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儲能補貼的消息,像一顆偶然滾落的石子,讓沉寂乏力的用戶側市場,似乎聽到了巨石崩裂的細微聲響。
一度被視為將率先駛入商業化正軌的用戶側儲能,在過去一年的市場浪潮中,有些意外的成了低頻詞。
就在一年前,用戶側還是中國儲能版圖里份額最大的一員。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用戶側儲能占新增裝機比例達59%,遙遙領先于其它場景。
當時一個普遍的預測是,隨著度電成本的降低,用戶側儲能商業化臨門一腳的時刻很快就會到來。
但去年,用戶側不僅被電網側大幅甩開,即使與2017年相比,也僅是大體持平。據不完全統計,用戶側儲能在2018年新增裝機中占比已經降至10%左右。
久戰兵疲,增長乏力,用戶側儲能在2019年里,又將如何繞開那堆阻礙前行的巨石陣?
在5月18—5月20日舉行的“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19”上,業內外同仁將在“用戶側儲能應用與市場”分論壇中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論壇將從(1)國內熱點區域資金、價格政策和市場交易規則解讀;(2)用戶側儲能應用場景和潛在市場分析(智能樓宇、工商業用戶、綜合能源服務、儲能+售電模式、光儲充一體化、無電地區及海島、需求側響應政策支持等);(3)用戶側儲能項目投資回報和效益分析;(4)用戶側儲能金融模式等多個角度總結2018年用戶側儲能市場發展經驗的同時,從實務的角度,探討2019年投資者和開發商如何避開雷區,讀懂潛在市場政策,巧用投資與開發策略,搶先贏得先機。
而本文將拋磚引玉,為關注用戶側儲能市場的業內外人士率先更新與梳理一下中國用戶側儲能市場發展的近況。
Ⅰ
發展的邊界
在過去這段中國儲能的初級旅程中,用戶側儲能雖然十年不將軍,卻也無日不拱卒。
這是一個應用極為廣泛的場景:從揚州水鄉的江蘇油田,到北京朝陽的798藝術區;從珠三角廠房阡陌縱橫的工業園,到上海郊外佘山的家庭別墅,乃至港口、CBD和足球場……理論上,所有的電力用戶,都有和儲能鏈接的可能。
江蘇油田近期也要配置儲能。首期曹莊5MW/20MWh項目計劃于2019年6月底前并網。
儲能在這個領域存在的價值,簡單來說,首要當然是節省電費。在電力峰谷價差可觀的地區或需要存儲分布式發電的情況下,其中的價值套利,是用戶投資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注:數據截至2019年3月底各地所公布政策。目前全國共有18個省份發布了峰谷電價表,以上12省份為一般工商業及大工業用電(1-10千伏)峰谷價差在0.6元/KWh以上的地區。由圖可知,峰谷套利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
除了峰谷價差之外,在中國,從政策導向來看,用戶側儲能還可以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及需求響應等市場。
注:2017年底以來,隨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各地儲能可參與的領域日漸增多。但商業化的用戶側儲能投資仍然面臨諸多隱形障礙。
除峰谷套利、輔助服務和需求響應之外,用戶側儲能商業模式還能應用到分布式光伏+儲能,以及更為生態更為豐富的微網儲能之中,以提高系統的整體運營效益,從而獲得投資回報。
用戶側儲能應用的邊界正隨著電力市場的重塑而處于動態擴展之中。市場建設與政策引導的目標,是要通過輔助服務、分布式發電交易乃至現貨市場的建設,逐步發現、釋放儲能的價值,以此由市場來決定儲能發展的進度。
與此同時,各場景之間的商業邊界也在被打破。CNESA研究總監岳芬認為,電網側的商業模式與用戶側的商業模式相輔相成,界限正在模糊。
目前,電網側模式普遍是輸配電系統運營商跟第三方去簽訂協議,去采購儲能服務,而這恰好也是用戶側的一個特點。事實上,在調峰、調頻、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市場上,電網側、電源側和用戶側同臺競爭的場景正日益逼近。
Ⅱ
商業模式壁壘
用戶側是電力使用的終端,源側及網側的成本及收益以電價的形式表現出來,轉化成用戶的成本,因此電價的高低會影響用戶的需求。
蘇州工業園區中鑫配售電有限公司董事袁宏亮認為,從應用場景來看,用戶削峰填谷及容量費用管理都是在以降低電價為導向的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用戶需求,因此用戶側的需求相對來說更為剛性。
在峰谷價差較大的江蘇,根據國網江蘇電科院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用戶側儲能電站達到60座,累計規模為97MW/691MWh,幾乎占據全國用戶側半壁江山。在這60座電站中,削峰填谷場景電站有48座,總裝機為93.7MW,占江蘇用戶側的95.6%。這正是電力用戶節約電費的剛需體現,但也反映了用戶側儲能商業模式單一的特征。
依靠峰谷價差為核心建立投資收益模型,理論上0.6—0.7元的價差即為平衡點。但實際上,這個價差遠不足以驅動投資,市場上真正可操作的用戶側項目并不多,已經建成的一些項目,收益也并不如預期。
