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國產芯片、國產軟件,以及***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何時才能看到我們完全自主設計生產的手機電腦,也成為了很多中國民眾的熱切期待。今天本文就帶您了解那些鮮為人知的中國科技企業,以及發展現狀。
為什么是手機和電腦?不僅僅是這類高科技產品跟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因為在這些領域我們依然面臨著“缺芯少屏”的尷尬。甚至在專業或尖端領域,我們還遭受著來自美國的技術封鎖,因此“***”是極為迫切和極為重要的發展需求。
我們面臨“缺芯少屏”的尷尬
而提到相關領域的國際巨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經耳熟能詳。intel的桌面CPU,高通的Soc移動平臺,三星、Hynix、鎂光、東芝的存儲,索尼的攝像頭,三星、LG的面板,Skyworks、Qorvo的射頻模塊,這些豪華陣容相信很多玩家都能夠如數家珍。
而在相關細分領域,中國的品牌和相關企業您又知道多少?他們如今又發展到哪一步了?技術實力水平又如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芯片:確認進步,承認差距!
首先是桌面級處理器部分,就在本文發布的前兩天,來自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發布了最新的國產x86架構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支持SSE4.2/AVX擴展指令集,最多八個CPU核心,主頻最高3.0GHz,支持雙通道DDR4內存,最大容量可達64GB。
兆芯16nm八核心處理器發布
兆芯本次的展品包括兆芯開先系列處理器、兆芯開勝系列處理器、IO擴展芯片/芯片組三大類,其中開先系列KX-6000是最新產品,真正的SoC單芯片設計,完整集成CPU、GPU、芯片組,并采用迄今國內最先進的16nm制造工藝。
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這個消息已經對我們的國產處理器刮目相看了,16nm、八核心、3.0GHz主頻,其實我們的進步還是很快的。只不過跟intel和AMD最頂級的10nm/7nm處理器動輒5.0GHz以上的高主頻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而且X86授權依然是別人的。
華為麒麟SoC芯片
而在移動領域,大家都熟知華為采用的麒麟處理器為自主設計,并交由臺積電代工,采用的也是臺積電最先進的7nm工藝。關于華為麒麟系列處理器在移動領域的表現,以及華為在5G領域的成就,其實網絡上已經有了鋪天蓋地的介紹,我們便不再贅述。
華為的芯片主要靠代工,這無可厚非,畢竟蘋果也是臺積電代工。雖然是代工,麒麟系列的出色表現依然可以體現出華為芯片設計的技術實力,我們便不再詳細展開。而要說到代工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內地也有一家半導體芯片的加工企業,即中芯國際。
提到中芯國際,相信一些小伙伴都是在前段時間一篇《國產12nm工藝獲得重大突破》的報道文章中才知道有這么一家公司的。中芯國際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目前已經可以成熟地代工28nm芯片,具備14nm芯片量產實力。
芯片大神梁孟松的加盟使得中芯國際的發展極為迅速,目前中芯國際第一代FinFET14nm技術進入客戶驗證階段,產品可靠度與良品率已進一步提升。同時,12nm的工藝開發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全力攻關10nm、7nm工藝。
但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8nm-65nm的代工產品占據了半數以上。相比intel已經迭代了多年的14nm+++和臺積電早已實現量產7nm,我們和這些國際上領先的企業仍舊存在不小的差距。當然,我們起步較晚,幾乎沒有什么技術積累也是客觀事實。
確認進步,承認差距,相信我們在芯片領域會越來越好!
