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三星在過去一年頗為落寞。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三星一度在這里拿下接近20%的市場份額,然而,經歷電池爆炸等一系列負面事件后,三星中國營收經歷了斷崖式下滑。
根據調研機構賽諾的統計,2018年11月,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1%,同比減少52%,銷量排名第八。
2018年5月,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前往深圳,會見華為高管,視察小米之家。三星做出各種努力表達不會放棄中國市場的態度。同年12月10日,三星在韓國發布Galaxy A8s之后,首先開放中國市場購買,再逐步向全球開售。
然而,翻身很難。
2018年12月31日,三星停止了位于天津的手機制造工廠——天津三星通信的生產運作。
三星將重碼押在了印度市場。印度手機渠道商穆風告訴《中國企業家》,業內都知道,目前在三星韓國總部,印度市場的訴求是放在最高位的。
不過,身在印度,三星依然躲不開中國的對手們。在印度高端市場,一加手機強勢進入,與蘋果、三星開啟“三國演義”;線上電商市場和線下門店市場,三星面臨著小米、OPPO、vivo等中國廠商的圍堵。
“中國品牌不斷增加的壓力,導致三星的營銷策略發生變化。為了對抗中國玩家,三星推出了新的J系列和ON系列智能手機。”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印度研究助理Tanvi Sharma告訴《中國企業家》,J系列和ON系列的配置與價格策略比較激進,并利用針對高端市場的A系列增加利潤,三星正在努力贏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但是,激進的市場策略最終還是帶來負面影響。最新財報顯示,2018財年,三星印度營收增長10%,然而凈利潤下跌11%。
三星在印度或許不會重蹈中國覆轍,但是路依舊不好走。
找回侵略性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整體萎縮,還處于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型的印度市場成為新的掘金地。
新加坡研究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4000萬臺,年增長率為23%,超越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經濟時報》預測,2019年,印度將成為唯一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而中國市場將面臨下降。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和CyberMedia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會從2017年的1.34億部,上漲12%至1.5億部;2019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或將達到1.6億部。
“三星連續24個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對于印度不斷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Tanvi Sharma向《中國企業家》分析,它的優勢在于花費數年時間開發的強大的線下分銷渠道,目前已覆蓋印度三四線城市。
中國玩家的涌入,促使三星的動作開始有了侵略性,J系列和ON系列機型的推出即屬此列。
多位受訪的印度智能手機從業者認為,三星高配低價這一步是險棋,如果不成功,會整體拉低三星的品牌定位。
據悉,J系列和ON系列本是入門機型,三星對其進行了印度特色的改變,增加了18:9比例屏幕和雙攝像頭功能,專注于線上市場,與印度知名支付和電子商務網站Paytm合作。Paytm身后站著兩大資本,阿里巴巴和軟銀。
從線下走向線上,也是在中國競爭者的推動下,三星決心作出的改變。
三星的本地化布局很早,線下渠道耕耘很深。穆風告訴《中國企業家》,三星在營銷費用上花費很多,據悉還對合作的營銷機構投資入股,相比較之下,小米、一加等手機廠商,都是直接與國際化的營銷機構合作。
三星先行一步的線下營銷市場,遭遇了中國手機廠商OPPO和vivo的挑戰。
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的營銷能力就不可小覷。當初開拓中國市場渠道,Ov的經銷商廣鋪線下,攻入三四線城市,做到省級代理位置的經銷商,在Ov內部幾乎是合伙人的地位。
進入印度市場時,Ov主攻線下渠道。為了打開市場,他們曾給當地經銷商讓利很多,現在局面打開后,Ov想收回讓利,經銷商就會撂挑子不干了。穆風透露,為了延續中國市場的強勢,Ov開始鼓勵國內經銷商進駐印度,甚至打出了“一省帶一邦”的口號,即中國一個省的營銷團隊,來印度攻克一個邦的市場。
線下市場Ov強勢入局;線上市場,三星又面臨不走傳統路的中國對手。小米、一加、聯想等公司進入印度時,先從線上市場入手。
以小米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利用印度不斷拓寬的電商渠道,節省分銷和營銷成本,提供了價格更合理的智能手機。
印度線上市場有兩家巨頭,Flipkart和亞馬遜。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亞馬遜中國振作乏力后,亞馬遜總部非常重視印度市場。亞馬遜印度的負責人長期跟在貝索斯身邊,學習經營與管理,然后去開啟重要的新業務。
Flipkart創始人是亞馬遜出身,以本地化為優勢,背后資本方有騰訊、軟銀的影子。目前Flipkart已被沃爾瑪收購,定位類似于中國市場的京東。
印度手機電商90%以上的生意都在這兩家平臺上,其中小米占了很大部分。穆風透露,電商為了平衡市場,會希望更多的廠商進入,目前正在跟榮耀談判。
競爭對手從線上電商和線下渠道襲來,三星開始反擊。Tanvi Sharma稱,三星在中端市場不斷推出新功能,比如雙后置攝像頭、全屏顯示等,抓住了部分市場份額。
在“印度雙十一”——排燈節期間,三星大力促銷,甚至買下了報價近200萬美元的廣告位,這個廣告位被業內稱為“鉑金位”。
