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因A.I.而能。
人工智能讓不同母語者聽懂彼此,讓手寫筆記多年后垂手可查,讓精彩觀點聲音瞬間轉文字,讓創業者插上一雙科技翅膀。
2019年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元年,越來越多A.I.產品讓人們觸手可及,數據可察。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中國的五個城市——廣州、合肥、西安、北京、上海,講述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在這些城市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故事。
我們用A.I.向城市表白。
521,上海見。
用A.I.向城市表白系列之廣州篇請點這里:廣州:從千年商都到粵港澳大灣區的A.I.應用之城 | 521之「用A.I.向城市表白」
科大訊飛2019新品發布會特別策劃
用A.I.向城市表白之「合肥篇」
2019年4月24日,坐落巢湖之濱的安徽創新館開館。這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科學中心成果轉化平臺和重大基礎項目。
館內的智能化系統,正是由科大訊飛承建;作為國內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其智能語音成果和人工智能平臺也成為安徽、合肥對外展示的科技創新的重要名片。
以“創新高地”為名片的合肥,一直走在創新的前沿。
2017年初,繼北京、上海之后,合肥成為第三個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在該中心的建設中明確提出將打造人工智能中心,由科大訊飛牽頭,通過交叉融合、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重點建設腦科學研究中心、類腦智能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等四大中心。
同樣在這一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寫到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進展時,第一點就是語音識別技術世界領先。
兩年多過去,科大訊飛用持續不斷的創新探索,不僅讓中國繼續在語音識別領域保持國際領先,而且在語音合成、機器翻譯、機器閱讀理解等人工智能關鍵技術領域也做到了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工智能的技術已在教育、醫療、交通、服務、政務等領域規模化落地,越來越多走進社會生活。
合肥,作為科大訊飛本部所在,也創造出了諸多應用的范本。
智慧醫療:冠心病差點誤診心律失常A.I.輔診及時糾正
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單上,合肥是常客。這對于生活在合肥四十多年的是王健最有感觸,“原來是東西長5公里的‘江淮小邑’,后來城市雖然大了,但智能化的系統大大幫助了我們的生活。”去年底,他遠方的親戚來合肥就診,就體會了一把智慧醫療的便利。
“我有點咳嗽,掛哪個科室?”“我想到心血管內科,怎么走?”在全國首家智慧醫院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的門診大廳里,高“顏值”的智能機器人旁總是圍滿了人,這臺機器人就是科大訊飛推出的導醫智能機器人“曉醫”。借助深度學習等技術,目前“曉醫”回答患者和家屬所提出問詢的準確率已經超過90%。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讓診療方式出現了新變化。在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云醫聲”移動工作站、門診語音電子病歷、口腔/超聲語音助理已經普遍使用;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可以精準輔助醫生診斷CT影像資料,“閱片”能力達到三甲醫院醫生平均水平,這一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影像醫生閱片,勾畫腫瘤病灶,指出病變區域,還能減少醫生因為技術不足、疲勞造成的誤診、漏診等問題。
除了三甲大醫院,智慧醫療也近在社區居民的身邊。2018年11月,史峰(化名)來到合肥市廬陽區雙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的心悸和胸悶已經持續了兩天。醫生賀奇對他進行基本問診、查體后,根據經驗初步診斷患者可能是單純的心律失常。
但賀醫生將患者的基本情況錄入到系統、準備下診斷時,A.I.輔診球卻提示該患者存在冠心病可能,這立馬引起了賀醫生的重視。根據進一步的病情確認和診斷,史峰被確診為冠心病。此次A.I.輔診系統又在實際診療過程中,助了醫生一臂之力。
智醫助理可以在社區醫院輔助醫生診療
神通廣大的“智醫助理”,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是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2017年8月,“智醫助理”機器人以456分的高分,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智醫助理參加考試
去年,“智醫助理”開始在包括合肥廬陽區在內的安徽省四縣一區基層醫療機構應用,目前可輔助診斷基層常見病超過900種,輔診準確率達97%,電子病歷規范書寫率達79%,日均電子病歷數1萬份,日均輔診建議數1.3萬次。
