中國速度,我覺得比亞迪是非常好的一個樣板。
王傳福:比亞迪,我們在深圳嘛,其實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因此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當然也是受益者,其實深圳這個熱土就是有這種氛圍,它應該說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市場化的城市,目前也算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城市。
這幾年,特別是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是公司今年成長了很多,我們去年差不多1050億,應該是在逆勢當中成長。
何偉: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還是增長的。
王傳福:今年新能源車的發展,行業增長大概在60%左右,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差不多增長了110%,我們高于行業一倍以上的增長速度,說白了是電池不夠,如果電池夠的話,我們今年的新能源車可能做到30萬臺,去年大概是13萬臺左右。今年整個車市第一次下滑,二十年來第一次,當然新能源車,過去也在增長,今年尤其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仍然獲得了高速增長。
何偉:您提出比亞迪未來發展目標要從千億元級走向萬億元級,如何實現?
王傳福:比亞迪精密制造業務的增長也很快,2018年有較快地增長,2019年預計繼續保持較高速的增長。這是比亞迪最早進入的業務領域,我們主要給全球頂級品牌做ODM等服務,比如華為、三星、蘋果等,供應鏈現在已經開始集中化了,我們未來想做到兩三千億元/元規模。我們現在越來越成為主流廠商,因為我們精密模具和精密材料等方面是比較強,包括手機精密制造、外觀設計、材料等。
我們是研究材料出身,因為電池科學實際上就是材料科學,這個板塊很大,另外一個板塊是電動汽車。坦率講,百年不遇的汽車工業變革,讓我們趕上了,機會非常好。2003年,比亞迪收購了一家汽車廠,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是未來的必然大勢。我們一開始就研發、掌握電動汽車的主要核心技術,比如電池、核心的功率半導體IGBT等。
2018年這些產品都非常緊缺,不僅優質的電池供不應求,而且功率半導體IGBT非常缺貨,這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可以控制電動汽車的能源變換和傳輸。早在十三年前,比亞迪就開始組建研發團隊研究IGBT。我認為,企業的長期戰略很重要,并且技術首先要為戰略服務。
| 新能源車增長,讓比亞迪更有信心
比亞迪1995 年 2月在深圳成立,起步于二次充電電池制造業務。2003年通過收購西安秦川正式進入汽車領域,一開始以燃油車為主,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F3DM,正式開啟新能源汽車之路。隨后在2012年亮相的比亞迪秦,拉開了比亞迪王朝系列新一代新能源車領頭羊的序幕。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1萬輛,連續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稱冠。
王傳福:我們覺得今年有一個特點,比如說我們以前賣的車可能70%在有限購城市的,限牌限購的這些城市,這些城市實際上是政策在驅動,今年我們可能仍然有50%是來自于沒有政策驅動這些城市,比如說像一山兩河,山東、河南、河北這些城市,這些城市買新能源車和買燃油車同等待遇,沒有什么優惠,也不限行也不限購,這些城市今年增長很快,因此我們認為,今年的特點,應該說新能源車的特點,雖然是高速增長,它是從政策驅動型的單輪驅動,變成政策驅動+市場驅動的雙輪驅動。政策驅動有一天會退坡的,各種政策也會慢慢慢慢減弱的,真正未來的驅動還是要靠老百姓買車、市場驅動。
這種推動更加可持續化,因此我們今年新能源車,前面幾個月銷量都是比較好,在全球都排名第一,我們過去三年在全球排名第一,這些增長態勢讓比亞迪更加有信心。
| 活下來的,才是真正有本事的
2018年政府新能源車補貼退坡,曾一度引發市場對比亞迪銷量的擔憂。但隨著全新一代王朝系列的上市,比亞迪新能源車迎來逆勢增長。今年前11個月乘用車累計銷售超過44萬輛,其中新能源車超過19萬輛。
何偉:這幾年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特別是前兩年很紅、很熱,但是后來感覺到結果來看,又遇到了一些挫折,國外這幾個大車企,他要搞新能源汽車,發現他也有很多技術儲備,他的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技術其實也是很先進的,而且他們現在又開始紛紛都到中國來,上一輪是燃油車合資,這一輪是新能源車開始往里介入。
