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華為在北京舉辦5G發布會暨2019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期間發布了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以及一些列重磅5G新產品。
重磅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在會上,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展示了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頻譜帶寬等方面,“天罡”都取得突破性進展:
1、極高集成:
首次在極低的天面尺寸規格下,支持大規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無源陣子。
2、強大算力
實現2.5倍運算能力的提升,搭載最新的算法及Beamforming(波束賦形),單芯片可控制高達業界最高64路通道。
3、極寬頻譜
支持200M運營商頻譜帶寬,一步到位滿足未來網絡的部署需求。
該芯片還實現基站尺寸縮小超50%,重量減輕23%,功耗節省達21%,安裝時間比標準的4G基站節省一半時間。現場展示中,5G Massive MIMO 64T64R(64發64收)基站只有不到一扇小窗大小。
截至2018年底,華為已完成中國全部預商用測試驗證。
2019年1月9日,華為“5G刀片式基站”憑借創新性采用統一模塊化設計等技術突破,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基站實現所有單元刀片化、不同模塊間任意拼裝,使5G基站的安裝像拼裝積木一樣簡單便捷。
在會場內,一名工人演示了5G基站安裝的全過程,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分鐘。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華為全系列全場景極簡5G解決方案,在兌現5G極致性能和體驗的同時,能夠大幅提升部署和運維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簡單。”
丁耘在會上透露,目前華為已經獲得30個5G商用合同,其中歐洲國家18個、中東國家9個、亞太地區3個,同時25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在不久前的采訪中,任正非表示,目前華為擁有2570項5G專利,核心標準提案數量3045,處于行業第一。任正非還表示,華為有信心(在5G上獲得領先),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重磅二:新5G終端,一部高清電影3秒下載完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還發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終端芯片“Balong5000”和商用終端。余承東表示,Balong5000不僅是首款單芯片多模的5G芯片,可支持3G、4G和5G,同時具備能耗更低、延遲更短等特性。
華為同時宣布推出全球速率最快的5GCPE(接收Wi-Fi信號的無線終端接入設備),其搭配了華為5G終端芯片Balong5000。 這款5GCPE支持華為智能家居協議,其覆蓋增強達30%,支持WI-Fi6,多設備上網速率提升約4倍,是目前速度最快的WiFi。
在發布會現場,華為展示了5GCPE“嚇人的”性能:3秒鐘可以緩存一部超清電影的文件,與當前4G網絡(Cat4)相比提升高達21倍。
一口氣發布多款產品,這在華為并不多見。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之前有一些人聲稱5G“沒那么重要”、“發展沒那么好”,而這次基站、終端等產品的發布,表明華為把有能力掌握的技術具體化到產品,完全落到實處了。“從芯片、基站到終端,華為的綜合實力正變得越來越強。”
很多外媒記者也來到預溝通會現場,而每一次產品發布,這些外媒記者都會自發鼓掌。“其實5G、微波等技術,很多都是為歐美國家量身定制的。”項立剛認為,盡管有一些國家對華為5G有抵觸,“但歐洲國家是有一套嚴格安全標準的,想要進入該國,需要經過對方的檢測和認證,18個歐洲國家已經跟華為簽訂了5G合作協議,就說明了個別國家對安全性的質疑是‘莫須有’的。”
華為將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5G手機
盡管距離5G正式商用的時間表還有一年時間,但華為顯然在加快相關產品的部署步驟。
余承東表示,華為還將在即將到來的2019MWC上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5G手機。
想用5G還得等等
突破總是讓人興奮,但還是該保持理智。
雖然華為這一系列發布為5G商業化進程邁出了一大步。根據運營商方面的時間表,到2019年,部分運營商將會開始5G的商用的試運營,但真正實現5G網絡大面積覆蓋和普及估計要更晚一些。
在大部分地區沒有5G網絡,甚至部分地區連4G都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貿然發布5G芯片或者5G手機,即便搶到了新聞頭條,但沒有網絡和運營商5G流量套餐的情況下,也不會帶來更多實際效果。
實際上,1月17日,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直言:“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07瀏覽量
118806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10瀏覽量
251192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70瀏覽量
563399
原文標題:華為發布的5G芯片有多牛逼?重點都在這里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EngicoolArabic,微信公眾號:電子工程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