這是因為,用戶負荷曲線與當地峰谷時段往往并不契合,峰谷收益達不到理想收益。而且,由于電池壽命、并網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實際運營成本也常在估算之外。
目前,全國共有18個省市執行峰谷電價,隨著一般工商業電價再降10%的任務下達,經過層層傳遞后,在絕大多數地區,峰谷價差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窄狀況。同時,由于受電變壓器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一般工商業用戶,可選擇執行相應電壓等級的大工業兩部制電價,這也間接導致峰谷價差縮小。
另外,即便峰谷價差擴大,對用戶側儲能的拉動也未必顯著。比如各地負荷峰值時間段不同,有些地區峰值在凌晨(如泰州),那個時候電價很低,加裝儲能的作用并不大。國網江蘇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副主任袁曉冬認為,如果大家只鎖定在峰谷價差上,有可能會走偏。
換言之,峰谷價差可以保障基本的收益,但用戶側儲能,需要更多的收益來源。
不過,現實狀況是,由于政策、標準和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項目多元化的商業模式難以疊加,一些政策引導可以進入的市場,拓展之路并不順遂。
如降低基本電費方面,如果要降低最大容(需)量,則需要增大配置的儲能系統容量,這會導致投資增加。綜合考慮之下,收益依然不樂觀。在鎮江等地,便出現了部分用戶側儲能電站未能及時投運的狀況。
至于需求響應、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乃至即將開始的電力現貨市場,用戶側要么面臨電源側和電網側的直接競爭,要么市場的脈絡遠未梳理清晰,這極大的困擾了用戶側儲能的前進策略。
Ⅲ
尋找積極的變量
從全球范圍觀察儲能產業的場景格局,會發現中國2018年用戶側儲能的疲軟表現,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
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中,用戶側裝機規模最大,為1530.9MW,占比43%。截至到2018年底,全球用戶側累計裝機2071MW,占比32%,同樣位居首位。
CNESA秘書長劉為介紹,2018年,海外用戶側儲能市場表現活躍。除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外,加拿大安大略省、韓國、意大利等成為2018年新晉熱點市場,成為全球儲能產品供應商爭奪的新戰場。而英國家用儲能市場也被認為會在2019年出現爆發式發展,故而也受到頗多關注。
事實上,國外多元化的儲能商業模式也有不少依賴于補貼、稅收抵免等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儲能可以準入電力市場,在真正公平環境中,與其他資源進行競爭。
作為市場化的忠實信徒,OECD(經合組織)不少國家和地區,對補貼卻并非全然排斥。所謂用市場化的手段來決定發展進度,前提條件是要有一個完善公平的市場體系,可以承載資源優化配置的使命。如果市場體系處于先天跛腳的狀態,將新生業態和傳統產業放在一個維度競爭,這在客觀上將產生阻遏反效果。
美國加州自發電激勵計劃(SGIP)、德國戶用儲能補貼、韓國額外可再生能源證書(RECs)獎勵等補貼政策,都對這些國家儲能產業的崛起,起到了長風掛帆的助推作用。
英國雖不以補貼推動,但市場規則為儲能公平參與輔助服務、容量市場等掃清了障礙。比亞迪電科院總工張子峰便說,他們的英國儲能運營商客戶,可以從市場獲得的收益有十幾種之多。
歐洲的SONNEN,作為特斯拉最大的戶用儲能競爭對手,則是通過社區成百上千的用戶聯結,以虛擬電廠形式參與到調頻乃至需求側響應等市場之中,從而驗證了這一商業模式的可行。
中國用戶側儲能的積極變量,首要的,還是市場設計者將儲能納入建設體系之中,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已有數十份各省文件將儲能作為新的業態在培育、被引進。
不過,最能直觀觸動市場的,還是地方零星個案的補貼政策出臺。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最大也最為成功的工業園區之一。地方財政雄厚,大企業眾多。圖為蘇州園區夜景。
3月下旬,繼合肥之后,蘇州工業園區也發布儲能補貼政策。蘇州方面規定,自儲能項目投運后按放電量補貼3年,每千瓦時放電補貼業主單位0.3元。在這種力度下,投資回收期可縮短1-2年,因而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由于在當前中國的主流觀點中,儲能并非絕對必需品,國家層面很難出臺補貼政策,補貼個案能被落實的地區也有限。未來用戶側,乃至整個儲能產業,仍要著眼于降低成本,提高技術,進而通過逐步完善的市場化機制來盈利。
[每日一星]用戶側堅冰難破,南都電源儲能戰略轉向
南都儲能大方向將由“投資+運營”的模式向電站出售、共建等方式轉變。
4月21日晚間,南都電源發布2018年財報。整個2018年,南都電源實現營業收入80.63億元,比上一年略微下滑6.64%。凈利潤為2.42億元,同比減少36.46%,扣非后的凈利潤為1.22億元,同比大幅下挫54.22%。