王傳福:市場經濟就是這樣,市場經濟實際上就是過剩經濟,過剩才有競爭,競爭才有繁榮,死掉一批,活下來的才是真正有本事的。新能源車也是一樣,大家看好新能源車的趨勢,這是共識了,一樣,也是經過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但是在這里,政府起到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政府發展新能源車和歐洲不一樣,歐洲只是為了空氣污染或氣候變化,中國其實首先是石油安全。中國多煤少油,減少用油現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展新能源車。中國60%的進口石油,交通用油量也占了60%,這種重大意義推動中國政府大力來推動新能源車。
電動車恰恰有政府在推動,一開始就走得早,像我們在13年前就儲備IGBT的技術,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在儲備電池的技術。中國具有全球最全面、最科學、最系統的新能源政策體系,在這個政策體系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車占了全球的50%,這就是起點。
何偉:中國現在天時地利都有了,全世界沒有一個政府像中國政府這么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無論是政策補貼,都是力度最大的。地利是市場最大的,其他的產業都上去了,但是回過頭就是我們汽車產業,特別是自主品牌,大家一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好像是底氣不是很足。
王傳福:你給我們的時間太短了,汽車工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業,技術復雜,資金門檻也比較高,政策門檻也不低,還要一些品牌的門檻。這種品牌成長沒那么快,必須有一個過程。
比如說三電,中國人很強,電池,中國現在,國外很多品牌也要買中國的電池,你說電機,像比亞迪第一次推出三合一,把電機、電控和變速箱,我們今年年初就推出來了,這也是全球第一次推出三合一的一個總成,我們未來會有高度的集成化,很多領域,國外現在還沒有醒呢,中國人已經開始,我們遍地開花了,包括機場的交通、港口的,我們都實現電動化了。因此中國在這一塊,當然可能過去我們確實落后得比較久,大家總是以一個有色的眼鏡來看我們,但是新能源車完全不一樣。
| 電動車是上半場,下半場是智能車
一方面進行技術儲備,另一方面比亞迪開始積極變革。原本一直閉門造車:自研生產零部件,自行組裝整車,自主開發汽車軟件系統的比亞迪,不僅開始對外銷售電池,今年更邁出重要一步,向全球開放硬件核心技術e平臺和智能網聯系統DiLink。
何偉:原來大家覺得比亞迪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企業,包括一些零部件,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做的,現在突然又開放了,這個轉變是怎么轉過來的?
王傳福:其實,像早期的時候,高度的整合,利于在早期發展快速的成長,當你成長到一定的時候,內部會僵化,后來我們發現,要打開,因此我們把我們的核心零部件全面市場化,讓它真正的殺出去,這樣提升它的效率,提升它的活力。你零部件有了競爭力,別人就產生對你的依賴,別人才真正和你建立戰略性的合作關系。在深圳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市場化,這種市場化、市場經濟,只有過剩才有競爭,只有競爭才有繁榮,只有競爭才真正的提升你的效率。
何偉:下一步比亞迪放開了之后,我們感覺是不是可以再擴散一定,走向國際化?跟國際一些大的車企,比如說合作、合資、并購,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王傳福:坦率地說,現在在電動車這個戰略上,中國政府是走得最前,現在國外政府剛剛明白過來。汽車有很多領域,有些領域適合于快速電動化,有些領域很慢,比如像私家車是很慢的,因為涉及到很多基礎設施,還有購買人的心理的狀態、心理的判斷,公交車完全是政府有話語權,固定路線,也不跑長途,這個叫公交電動化,因此我們在這方面走得比較前,我們這幾年立足于中國,按照國家的要求,把中國首先各個領域電動化,有了本事、有了產品、有了競爭新的產品,再走出去,像我們的公交已經走出去了,未來我們私家車也會慢慢慢慢走出去。
何偉:我覺得你到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已經很明顯了,你為什么不趁勢,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一起干呢?
