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正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第66屆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 2019)上,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報道了國際首個基于阻變存儲器(RRAM)的可重構物理不可克隆函數(PUF)芯片設計,該芯片在可靠性、均勻性以及芯片面積上相對于之前工作都有明顯提升,且具有獨特的可重構能力。
隨著智能硬件的廣泛普及,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威脅的增加,硬件安全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僅基于軟件的安全防護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近年來,物理不可克隆函數(PUF)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硬件安全防護手段。集成電路PUF可以利用器件固有的隨機性(如工藝的隨機性)在特定的激勵下產生不可預測的響應,進而充當了唯一性識別芯片的硬件“指紋”。
阻變存儲器(RRAM)是一種新型的存儲器,其利用器件的電阻值完成對信息的存儲。相比于傳統的閃存(flash)以及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RRAM具有高速、低功耗、面積小等多項優勢,是新一代高性能存儲器的重要候選人之一。此外,RRAM因其所特有的類神經元特性也被廣泛用于類腦計算領域。RRAM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導電細絲的斷裂與生長,而這個過程存在較強的隨機性,進而使RRAM的電阻存在器件與器件之間(D2D)以及循環與循環之間(C2C)的隨機性,而這些隨機特性也使其適用于硬件安全方面的應用。
高精度SA設計
傳統的集成電路PUF多是利用器件制造過程中的工藝隨機偏差來產生特異性隨機輸出,但這種方法存在兩個明顯的缺點:首先,工藝的偏差存在一定的固有偏執,導致PUF輸出的隨機性不足。此外,由于工藝偏差直接產生于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一旦產生則不可進行改變,進而導致PUF的輸出不可進行重構。在這種情況下,當PUF遭遇多次攻擊或壽命用盡時,被PUF保護的硬件則會重新遭遇硬件安全威脅。針對以上挑戰,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龐亞川在ISSCC上介紹了一種基于RRAM電阻隨機性的可重構物理不可克隆函數芯片設計。
芯片照片
該報告提出了一種電阻差分方法用于產生PUF輸出以消除工藝固有偏差以及電壓降(IR drop)的不利影響。為了在電路層次實現該方法,該團隊設計了一款高精度的靈敏放大器電路以精確比較兩個RRAM器件的電阻。此外,由于RRAM的C2C隨機性,使該PUF擁有了獨特的可重構能力。大量的測試數據顯示所設計的RRAM PUF與之前的工作相比,具有最低的原始比特錯誤率、最小的單元面積、最好的均勻性以及獨特的可重構能力。
測試系統
總體來看,由于非電學PUF無法有效與集成電路集成,因此,電學PUF依然是開發的重點。 比如,SRAM PUF是商用程度最高的PUF,具有易于實現、兼容性好的優勢,但不能有效抵抗光電攻擊、存在固有偏差等。 相對而言,基于NVM的PUF(如RRAM PUF)可以有效平衡以上優缺點,可以實現極低的原始比特錯誤率、較好的抗物理攻擊能力以及可重構性,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對比表格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1文章
11385瀏覽量
360876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452瀏覽量
163606 -
固態電路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8020
原文標題:贊!清華大學成功研制基于憶阻器的PUF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