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聽到英特爾宣講自己轉型成“數據為中心”的企業,但你知道英特爾數據為中心的業務營收占比多少嗎?
1985年的一天,安迪·格魯夫意氣消沉地與英特爾董事長兼最高執行長官戈登·摩爾討論公司困境,格魯夫問摩爾:“如果我們下了臺,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采取什么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备耵敺蚰坎晦D睛地望著摩爾,說:“你我為什么不走出這扇門,然后回來自己動手?”——《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隨后在1986年,英特爾提出新口號:“英特爾,微處理器公司。”從存儲器到微處理器調整的方針讓英特爾在6年后的1992年,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連格魯夫也記不得與摩爾那次交流是1985年的哪一天,但他卻記得窗外的遠處“費里斯摩天轉輪”正在旋轉。
而在2019年3月28日,在北京寶格麗酒店,英特爾又喊出了新的口號——以數據為中心。
不過這次沒有了旋轉的摩天輪,也沒有了抑郁的心情與書中形容的“死亡的幽谷”,如今更是一種沉穩而自然的過渡。伴隨著IC insights在本月初給出的一份數據顯示(如下),英特爾在2019年的銷售額將達到706億美元,有望超過三星的631億美元,重新奪回全球第一半導體廠商的寶座。
一些媒體撰稿稱,英特爾重回第一不是自己努力,而是三星受存儲器價格影響,營收大跌。我倒覺得這說法有些片面,畢竟能在所謂半導體“寒冬”中實現增長已不是易事,何況存儲器市場的周期性太明顯,其像極了格魯夫當年隔窗看到的摩天輪一樣,三星“們”必須扛著。
新“軍情”
TechSugar記者有幸在2018年8月份參加了南京CCIC集成電路技術達摩論壇,當時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就表示,英特爾是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
而在昨天的“2019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給出了一張更接地氣的數據(如下)。該圖片顯示,近三年英特爾營收再不斷創新高,其中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在2018年占比已經達到48%。楊旭表示:“照這樣的速度發展,很快數據中心業務會超過PC,且在未來我們面臨的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所以還有2300億美元空間需要發展。”此外,楊旭稱“數據中心的轉型”為英特爾歷史上最成功的轉型。
這樣的轉型顯然比上世紀80年代的轉型更為順滑,當外界對英特爾的認知還停留在PC時,英特爾只想告訴大家,該亮亮別的武器了。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
數據背后的價值,楊旭給出了很多佐證。2018年,中國約產生7.6ZB的數據,而且還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到2025年的數據量將達到48.6ZB;從2015年到2025年,IDC估計全球數據量的增長平均在25%的年復合增長率。
在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的主題演講中,TechSugar記者看到了更多挖掘數字紅利的實例。
在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
比如,北太智能和Mobileye開展合作,在北京城市公交系統中部署自動駕駛,根本是基于實時收集、實時處理的路況數據而形成的新型業務。比如,英特爾Analytics Zoo平臺和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為韻達提供處理包裹的算力短板,再搭配英特爾的固態盤、傲騰、以太網等等存儲和互連產品組合,為韻達提高系統效率。比如,英特爾為百度云提供了全棧式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了基于英特爾深度神經網絡的函數庫、英特爾BigDL、至強處理器、Sawtooth框架等,從端到端幫助百度云提升性能,全面覆蓋金融行業的前、中、后臺的服務場景。
其實筆者覺得以數據為中心的說法,更像是英特爾自身固有業務和全球科技發展因果關系。因為世界是數據的,恰巧英特爾是處理這些數據的。而這種轉型并不是割肉式,而是長肉式,難道這就是“算力在手,天下我有”?
在具體玩法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給出了詳解。
“診脈”摩爾定律
楊旭在演講中說到一句:“英特爾CPU是中國人吃飯的主食大米,別家的XPU都是菜,都需要和大米搭配。”沒想到宋繼強一口氣端上了一組拼盤——六大技術支柱“制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在英特爾提供的資料中,給出了相關細節,如下:
·制程和封裝:領先的制程技術,是構建領先產品的關鍵基礎。英特爾繼續引領先進制程,并在業界首創Foveros 3D封裝技術,在三維空間提高晶體管密度和多功能集成,為計算力帶來指數級提升。
·
架構:未來十年的計算創新由架構驅動。英特爾具備獨具一格的優勢,可以將標量(CPU)、矢量(GPU)、矩陣(AI)和空間(FPGA)等不同架構整合到系統級平臺和系統級封裝,同時也在進行架構創新的新探索,比如Loihi神經擬態計算芯片、量子計算。
·
內存和存儲:內存和存儲性能的指數級提升,對于下一代計算至關重要。英特爾正在重塑平滑的內存和存儲層級結構,通過封裝內存、英特爾傲騰技術等創新,填補層級空白,大幅推動計算性能提升。
·
互連:只有提供全面的領先互連產品,才能實現大規模的異構計算格局。大到5G連接,小到芯片級封裝和裸片互連,英特爾全面推動互連技術。
·
安全: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世界,安全是構建可信賴的基礎。英特爾以軟硬件結合,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方案,安全性成為關鍵的差異化因素。
·
軟件:對于全新硬件架構的每一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潛力,軟件能帶來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英特爾推出“oneAPI”軟件技術,通過一個統一的編程接口,客戶編程即可擴展到 CPU、GPU、FPGA 和 AI 芯片等硬件平臺。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而“六”這個數字與格魯夫在自傳中提到的“影響企業六大因素”的“六”不謀而合,只不過宋繼強口中的六更精準到了技術上,這六大技術的組合將繼續延續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
其實,當你縱觀英特爾歷史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摩爾定律”的理解過于片面,人們死揪著晶體管微縮的數字不放,而忽略背后的經濟核心。你可以發現,格魯夫那本《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自傳里,引用了一張較為顯眼的折線圖,如下:
可以明確看到當時英特爾預測的性能與價格之間的走勢。當外界站在自己立場高呼“摩爾定律已死”時,英特爾不得不用“續命”這個詞,其實未死何談續命。宋繼強表示:“摩爾定律在過去50年里一直在推動,把芯片做的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便宜。但是光做的越來越小還不足夠,龐大的數據對算法要求也不一樣。所以我們通過把不同的計算模塊放在一起,二維方式集成或者三維方式集成,進一步提高處理密度。新處理架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架構,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處理性能。這些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讓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繼續存在,同樣的價錢仍然可以買到指數級上升的數據處理或者數據存儲能力。”
而這種拼盤式組合就是宋繼強口中的“超異構計算”模型了——“集成了架構創新、集成了處理工藝、封裝工藝,綜合考慮軟件和安全,來支撐英特爾數據為中心的處理模式演進了?!彼卫^強如此描述道:“我們需要打開思維去看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p>
番外篇
關于英特爾10nm產品進度,如下圖,從面向新型移動PC客戶端的Icelake處理器和Lakefield平臺,到專門面向5G無線接入和邊緣計算的網絡系統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Icelake。宋繼強稱其為實現云到端的全面覆蓋。
關于英特爾新CEO司睿博(Robert Swan),楊旭表示:“Swan從CFO到CEO屬于眾望所歸,董事會花了很長時間說服他。當公布這個消息時,英特爾內部很開心,新CEO是以人為本,擁有個人魅力,相信團隊的人,對每個人潛能的發揮有好處?!?/p>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0文章
9900瀏覽量
171551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6909瀏覽量
88850
原文標題:刺探英特爾新“軍情”
文章出處:【微信號:TechSugar,微信公眾號:TechSuga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