安徽省政府自去年起就明確將“智醫助理”列入民生工程范疇,提出通過開展“智醫助理”工程等試點,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今年,安徽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加快推廣“智醫助理”,今年項目應用再增加50個縣(市、區)。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在醫療方向要想做成、做好,必須具備人機交互、醫學影像、機器自我學習和推理技術;從進行病歷質量實時監控、規范基層診療行為,到實時診斷質量監控、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服務能力,再到針對不合理的診斷進行分析并反饋給相關醫生、為基層醫療提供兜底保障,科大訊飛也正在依托這些技術和方向,踐行著自己對于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的夢想。
交通超腦:輔助治理了41個擁堵路口
在合肥市高新區產業園望江西路段,交通信號燈會根據當前信號方案及路口各方向實時車流量,實現信號燈配時自動優化,減少路口車輛排隊長度,緩解擁堵。
王健的兒子現在高新區的一家民企上班,每個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他都要沿望江路從東往西穿越近15公里的城市道路。“沿途有21個紅綠燈,車流量非常大,特別是進入高新區的路段,隨著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堵多的落戶,每個月都能感受到車流量的增加。”
據統計,目前高新區望江西路斷日均通行26萬人次,為實現主干道交通優化,合肥交警聯合科大訊飛、中科院自動化所及清華大學等單位,在該區域進行“精準配時+潮汐綠波”設計,對望江西路主干道各路口進行信號燈聯合調控。
人工智能正在讓城市出行變得高效輕松。去年12月14日,由合肥市交警支隊聯合科大訊飛打造的“合肥交通超腦”正式發布。這是科大訊飛用人工智能賦能交通,提供的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解決方案。它以“智行合一,讓交通更簡單”為理念,打造“一個數據平臺,一個超腦中樞,N個應用,一個標準”的智能交通體系,目前覆蓋了合肥748個路口,553條道路,日均采集2000多萬條交通數據。
2018年12月14日,合肥交通超腦計劃正式發布
走進合肥市公安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一幅交通示意圖,圖上各區域交通擁堵指數、擁堵道路排行、信號燈調整模擬方案等信息一目了然,為交通管理提供依據。
南到南二環、北到壽春路、西到金寨路、東到馬鞍山路,合肥“城市超腦示范區”可以自動采集電子警察等交警自有數據和互聯網數據,以及運管、公交、城泊公司等交通行業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實現交通狀態精準感知、交通擁堵成因深度挖掘、交通事件研判、交通信號實時優化等功能,“比如對常發堵點,系統就發現擁堵路口41個,擁堵路段21條,擁堵區域4處,并輔助完成治理。”
在合肥“城市超腦示范區”,一起交通事故發生后,“交通超腦”能在發生事故1分鐘內計算出未來10分鐘、30分鐘、1小時之后區域交通的發展趨勢。當“超腦”偵測到某個路段出現擁堵后,就會立即形成若干個道路優化方案,包括警力配置、繞行引導、信號燈配時調整等,并自行對這些方案進行模擬推演,從中選擇出最優方案。
以合肥市徽州大道和蕪湖路交叉口(大鐘樓)為例,“交通超腦”進行紅綠燈優化后,排隊長度減少了13%,通行時間減少了20%;試運行半年多來,工作日高峰時段通常路段的比例提升了6%,試驗區內通行效率提升了10%。
除了為交警部門提供管理交通的工具外,“交通超腦”衍生出的各種“黑科技”,還會讓城市交通狀況變得更加透明、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如“智能語音誘導發布系統”,可以提醒車主避開擁堵路段。未來,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居民信息數據和智能語音系統整合出的“語音行人闖紅燈系統”,一旦發現有人闖紅燈,現場設備及時給出提醒。
據介紹,“城市超腦示范區”目前仍處于一期建設階段。在接下來的二期項目中,交警部門將把示范區擴大到整個市區范圍,讓更多市民能夠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手冊降低知識點出錯率
今年2月28日,合肥一中一間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內,十幾臺監控屏幕提示著高三年級學生的周考已經開始。在屏幕后方等待的是科大訊飛的駐點人員。考試結束后,他們將迎來新一輪的工作——2000多張學生答題卡將被他們掃描回傳。
連接在電腦另一端的中樞系統——位于科大訊飛11層辦公區內,教研人員將一道道回傳來的信息記錄,打包上傳至“機器”。
很快,這次周考的答題情況將在“機器”中被分類記錄——“機器”根據每位學生歷次的考試成績和學習軌跡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具體考生在哪個知識點掌握并不牢固,形成本次考試的成長記錄,并推送三道同類型知識點的相關題目,幫助學生強化練習;當然,每名同學的復習手冊都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個性化”。
在同為“省重點”的合肥六中,高一年級的黃嘉興在周考成績出來后的第二天,就拿到了一份復習手冊。雖然周考成績還不錯、但數學科目明顯有幾個知識點失分較多。手冊上的復習題也都是圍繞著這幾個知識點,“我做了兩輪例題,下次遇到應該不會錯了。”他說。
學生使用個性化學習手冊
對于該校高一數學教師周敏敏來說,拿到手的周考大數據分析報告是他下一步課堂教學講解的參考依據。“每一道題的得分率一目了然,甚至哪個選項被錯選的最多也能分析出來,這樣我就知道課堂該重點說什么、課下該重點關注哪些學生。”
這份考試報告是合肥六中與科大訊飛共建的“大數據精準教學聯合實驗室”中個性化教學的一部分。所謂個性化教學,就是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化”教學,老師們可以從單純“經驗主義”中走出來,學生們可以得到解決知識盲點和薄弱點的“個性化”學習手冊。
