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確認,AutoPilot 又在一起致死事故中處于開啟狀態。 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于周四發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3 月份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起特斯拉致死車禍中,車輛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 處于激活狀態,且駕駛員雙手并沒有保持在方向盤上。
圖|事故車輛(來源:NTSB 官網)
當時涉事的特斯拉 Model 3 保持向南行駛,卡車從高速公路西邊開出,并試圖穿過公路進入北行車道,但 Model 3 未對卡車作出反應,以 110 公里/小時的速度撞上卡車并造成駕駛員死亡。 NTSB 在報告中表示,“在碰撞前約 10 秒鐘,駕駛員開啟了 Autopilot 。從撞擊發生前 8 秒開始,車輛就再未檢測到駕駛員的手在方向盤上。撞擊時速度約為 110 公里/小時,初步數據和視頻表示駕駛員和輔助駕駛系統都未作出規避操作。”
這一操作也違反了特斯拉對 Autopilot 的使用要求:保持注意力,不得雙手離開方向盤。特斯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有數據表明,如果操作得當,自動輔助系統將會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 根據此前的報道,2 月底到 3 月初之間,兩起特斯拉致死車禍在一周內連續發生。其中一起是此次報告提到的 Model 3 撞上卡車造成駕駛員死亡;在這之前的 2 月 24 日,同樣在佛羅里達州,一輛 Model S 在行進中發生嚴重車禍,造成駕駛員喪生并引發大火。 事故發生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和 NTSB 隨即宣布將對兩起事故展開調查。調查的重點集中在了 Autopilot 輔助駕駛系統以及電池起火問題上。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同樣是對事故進行調查,但兩個機構有所區別。首先 NHTSA 若認為某些缺陷會帶來不合理的安全風險,有權要求廠商召回車輛,而 NTSB 則是會給出安全建議。此次報告是該系列調查的初步進展。特斯拉周五股價下跌 7.58%。
(來源:特斯拉)
盡管也有不少案例表明,Autopilot 常常能在車輛行進中,先于駕駛員發現道路上的危險情況,如其他車輛突然變道、從側后方突然闖入、前方車輛突然減速等。同時系統也能快速對狀況作出應對,避免事故發生或減少事故的傷害。 不過特斯拉車輛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未對正前方的緩慢或靜止狀態下的車輛作出反應,成為了特斯拉嚴重車禍里的典型場景。類似的嚴重車禍也不止一次在中國發生,部分事故尚未認定車輛是否開啟 Autopilot 功能。 這與特斯拉的傳感器方案不無關系,特斯拉的傳感器主要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融合的方案,對前向目標進行檢測。
圖|特斯拉傳感器方案(來源:特斯拉)
毫米波雷達擅長測量相對距離和運動,但是對物體形狀的檢測不夠準確。毫米波雷達除了能夠檢測到周圍行進的車輛,還會檢測到道路上如路牌、井蓋等靜止物體,這時毫米波雷達需要對多數靜止物體進行過濾,排除大多數不影響汽車行進的物體,否則路上的一個水瓶也可能將車輛逼停。而攝像頭傳感器能夠更好分別形狀,但相對而言,攝像頭在距離判斷上的表現較弱。目前業內也正致力于通過改善計算機視覺算法、提升算力來提升攝像頭的距離檢測能力。正常情況下,兩者互相配合就能夠很好應對絕大多數的行駛場景。 但在前車靜止或很緩慢的情況下,加之特定的光照條件下,攝像頭可能將靜止車輛誤判為天空等物體,而毫米波雷達也同樣將信號過濾,多種條件疊加可能讓車輛罕見地出現完全未識別出前方車輛的情況。
圖|特斯拉前向攝像頭(來源:特斯拉)
特斯拉官方曾針對一起類似事故表示,強烈的日照,以及白色車身,導致攝像頭沒有看到拖掛車,造成事故。 后來特斯拉在使用手冊中對這一場景進行了警告,公司稱,特別是在車速高于 80 公里/小時,同時前方車輛離開了駕駛路徑,而另一輛靜止的車輛或者其他物體出現在正前方的時候,特斯拉可能不會自動制動或減速。 特斯拉一直在強調, Autopilot 屬于屬于輔助駕駛系統,開啟 Autopilot 系統后,駕駛員仍要保持專注以在特殊情況下接管車輛。 特斯拉在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技術上也不斷取得進展。如特斯拉已經于 2018 年 10 月在北美開放了 Navigate on Autopilot 功能,支持自動駛入和駛出高速公路閘道,并具備自動超車的功能,這已經接近高速場景下的 L3 級自動駕駛(當然駕駛員還需保持專注)。 馬斯克在 4 月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2020 年將實現全自動駕駛的目標,雖然外界對這一目標充滿了質疑,但輔助駕駛系統正在朝著更自動化的方向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一事件無疑會讓消費者對特斯拉、甚至是所有輔助駕駛系統的可靠性產生不小懷疑,而特斯拉如何對這一情況進行改善還需要后續的觀察。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293瀏覽量
12646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84瀏覽量
166150
原文標題:特斯拉致死車禍最新調查:Autopilot再次卷入,未規避危險情況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