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代社會,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這應該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同的道理。現代科技的發展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存在許多弊端。
對大屏顯示領域來說,近年來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主流LED屏廠商的賣力搖旗推廣,讓一段時間以來的LED屏出盡風頭,但盡管如此,我們同樣要認識到LED屏的兩面性——有利必有其弊:LED屏畫面亮度高、對比度強,但是LED屏對人體的種種隱形傷害,LED屏廠商卻總是含糊其辭、三緘其口。
曾經有國外客戶反映在開演唱會的時候,每當開啟LED顯示屏的時候,無線麥克就會遭到干擾,查找無線麥克被干擾的原因,則是在開啟LED大屏后,其所發射出的電磁輻射對麥克造成了影響。
眾所周知,電磁輻射(污染)是人類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所面臨的第四大公害,國內外許多專家都對電磁輻射的危害做過大量研究,資料顯示,電磁輻射危害的是人體最關鍵的部分—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循環系統和代謝系統,在中短波高頻電磁場的作用下,高頻輻射引起中樞神經機能障礙和以交感神經疲乏緊張為主的植物神經緊張失調。
研究表明,LED大屏的電磁輻射集中在30MHz-400MHz頻段,這個電磁頻段接近軍用雷達(微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的電磁頻段(如下表所示),而稍微了解一些軍事知識的軍迷都知道,長期服役的雷達兵最常見的職業病就是因長時間的電磁輻射造成的對身體傷害(如不孕不育、脫發等)。
因此,對LED屏的使用者來說,其首當其沖受到的傷害,就是當其長時間、近距離的暴露在LED屏的電磁輻射中,身體所遭受的危害是隱形且長期的,但這種隱形的傷害又是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
事實上,對LED大屏來說,市場上的LED大屏很難通過EMC(電磁兼容性)認證,從數據上來看,以高密度的P2.5_LED顯示屏(LED間距是2.5毫米,每平方米16萬點)為例,按照公式E=hv(E是電磁能量,H是普朗克常數,V是電磁波頻率),電磁頻率越高,電磁輻射能量越大,LED顯示屏的電磁輻射能量相對較大,而如果16萬個LED光源同時輻射,這樣疊加產生的電磁能量也是非常可觀的。當下流行且眾多廠商力推的點間距在P1.0甚至更小的室內LED屏,其產生的電磁輻射量會更加成指數增加。
LED屏的另一大隱形危害,則是長期使用和觀看LED屏會對人眼造成“藍光傷害”。所謂“藍光危害”,是波長在400納米到500納米之間的具有極高能量的高能短波藍光能夠對人眼視網膜造成損傷。
對LED屏來說,由于LED光源發出的短波藍光,在光譜中所攜帶能量強,且由于LED大屏采用自發光原理,發光點特別小,單位面積射出的光亮不止強度特別亮,而且能直接穿透晶狀體到達視網膜黃斑部,導致視網膜色素的上皮細胞衰亡。
而需要知道的是,人眼所受到的“藍光危害”同樣是一種不易察覺的慢性過程,而且是不可逆和無法恢復的。高能藍光對眼球的持續照射,將導致眼部光感細胞病變,同時受影響的細胞會層層累積,在傷害到達一定的臨界點后,眼部細胞將大面積的失去活性,導致人眼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曾經有科學家對“相比現代人,古代人類較少有記錄到身體癌變的癥狀”這一課題做過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并不是古代人類身體不發生癌變,而是古代人類平均壽命普遍較短,同時相比現代人在生活中接受到的輻射量更少,當其短暫的生命匆匆走到盡頭時,體內細胞因輻射量較低等原因,還沒來得及發生癌變;而現代人隨著平均壽命的不斷提高以及日常生活中接受輻射機會及能量大大提高,身體癌變幾率提高、癌變的時間也不斷提前。也正因此,在大屏顯示時代,警惕LED大屏對人體的隱形傷害是必要且應該的。
而當前,消費者較少對LED屏產品的優缺點享有基本知情權,消費者了解的與LED廠商掌握的信息沒有達到基本對稱,在這種不對稱的信息環境中,如有消費者因長期的LED屏使用導致身體問題,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因此,以上內容的敘述,也正是為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同時也為消費者在采購LED屏過程提供一個更全面的判斷依據。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