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熱度有所回落,投資人的目光開始聚焦到商業落地和變現渠道。
在4月27日舉行的武漢光谷青桐匯·人工智能專場上,來自北京、深圳、武漢及以色列的7個人工智能項目面向20多位投資人進行路演,場景范圍已經覆蓋到物流、醫療陪護、安防等多個領域。
有投資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投資界對AI項目的投資趨于冷靜。在早期,投資人看重的是創業者的技術背景,現在更看中技術深耕產業和商業落地的能力。
武漢光谷青桐匯·人工智能專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人工智能落地場景增多
在活動現場,主辦方應用了人臉識別會議簽到系統,以此配合當天路演的主題。在功能上,除信息驗證外,這一系統還會對與會人員的顏值、膚色等數據進行“預測”,增強智能科技體驗。
“過去兩三年,(人工智能)給人們感覺最深的有兩個方面:聲音圖像識別和翻譯。”《人工智能學家》主編劉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都是跟大眾學習緊密結合的幾個技術,將圖像聲音識別、語義理解等幾個關鍵要素解決了,就可以讓人工智能與重點產業結合起來。
圖像識別正是計算機視覺的用途之一。據民生證券研報顯示,在技術成熟度上,計算機視覺技術相對完備,有望逐步形成顯著的產業價值;行業指導性政策加快了應用落地,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金融、交通、零售端等領域的應用也有望進一步深化,細分領域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可能將逐步改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計算機視覺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A股公司中已有浪潮信息、佳都科技、千方科技等進行了場景應用,虹軟科技、海天瑞聲也已成為科創板受理企業。
在一級市場,計算機視覺相關公司更是人工智能行業的翹楚。我國四大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依圖、商湯、曠視和云從,市場估值都在10億美元之上,全部躋身獨角獸行列,其中商湯科技估值更是高達60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計算機視覺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為68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78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5.5%。
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眾多創業者的目光。在青桐匯路演項目中,就有用于智慧零售的神目信息DeepCam、用于零售與電力行業的極視角計算機視覺PaaS云平臺等項目,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具體商業領域的案例。
對此,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南京謹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工智能項目早期投資主要看重的是創業者的技術背景,博士創業很普遍,現在投資界趨于冷靜,更看重商業落地和技術深耕產業的能力。
人才培養尚未跟上技術步伐
路演當日,還有多個用于醫療陪護、文化娛樂、資產管理等領域的人工智能項目展示在投資人面前。胡俊認為,除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工智能還有很多應用場景正在發現和探索,如智能機器人,與集成商模式的工業機器人不同,智能機器人可以向輕型、服務型方向發展,在圖書館、庫存管理等場景落地,還是很有前景的。“智能機器人很多關鍵技術在國外,不少核心零部件需要進口,所以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
事實上,人工智能的出現,意義在于某些能力可以取代人類,但最終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瓶頸將是人類智慧的挖掘。”劉鋒表示,以智能駕駛為例,技術已經沒有問題,甚至有些超前了,但由于城市管理、規劃還沒有跟上,很多人工智能技術沒有用上。
“不僅僅中國缺乏人工智能人才,硅谷也是短缺的。”胡俊告訴記者,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但人才培養還沒有跟上來,這需要政府、高校、企業三方面一起努力。
今年3月份,中國教育部已將人工智能專業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35所高校獲得首批建設資格,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穩定來源。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60瀏覽量
237585 -
硅谷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瀏覽量
16531
原文標題:[機器人頻道|大事記]人工智能商業化場景逐步落地 人才培養成行業痛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video,微信公眾號:機器人頻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