個性化教學和作業的效果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據統計,合肥六中高一數學學科學生做題量從每周60道題減少到20道沒有掌握的錯題,同一知識點掌握的時間比之前縮短了約30%,之前未掌握知識點的題目重復出錯率降低了約16%,實現了做少題、做對題、做好題的價值。高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整體成績環比提高了大約12%。
截至目前,包括個性化學習手冊、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在內的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已經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25000多所學校中應用,服務近億師生。“解決千百年來困擾我們的因材施教問題。”在科大訊飛看來,這是人工智能解決剛需的價值所在,也是落地引用的重要一步。
智能服務:700項便民服務指尖查、線上辦
“您好,這里是12345政府服務熱線,智能語音請按1、人工服務請按2、語音留言請按3。”
生活工作中遇到難事、煩心事,撥打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已成為合肥市民的“首選”。自2017年8月29日以來,市民撥打12345,不僅不會“占線”,還可以與新上線的智能客服“曉政”交流:咨詢政務信息的市民只需說出咨詢信息的關鍵詞;投訴建議的市民則有2-3分鐘的描述時間。
基于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合肥12345通過融合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創新,拓寬政府業務的咨詢和推廣渠道,讓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便捷。目前,已經形成覆蓋全市、協調互動、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政府服務體系,率先取得信息化領域新突破,成為全國12345智能服務行業領先者。
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不僅讓合肥12345熱線具備了“熱線100%接入”和“24小時服務”的能力,還不斷通過技術優化、迭代與升級,讓市民感受到越來越流暢的交互效果,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讓人工智能賦能每個人,話務接線員也因此從簡單重復的勞動中適度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時間去充分交流溝通。據介紹,合肥12345熱線平均每位話務員每天需要處理120多個工單;在智能系統上線運行后,分流了20%的人工話務量,接線員們得以更加從容地化解投訴市民的負面情緒,耐心的解答市民的每一個疑問。合肥市政務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陶興林說評價說:“智能語音為12345實現新的跨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智能服務的便利已深入到合肥百姓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撥打銀行電話,不用再屏息凝神仔細聽,直接說出需求即可進入下一級菜單;去人壽保險營業廳辦業務,科大訊飛無人值守柜員機可幫助減少30%以上的排隊時長;甚至還能實現諸多便民服務掌上查詢。
2018年9月26日,科大訊飛助力打造的“皖事通”APP正式對外開通、上線發布。這個覆蓋全安徽省政務服務APP首批推出17個類別,讓298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指尖辦”。
皖事通操作界面
經過一年半的建設,目前,“皖事通”便民服務共700項,其中人社和公積金服務、公安、教育考試、醫療衛生、財政的繳費服務等為老百姓比較常用的服務,下載量超1300萬,服務訪問次數突破2000萬,“合肥地區的市民最常用的包括公積金和社保查詢、達到十多萬次;其次還有公交查詢、學歷查詢、用工合同查詢。”
據透露,打造“皖事通”的終極目標是讓企業和群眾動動手指就能把事情辦好,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推動重點部門高頻服務事項實現零跑動,為百姓打造優質便捷的政務服務。
合肥,從創新之都到智慧之城,人工智能點亮智慧明燈。2018年,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源頭技術上持續創新,摘得12項世界冠軍,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轉寫和翻譯等領域均取得可喜進展。“希望未來提到語音、提到人工智能,就能想到中國、想到安徽、想到科大訊飛。”劉慶峰表示,今年是人工智能的黃金收獲期,科大訊飛將加快產品落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在實際應用中,讓人工智能為百姓生活創造更多智慧與便利。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67瀏覽量
237590 -
科大訊飛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89瀏覽量
61187 -
智慧醫療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59瀏覽量
46441
原文標題:合肥:從創新高地到智慧之城,A.I.為城市裝上聰明大腦 | 521之「用A.I.向城市表白」
文章出處:【微信號:iFLYTEK1999,微信公眾號:科大訊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