單位:元
受整體經營狀況影響,南都電源公告決定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整個2018年,南都電源之所以能夠盈利,主要由全資子公司華鉑科技帶來。華鉑科技主營可再生鉛回收,2018年,華鉑科技單體報表實現營業收入44.80億元,同比增長6.96%,實現凈利潤為54818.99萬元。
不過,2018年,南都電源真正的利潤來源是由政府補助所得。公告顯示,南都政府補助主要來自于子公司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的增值稅即征即退和地方稅收返還。2018年度,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為人民幣達到37051.18萬元。
南都電源的產業體系,主要分為閥控密封電池、鋰電池和可再生產品。從毛利率來看,三者分別為14.77%、20.11%和12.04%,毛利率同比增長分別是-2.85%、4.42%和1.49%。綜合比較之下,鋰電池產品在2018年表現相對更好,但占比較少。
業務版圖則主要分布在通信、動力、儲能和資源再生等行業。
單位:元
單論增長,南都電源儲能板塊去年在全公司各業務中增長最快,達到2.47億元,同比增長33.01%。
據“儲能100人”獲得的數據顯示,南都電源2018年新增投運的儲能項目總容量共有84.2MW/481.8MWh。電網側項目包括河南電網9.6MW/9.6MWh和德國調頻儲能PCR項目(一期)16.4MW/25MWh,其余均為用戶側項目,重點區域便是在以鎮江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
其中,河南電網項目是南都電源2018年已投運項目中唯一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的項目,其余均采用鉛炭電池。
在重大產線方面,南都電源鉛炭和鋰電的兩大指標工程,位于湖北鄂州葛店的年產1000萬kVAh新能源電池(鉛炭)項目和杭州余杭的年產2.3GWh動力鋰電池項目,截至去年年底,僅分別完成進度的49.42%和15.32%,離預期完工時間大為延長。
眾所周知,過去數年,南都電源在用戶側進取意志非常強烈,在客觀上探索、驗證了中國用戶側儲能商業化的諸多可行性。但用戶側儲能盈利模式單一、脆弱等問題,在儲能全行業大潮澎湃的2018年,反而逆向凸顯出來。
在此背景之下,南都電源在此次2018年財報中正式披露,南都電源儲能戰略已有所調整,將逐步由過去的“投資+運營”的模式向電站出售、共建等方式進行推進。
這意味著,以往南都匹馬當先的儲能投資策略,在回報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將有一個根本性的戰略轉向,保守、穩健的基調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左右南都的儲能事業拓展。同時,南都對鋰電儲能會有所側重,以加強電網側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側市場擴展。
此外,自2003年起即擔任南都電源總裁一職16年之久的陳博,也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離職。陳博擔任總裁一職時年方35歲,在任期間,歷經南都電源登陸創業板等重大事件。也參與主導了公司主業由鉛酸為主向鉛、鋰并舉等戰略決策,是南都電源不折不扣的創業元勛。
南都電源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陳博離任時仍持有公司18836070股(占總股本約2.15%)。截至4月19日周五收盤,南都每股價格約為17.14元。陳博正式離任前,在今年1月已由原副總經理,華鉑科技總經理朱保義接任總裁一職。朱保義出生于1979年,持有南都電源7.14%的股份。
4月21日晚,南都電源還同期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在報告期內,南都電源實現營業總收入17.89億元,同比下降5.16%;凈利潤為2.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04%,公告稱,主要原因為本期子公司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政府退稅款增加所致。
-
電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024瀏覽量
59082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557瀏覽量
33001 -
南都電源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瀏覽量
6749
原文標題:[市場觀察] 用戶側儲能:邊界、壁壘與變量/用戶側堅冰難破,南都電源儲能戰略轉向
文章出處:【微信號:CPSABPSA,微信公眾號:中國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