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制造業綜合成本不斷上漲,制造業長期以來依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在此背景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制造業綜合成本是否仍具優勢,成為政策研究的重要課題。
國際對比
我國制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正發生改變
我國制度性成本處于較高水平,制造業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增強創新型服務方面“雙向發力”,促使各地方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降低制度性成本。據世界銀行2016-2018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當前制度性成本低于印度、巴西和越南,但高于德國、韓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
我國勞動成本仍具優勢,但受到新興經濟體的擠壓。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者權益有效保障等因素影響,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國內勞動力成本增幅較大。數據顯示,2008-2016年,我國制造業工資從24192元/年增加到59470元/年,年均增長率達到11.9%,這一增速不僅快于美國、德國等發達經濟體,也快于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2016年,我國制造業人均工資為772美元/月,遠低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與馬來西亞、巴西兩國相差不大,但分別是印度和越南的5.63倍、3.23倍。
我國融資成本處于較高水平,企業貸款利率仍處于高位。近年來,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國出臺多項措施,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1-2016年間,我國總體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從6.56%降至4.35%。通過國際對標分析發現,2011-2016年,巴西融資成本最高;融資成本同樣呈上升趨勢的還有德國與馬來西亞,均由低于轉為高于我國貸款利率水平;印度、越南兩國盡管融資成本呈下降趨勢,但其總體水平一直高于我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融資成本近年來均一直低于我國。
我國稅負成本較高,制造業總稅率處于世界前列。我國現行以企業為主體稅源、以增值稅等間接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結構,及多重疊加的非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總稅率。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總稅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較2005年降低了12.7個百分點,但通過國際對比分析發現,除巴西自2006年起總稅率高于我國外,我國制造業總稅率均高于其他國家,尤其高于韓國、越南與馬來西亞三國。因此,仍需進一步加大稅費改革力度與幅度,增強制造強國建設的“軟實力”。
我國能源成本較高,工業用電價格仍有下降空間。我國工業用電價格低于德國、日本、巴西等國,高于美國、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能源價格相對較高對我國制造業競爭力造成抑制作用。此外,國外居民平均電價要高于工業電價,而我國則恰恰相反,2017年全國工業電價約為居民平均電價的1.03-1.51倍,其中一般工商業電價約為居民電價的1.43-1.50倍,大工業電價約為居民電價的1.03-1.13倍。
我國物流成本較高,制造業企業承擔較大物流成本壓力。我國物流成本居于高位的局面尚未得到基本改變,制造業企業仍需承擔較大物流成本。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6年間,我國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從18.1%降至14.9%,降低3.2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
我國企業用地成本明顯提高,增加了制造業企業負擔。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從全國主要城市土地出讓監測價格來看,盡管2012年以來有所放緩,但是土地出讓價格仍然呈現出上升趨勢。從國際對標來看,我國工業用地價格適中。當前,我國主要城市的工業用地平均價格為126.15美元/平方米,與德國、韓國、印度等國地價水平相當,但遠高于美國、馬來西亞等,且我國工業用地資源相較上述國家也愈加緊缺。
通過國際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制度性成本、融資成本、稅負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較高,僅有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其中,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遠高于我國,但在其他方面卻低于我國或與我國相當;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在融資成本與稅負成本方面也面臨巨大壓力,但其勞動力成本與我國相比具有優勢;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在物流成本方面遠高于我國,但其他方面則低于我國或相差不大。
對策建議
深化改革,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在此背景之下,要加快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重點深化稅費改革,促使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第一,加強動態實時監測與輿論引導。建議健全制造業企業經營情況運行動態實時監測追蹤機制,打破“信息孤島”,打造工信、能源、交通、國土、統計、稅收、人力資源、海關等多部門“信息共享”模式,實時關注國內外涉及制造業企業的制度性成本、人工成本、融資成本、稅負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用地成本等變化趨勢,掌握國內外制造業成本變化趨勢主動權,及時給予有理有據的研判分析,及時引導國內制造業企業提出應對之策。
第二,優化制造業稅費融資成本結構。加快推進稅收立法進程,以法律形式固定征稅范圍、稅基、稅率、減免稅政策等稅收要素,促使稅收征管法制度創新的規則設計更科學;適度調整優化制造業企業還需繳納的資源稅、消費稅、關稅及“五險一金”等其他附加稅費;下調制造業下游批發零售業相關稅率或是增加相關進項抵扣額;擴大研發費用抵扣范圍,將貸款利息等納入抵扣范圍;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加大財稅優惠政策扶持,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第三,降低能源、土地、物流等方面成本。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合理設計電力市場、有序推進價格競爭,全面實施輸配電價改革,科學核定輸配電價,盡快形成煤電聯動的市場價格,有序推進重點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進一步降低制造業用電價格。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中長期內工業用地占比要求并嚴格落實,安排增量用地指標獎勵制造業發展較好的省市,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土地,降低工業用地企業初次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加快物流運輸組織模式創新,鼓勵支持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化和物流設備標準化,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適當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鼓勵實行分時段差異化收費。
第四,引導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應對成本變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重點培育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制造業附加值。加快推進制造企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發展技術或知識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繼續支持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并重組、顛覆性成果轉化等,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企業產品向中高端邁進。支持制造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重點推進智能制造,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降低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17瀏覽量
53543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1574瀏覽量
43423
原文標題:【深度】制造業如何應對成本變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4_0club,微信公眾號:工業4俱樂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