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數據的存儲架構也發生著變化。同時,以全閃、軟件定義、分布式、及傳統大容量硬盤為主的存儲方式也成為2019年企業級存儲主要趨勢。
全閃存陣列
盡管在桌面PC市場上,基于NAND閃存的固態硬盤雖未占據全部市場,但也八九不離十。反觀企業市場,諸如BAT這樣的超級互聯網企業,也未能在2018年全部用上全閃陣列,主要阻礙因素便是不俗的成本。
新的一年,隨著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大,全閃的“威力”將持續吸引著企業將存儲介質更換為該方式。測試數據顯示,如果將存儲總容量2%-5%的比例更換為閃存介質,平均IOPS值可以翻倍,讀延遲從10毫秒減少到3-5毫秒。雖然閃存介質價格不菲,若10%-20%價格的增加能換來兩倍的性能提升,企業仍會有賺翻的感覺,而這,還僅是2%-5%的比例為閃存介質,可想而知,若將存儲介質全部更換為全閃,在當今數據為王的時代下,全閃能為企業贏得多少先機。
除企業的實際需求外,2018年,各大存儲廠商也在積極推動著全閃陣列。
如戴爾易安信推出的PowerMAX磁盤存儲陣列,基于端到端的NVMe并內置實時機器學習引擎架構,IOPS達到10M,能夠實時分析和預測4000萬個數據集,每天推動60億個決策的產生。
浪潮在IPF 2018上也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全閃G2-F系列,,包含入門級AS2600G2-F、中端AS5300G2-F、AS5500G2-F和中高端AS5600G2-F、AS5800G2-F五款智能全閃產品。G2-F基于面向全閃設計的IO棧和智能MASP架構,可優化緩存數據讀寫,通過數據即存即計算,提升閃存存儲性能,系統性能達到260萬IOPS,延遲僅為0.3ms。
在2017年便提出全面全閃化的華為,如今已推出多款OceanStor Dorado V3系列、OceanStor F V3/V5系列全閃產品,覆蓋企業數據庫、虛擬化業務、關鍵業務等多場景應用。
此外,Hitachi Vantara、NetApp、新華三、IBM、宏杉科技等廠商均紛紛推出全閃產品。
傳統HDD邁入單盤16TB
盡管全閃存陣列為大勢所趨,數據的指數型增長和場景的愈發多樣,使得傳統機械硬盤仍大有用武之地,尤其在僅用作存儲、不涉及性能的場景下,機械硬盤的容量和成本使其占據存儲優勢。
也因此,希捷、西數、東芝等硬盤制造商紛紛推出超大容量機械硬盤。其中,希捷更是在2018年推出了Exos X14 14TB企業級硬盤,并于18年底成功測試單盤16TB容量。這樣看來,2019年成功量產16TB并非難事。
軟件定義存儲
除物理存儲方式外,在軟件定義一切(SDA)的呼聲下,軟件定義存儲(SDS)也將進一步發展。由于SDS將軟件從原有的存儲控制器中抽離出來,這使得其成為一個不受物理系統限制的共享池,大大提高資源使用率,同時便于結合企業已有虛擬化架構;此外,由于無需專門采購存儲控制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也成為SDS一大優勢。
基于此,戴爾易安信、浪潮、NetApp、HPE、IBM等廠商也紛紛推出基于SDS的解決方案。
分布式存儲
另一方面,數據時代,傳統存儲架構在擴展能力上不足,難以應對海量的數據存儲需求;同時,由于傳統的存儲方式將數據集中于一體,一旦某環節出現問題便會給整個存儲架構帶來影響。
相比傳統的集中式存儲,分布式存儲將多個物理節點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共享的存儲池,各節點間可以線性擴充,以此提升整個系統的存儲容量和性能,擁有極強的橫向擴展能力,而這是傳統存儲陣列難以做到的;此外,由于分布式存儲的架構是分散式的,數據也分散在不同的節點之上,因此,即便個別節點損壞,對于整體存儲架構而言,也是無傷大雅,分布式存儲的高可靠性是企業尤為關注的一點。
可以看出,不管是基于物理設備的全閃存陣列、高達16TB的傳統硬盤,還是新興的軟件定義存儲、分布式存儲,2019年,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容量,依舊是企業最主要的存儲需求。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263瀏覽量
85675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610瀏覽量
61641
原文標題:展望2019 企業的那些存儲需求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11,微信公眾號:存儲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