王傳福:其實我們還是要聚焦一下,其實我們比亞迪的一個短板在造型方面,我們過去確實犯了一個錯誤,前幾年我們徹底改變,我們請了一些國際化的團隊,在造型這一塊進行了改善。
何偉:當初就是注重內部的技術,外表有點忽視了。
王傳福:對,我們全新一代唐就是比亞迪徹底改變了造型,顏值,現在都是顏值的年代,因此我們這個唐,完全按照中國的文化,叫Dragon face,由國際化的團隊打造出來的一款車,這款車一上市,果然不負重望,月銷量已經上萬臺,而且供不應求。我們想還是掌握核心科技,外觀設計,要打造國際化的設計團隊,提高車的顏值,要滿足市場的要求,要打造一個技術超群的性能車,里面有很多科技的東西。
電動車是上半場,下半場就是智能車了。
何偉:我記得你有一個觀點是叫“汽車是移動的手機”,是吧?
王傳福:對,汽車的應用場景遠遠比手機大,因為手機沒有腿,汽車有腿,而且它能智能駕駛、無人駕駛,而且它的傳感器,手機傳感器只有13個,汽車傳感器有340多個,你想,113個傳感器就產生了200多萬個APP應用軟件,汽車如果300多個傳感器,還有66項控制權,如果開放的話,那要產生多少個應用軟件,那會產生多少個場景,會產生多少個應用的生態,會產生超級的軟件生態,也會產生無數個像BAT這種巨頭。
何偉:按照你這個思路,將來是車不離身了。
王傳福:車就變成家了,變成辦公室了。假如車要是全部開放的話,車上有七八個攝像頭,城市的一草一木,他都能看得見。丟失一個小孩、走失一個老人,三分鐘不到都可以找回來,使我們的生態城市變得更加數據化。
| 50億打造新的業績增長極
除了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外,比亞迪還擁有其他三大核心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及通過跨座式單軌“云軌”產品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其中,2016年10月推出的跨座式單軌“云軌”,是比亞迪歷時5年,投入50億元打造的新業績增長極。
何偉:比亞迪的產業發展戰略,實際上是有幾個板塊,我們就很自然就想,為什么不集中精力去做新能源汽車?從世界汽車幾個大的廠家發展歷史來看,也都是聚焦于汽車產業去做,為什么你們還是堅持多元戰略發展?
王傳福:從行業上看,好像我們跨了幾個行業,其實你要從技術上講,比如像軌道交通和新能源車,其實基礎還是一樣的,核心的比如電機、電控、電池,這都是基本的技術,加上各種通訊的技術,各種IT的技術,各種制造、車輛輕量化的技術,這都是統一的。
一個是新能源車是解決城市的污染,一個是軌道交通,確實解決了城市的擁堵,其實城市的擁堵靠修路解決擁堵是不可能,因為城鎮路的增長也就是1%到2%每年,但汽車的增長都是百分之十幾。我們有技術,又有這么一個問題,我們又有解決方案,為什么不去做呢?當然了,這個可能會分散我們一部分精力,但實際上它也是電動車產業鏈的延伸。它是一個不矛盾的戰略,而且相互可以支撐的。因為新能源車,大家知道,未來市場是非常慘烈。因為中國這么大一個市場,不可能有幾百家造車的。
因此我覺得比亞迪,我們有幸趕上這么一個百年不遇的電動車變革的機遇,再加上解決中國交通擁堵的,軌道迅速發展的這么一個機遇期,要抓住,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抓住。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1950瀏覽量
230586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427瀏覽量
99284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274瀏覽量
54072
原文標題:營收超1000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電動車是上半場 下半場是智能車
文章出處:【微信號:ruziniubbs,微信公眾號:PCB行業工程師技術交流】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