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光電/紅外系統市場在新技術發展方面擁有巨大潛力,增長態勢穩定。軍用光電/紅外系統市場按類型分為圖像增強技術、激光、紅外;按系統分為成像與非成像系統;按傳感器技術分為掃描、演示、多光譜、超光譜;按應用平臺分為機載、地面、海上。光電紅外系統為軍隊提供特定的戰場能力,光電/紅外系統在情報、監視、目標鎖定和偵察能力,以及現代化軍事力量部署中不可或缺。光電/紅外能力被視為眾中之重,能夠準確及時地對目標部隊的部署進行監視和偵察。
根據宇航防務新聞網站2017年2月6日報道,現在可在ASDReports獲得,預計全球光電/紅外系統市場在2015年價值91億美元——這一數字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143億美元。光電/紅外系統在白天收集高分辨率光電(EO)數據,在夜間收集紅外(IR)圖像。在全球范圍內,對先進態勢感知和信息傳播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光電/紅外系統成為備受追捧的商品。許多國家正在投資開發和采購幾種基于飛機、海軍艦艇、地面車輛和無人機的光電/紅外系統。
根據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咨詢公司Markets & Markets的市場研究分析員們預測,未來六年內全球對于軍用光電和紅外傳感器的需求將增長40%。
在Markets & Markets公司的一篇名為《軍用光電/紅外系統市場》的報告中,專家們對此發現進行了概述。他們將光電和紅外市場根據平臺、應用、制冷和非制冷技術、凝視或掃描技術、高光譜和多光譜成像技術以及區域進行了劃分。
報告認為,在軍用光電/紅外系統市場中,成像技術的使用呈上升趨勢。紅外系統在預測期間快速增長。與其他地區相比,北美地區由于國防預算的削減導致市場份額略有下滑,印度、巴西、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對光電系統的需求急劇上升。國防領域的“藍海戰略”(BlueOcean)將使市場快速增長。
主要有兩大因素驅動了光電和紅外市場的強勁增長,一個因素是國防軍對戰場感知方面的需求持續增加;另一個因素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上的提高。此外對使用無人機(UAV)進行邊境監視和態勢感知這一需求的持續增加也是刺激光電紅外市場規模增長的另一個因素。
無人機和飛機對光電/紅外系統的巨大需求
沖突地區的大多數情報、監視和偵察活動由無人機(UAV)和飛機執行。這造成了全球對機載光電/紅外系統的需求。飛機現在包括多個光電/紅外系統,例如瞄準和導航艙,或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無人機的到來為光電/紅外市場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因為這些無人駕駛飛行器是高度耐久的,并且因此能夠在起飛期間承載更多的重量,”卡爾表示。
技術創新推動了光電/紅外系統的采用
根據SDI,技術創新也是光電/紅外系統廣泛引入的原因。新版本的光電/紅外系統提供了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同時減少了尺寸和功耗,因此可以在更便宜的平臺上使用更多的攝像機。“這也是為什么光電/紅外系統——曾經只提供給精英特種部隊——現在普遍存在于正規軍隊的主要原因之一,”卡爾表示。
對航天和國防研究規模的增加也促進了小型化和輕量級組件及國防設備的發展,尤其是在機載應用方面。
預測期間軍用光電和紅外系統市場的成像系統部分由于先進激光和紅外技術的發展,可能會以最高年增長率增長。與現有光電系統相比,成像技術更有可能提供高清3D圖像以對更遠距離的目標進行定位和確認。
此外預計還將研發一些原型光學監視和觀察系統,該系統可展示出遠距離辨認和識別能力,這能夠實現防區外交戰并克服限制高清分辨率光學原件的大氣湍流。
軍隊發展的持續挑戰是保持光電紅外傳感器系統的技術優勢
21世紀以來,戰場空間日益網絡化、數字化,數據量越來越大,對于作戰人員的安全及作戰勝利,態勢感知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正是光電紅外傳感器應用的舞臺,這些傳感器及其數據處理器通常被看作軍隊的眼睛。
軍隊發展的持續挑戰是保持光電紅外傳感器系統的技術優勢。面對戰術和技術上更加成熟的敵手,美軍在光電紅外傳感器系統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上增加了投入,以保持技術優勢。
維修海軍攻擊機的機載光電傳感器單元,該傳感器幫助戰斗轟炸機精確投彈
通常光電紅外傳感器的研發價值只在實際軍事環境演練中體現。海軍海上秩序指揮部現階段主要致力于多任務和功能的交叉,例如導航、武裝防范、水面戰、防空及其他輔助領域的研究。主要推動力是可提供晝夜、大范圍目標監視的光電紅外傳感器的運動圖像,它能提升目標識別能力、提供威脅評估能力并通過自動跟蹤和火控解算保障火力打擊,也可支持打擊效果評估。