三星的進擊初見成效。從幾家公司的財報可知,2018財年,三星印度的手機業務營收增長37%至3734.9億盧比,領先對手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
三星挽回了印度營收霸主地位,但高成本營銷導致利潤降低,此戰略能否持續仍是未知數。
策略陷于搖擺
印度是智能手機廠商的希望之地,但風險無處不在。
為防止壟斷地位的形成,印度政府推出電商新政,規定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電商在其平臺上銷售獨家產品。因為電商巨頭有明顯的流量優勢、品牌優勢,手機廠商若是選擇在某個平臺銷售獨家產品,會有價格優勢,獲得更多收益。新政促使小米、榮耀、Realme等專注線上市場的品牌,開始與更多電商平臺合作,甚至開辟線下渠道。
電商新政給了三星機會。Tanvi Sharma告訴《中國企業家》,三星線下渠道占優,這是它與小米競逐印度市場的利器。
庫存管理、價格波動等因素將成為手機廠商擴張線下市場的障礙,三星經過多年經營,已經成為印度線下細分市場的主導者,因此,在沒有高歌猛進式營銷的情況下,其他線上品牌很難打入當地三四線市場。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新政會促使這些手機廠商改變路線,即不再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
Counterpoint研究副總監Tarun Pathak稱,在電商平臺,一些手機廠商慣用深度折扣、優惠待遇、現金返還等營銷手段,新政將使這些手段受到嚴格限制,并且促使手機廠商不得不采用多渠道策略。
在2018年排燈節促銷中,小米將生態鏈產品與手機放在一起統計銷量,也通過各種生態鏈產品為其線下門店引流。小米的商業邏輯很簡單:手機產品的復購率不高,線下店需要流量,因此要布局多種生態鏈產品。
一直主打線上的一加手機,也設定了線下計劃。一加手機印度地區銷售負責人張吉明告訴《中國企業家》,一加未來在印度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渠道拓展,在印度前六大城市開設體驗店,前十大城市開設專賣店。“區別在于,體驗店不以購買為主,而是讓用戶看見最新機型,感受品牌和服務,而且體驗店的環境、空間、裝修檔次都會高一些。”
三星在自己擅長的線下領域自然不會落后。2018年9月11日,三星在印度開設了全球最大體驗店。
這家體驗店位于班加羅爾標志性的歌劇院內,占地約3066平方米。消費者可以在體驗店使用VR產品,預訂看電影,使用廚房電子設備。
三星印度移動業務資深副總裁Mohandeep Singh一再強調印度市場的重要性。他表示,三星計劃在印度十大城市中開設更多體驗店,這些門店能夠真正幫助三星收獲更大市場份額。
“挑戰三星的突破口,線上就是性價比,線下就是渠道。”一加手機印度市場負責人夏雨告訴《中國企業家》,三星在印度的機會非常多,但是它有著跨國企業的老毛病,一是不相信本地人,二是反應太慢。
“又要兼顧線上與線下,策略比較搖擺,線上要阻擊一加,線下開始模仿Ov。兩頭作戰會不會是兵家大忌,不得而知。”但夏雨也感覺到,現在三星在印度市場的決策相較以往已經變得更果斷、更堅決了。
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經歷洗牌,格局逐漸穩定。印度市場雖然尚未變成紅海,但由于政策、匯率、成本等原因,市場仍存在很大變數。
一個說法是,一個新對手異軍突起或一個老品牌黯然離場,在印度可能只需一年。
一加手機是一個迅速崛起的例子。夏雨告訴《中國企業家》,當初一加發現印度市場潛力之后,迅速All in;線下渠道太復雜,就只做線上,3年內成為三星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勁敵。
“一加能夠站穩印度高端市場,一是產品真的好,二是我們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刺激用戶去分享一加的好口碑。”夏雨說。
然而,印度智能手機的線上市場競爭比中國還激烈。“主要是價格戰,像一加這種價格能賣出這種銷量已經很難得了。”穆風向《中國企業家》介紹稱,現在1元人民幣約等于10盧比,印度電商市場基本已是“千元機”的天下,也就是售價1萬盧比左右,用戶對價格很敏感。一年一度的排燈節期間,Flipkart和亞馬遜開啟優惠促銷,智能手機的降價能達到2000盧比。
電商平臺用戶是難言忠誠度的,一旦價格變動,銷量就會不穩定,因此手機廠商開拓線下渠道,也是為了尋找更多保障。
線下市場是三星、Ov的主戰場,但這里也有著印度特色的風險。
談及印度市場,vivo印度員工李雪向《中國企業家》直言,這里就是5~10年前的中國,商業文明很不健全,商家誠信度不夠,vivo在進軍線下市場時,需要幫助當地零售商進行各種精細化管理。
剛剛開始布局線下門店的一加也有同感。夏雨講了一個故事:印度當地建筑協會有3家公司,當跨國企業開始招標進行門店擴張時,這3家公司前來比稿,A出價100萬,質量和信譽都很好,B出價200萬,C出價50萬,質量難以保障。公司自然選擇A,但是當工程進行到一半,A公司的人員消失了,他們摸清了外國企業決策人的心理,通過這種方式來漲預算。這時候,B公司站出來,愿意繼續工程,但是200萬漲成300萬。
這種無奈,很多外國手機廠商都有體會。
印度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外資企業變得佛系。“其實在印度,不是你想發展哪個產業就一定有機會,還是要看大環境。”張吉明向《中國企業家》表示。
不安感加快了手機廠商找尋機遇的步伐。隨著更多線上品牌的進入,小米印度線上銷量增長已呈放緩趨勢,但小米鋪設的小米之家等線下門店,人流量、成交量都比較可觀,已對三星形成很大挑戰。
“三星的問題在于,它的千元機產品布局比較少,價格沒有競爭力,因此它在電商平臺市場占有率不高,但是它的線下市場在收緊。”穆風透露,之前三星放出風聲,稱會在2018年11月做一個獨立的子品牌,但是至今沒有出來。“再不拿出更有效的措施,可能三星的2019年依然很難過。”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56瀏覽量
180924 -
三星手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777瀏覽量
321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