未來性能
對于未來性能,海軍專家關注利用新的光電紅外傳感器技術優化現有傳感器。傳感器正發展為能同時為武器系統和態勢感知系統所用的。海軍領導希望瞄準監視傳感器能夠執行特定任務,因此海軍海上秩序指揮部正致力于增強上述傳感器的態勢感知能力,以便降低特殊用途傳感器的損耗。
保持技術優勢不僅依靠提升單個傳感器的技術,還需要將兩個或多個傳感器集成在單個裝置中并進行原始數據融合及平臺數據處理,將數據轉化為可用信息并實現從戰區指揮官到單兵的實時信息共享。光電紅外監視的發展潮流是分布在整個戰場網絡間的總體態勢感知能力。
縮減尺寸
光電紅外傳感器的一個普遍趨勢是縮減尺寸、重量及功耗。如果有性能較好的小型系統,就可派出小型無人機代替大飛機執行任務。隨著更多的平臺成為便攜式系統,就可在地面執行任務,而不需要在空中完成任務。
光電和紅外現在或多或少地綁定在一起,光電傳感器提供晝間觀察能力,紅外提供晝夜觀察能力,但光電傳感器的觀測范圍更廣。未來我們需要更好的傳感器及傳感器融合技術和輔助目標識別技術,我們需要分辨率更高、防區外距離更遠傳感器,這就要求更大更好的焦平面陣列。
軍用實驗性態勢感知系統(SAWS),包括兩個放置在航空母艦艦頭和艦尾的光電紅外傳感器,能提供360°監視能力
軍用光電紅外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傳感器融合,多種類型的傳感器融合及建立相對數據提供產品的軟件是長遠發展的關鍵。它和傳感器一樣成本高昂,解析更多數據需要縮減原始數據與實用信息之間的時間。
傳感器處理
最常見的處理技術是使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首先抓取光纖流,進行預處理,然后交由通用圖表處理裝置(GPGPU)處理每秒億萬次的浮點運算。高吞吐量處理和英特爾元件(如XeonD)分析數據及更改模式。
美國海軍裝于航空母艦上的態勢感知系統,采用兩個光電紅外傳感器,一個筆記本電腦控制站和多個數字視頻錄像機提供環艦360°視覺覆蓋,用于武裝防范、導航、搜索和捕獲操作
軍隊在復雜環境中制勝需要充分了解態勢,這種理念要求光電紅外傳感器執行瞄準任務。更廣泛的態勢感知可通過畫中畫和步進凝視實現。我們希望今后有集成性更好的負載,覆蓋多種不同帶寬的傳感器,一些軟件組件能將輸入數據轉換為信息,或至少為操作員提供線索。
技術嵌入
隨著軍用技術的增加,許多來自商業領域的尖端研究迎面而來,它們為迎合戰爭需要進行了調整,比特制軍用硬件設施反應更快。制造更直觀新系統,使戰場識別易于使用,密切合作是關鍵。
裝在奧古斯塔威斯特蘭(AgustaWestland)公司AW189直升機上的SAFIRE380-HD光電紅外傳感器吊艙
首先是在商業領域開發了用于廣泛部署的高清成像技術。在軍方廣泛采用之前,高清成像就已出現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但目標的高清熱成像是一項更難的技術。去年FLIR公司推出了裝配突擊步槍的高清熱像儀HISS-XLR,具有以前只能用于高端機載和車載級別的性能。
海軍海上系統指揮部專家已經檢驗了大視場分布式孔徑傳感器和持續360°監視的潛在性能。包括了大格式、小像素焦平面陣列技術、拼接傳感器圖像、集成大視場傳感器和常規傳感器用于遠距離目標識別和分類。
增大視場
使用大視場的目的是加入自動探測和多目標跟蹤性能以增強態勢感知并用于武器系統和作戰保障。大視場和互操作性的優點是可進行更近距離的識別、威脅評估、辨別虛假警報等等。我們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采用短波紅外傳感器改進可見光傳感器在海上環境的性能,以輔助視覺環境較差的情況及帶內激光成像。圖像能緩解一些工作負荷并提升嘈雜環境的態勢感知,有了這些圖像,我們就能了解它們的管理與顯示方式以避免信息超載。
光電紅外系統(或類似超光譜成像傳感器)通過辨別陸地地形、海洋及航道特征和接觸點(例如在平面雷達性能受限的近海岸區域的小型船只和巡邏艇),能極大地提高操作員的態勢感知。帶有熱對比度的超光譜成像系統,能夠探測識別雷達特征非常弱的海面及海灘陸地威脅。光電成像、紅外成像、夜視系統及激光測距系統的結合能提升氣墊船的作戰操作性。
征服黑暗
同時,陸軍通信電子研究開發和工程中心的夜視與電子傳感器理事會(NVESD)正致力于超越美軍士兵1990-2000年代使用的夜視系統。這種夜視系統安裝在夜視鏡上,作為單兵裝備的關鍵部件,夜視鏡征服黑暗需要更先進的技術。
夜視鏡通常具有操作局限性:沒有熱容量,沒有晝夜之間的無縫轉換,遠距離觀察時沒有近攝或特寫功能。NVESD的增強型夜視鏡使用了一個像增強通道、一個熱通道和可與相機輸出相組合在一起的光學覆蓋范圍,在小型顯示器上進行圖像增強。目前的增強型夜視鏡仍然不具備完全的數字化性能。
-
光電
+關注
關注
8文章
734瀏覽量
81622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33瀏覽量
94855
原文標題:漫談光電紅外系統的軍事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