光刻:打破封鎖 決勝關鍵
回顧以往關于“中國芯”的話題,很多網友都把話題指向了“***”。確實,盡管我們擁有再出色的芯片設計和研發實力,假如沒有***自然一切都是枉然。在全世界范圍內有能力生產***的企業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家,其中荷蘭ASML公司堪稱絕對霸主。
雖然一臺***造價成本昂貴,但是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等國際芯片制造廠商早已經將ASML的產能預定一空。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西方國家對***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制,一些最先進的***無法第一時間出口到中國。
中微公司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極少數能與全球頂尖設備公司直接競爭并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公司,是國際半導體設備產業界公認的后起之秀。在全球最先進的可量產的7納米芯片工藝上,中微半導體是全球五大刻蝕機供應商之一,并已進軍5nm領域。
而提到中微半導體,還不得不提另外一家企業,北方華創。
北方華創主營硅刻蝕設備,中微半導體專攻介質刻蝕設備。北方華創是國內硅刻蝕設備制造巨頭,其生產的NMC 612D 14nm FinFET刻蝕機多項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深硅刻蝕設備也已成功進入東南亞市場。
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這兩家企業的存在,成為了我們在半導體領域打破技術封鎖的決勝關鍵。中微半導體穩坐中國介質刻蝕設備市場龍頭,已達到7nm工藝節點,成為臺積電7nm產線刻蝕設備5家供應商中唯一一家國產設備公司。
有業者將這兩家企業稱為“中國科技的底盤”,因為這兩家企業,在半導體芯片最底層的技術上,為中國的科技發展提供了支持。
存儲:充滿挑戰 危機四伏
說完了處理器,我們再說說說存儲部分。說到存儲,在臺式機上我們習慣叫做內存和硬盤,而在手機上我們習慣稱之為DRAM和NAND。如前文介紹,DRAM部分國際著名的品牌有三星、Hynix、鎂光;而NAND部分則是三星、Hynix、東芝;基本都是韓日為主。
而在國內內存領域,中國建有三大內存基地,分別是武漢的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這三大基地總投資規模預計超過5000億,其中長江存儲主要生產3D NAND閃存,合肥長鑫、福建晉華則以生產DRAM內存為突破口。
2018年10月29號,美國對福建晉華開出了禁令,限制美國企業賣產品給福建晉華,原因是鎂光電子指控福建晉華竊取知識產權,所以美方認為福建晉華的技術可能源自美國,并且可能威脅到鎂光等廠商。此事件當時的轟動一時,相信很多網友曾有耳聞。
而同樣在去年下半年,國產存儲三大勢力之一的合肥長鑫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合肥長鑫”)的存儲項目正式投片,產品規格為8Gb LPDDR4,對于中國DRAM產業來說算是跨出了第一步,仍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按照合肥長鑫公司高管此前公布的發展規劃來看,2018年底量產8Gb DDR4工程樣品;2019年3季度量產8Gb LPDDR4;2019年底實現產能2萬片/月;2020年開始規劃二廠建設;2021年完成17納米技術研發。
合肥長鑫項目專注于DRAM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而最初技術來源是奇夢達,之后通過與國際大廠合作,持續投入研發超過25億美元,并不斷完善自身研發技術,目前已累積有1萬6千個專利申請,已持續投入晶圓量超過15000片,之前規劃是2019年底實現2萬片/月產能,加速中國存儲芯片國產化目標實現的進程。
而在“硬盤”方面,長江存儲的大名相信很多讀者曾經有所耳聞,長江存儲于2017年成功研發中國首顆32層3D NAND閃存芯片。長江存儲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程衛華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即將大規模生產64層3D NAND閃存。
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正在將90層工藝應用于3D NAND閃存的生產。SK海力士在去年完成研發后,開始大規模生產96層NAND閃存。三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00層NAND閃存。目前這些全球領先的存儲企業,都已經在致力于128層NAND閃存的研發。
長江存儲成功批量生產64層NAND閃存,與三星的技術差距將顯著縮小至兩年左右。為了盡快縮短與國外廠商的差距,長江存儲在閃存技術上采取了跳躍式發展,32層堆棧僅小量生產,64層堆棧是今明兩年生產的主力,再下一代則會直接進入128層堆棧。
相對于處理器,我們的存儲芯片其實發展的更為不易,完全可以用“充滿挑戰,危機四伏”來形容。充滿挑戰是因為我們剛起步,技術相對落后。而危及四伏,則表明了阻力不僅僅來自美國,韓日系的存儲芯片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屏幕:規模強大 持續創新
手機對比電腦雖然形態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內部結構無外乎運算、存儲、顯示三大核心部件。而提到屏幕的部分,相信很多讀者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國內的京東方。京東方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我國早期為數不多的,在科技領域走自主研發道路的企業。
提起京東方的屏幕,很多讀者會將其與華為聯系在一起。沒錯,京東方和華為一樣,是一家100%純正的中國企業,其創立之初最大股東分別是北京電子管廠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信托投資公司,這兩家企業占有京東方接近99%的股份。
而讓更多人了解京東方的屏幕,恐怕也是因為華為。據悉華為Mate20 Pro就有部分采用了京東方的屏幕,而更多的一部分來自LG。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此前LG的屏幕還出現過問題,后來華為緊急更換為京東方的屏幕才平息了這次事件。
采用京東方屏幕的華為Mate X
而在華為最新的,且最具創新性和革命性的產品,華為Mate X也是采用了來自京東方的折疊屏。從一開始只能生產相對低端的產品,甚至曾經一度接近破產的邊緣,再到如今已經開始涉足高端市場,京東方的成長有目共睹。
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方液晶顯示屏總體出貨量持續保持全球第一,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顯示屏等五大領域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
搶了全球首發的柔派FlexPai
而提到折疊屏,一個陌生的品牌也在去年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那就是主打折疊屏的柔宇科技。提起這個柔宇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什么來頭,但是他卻搶在三星前面,實現了折疊屏手機的全球首發,發布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柔派FlexPai。
而之所以很多人對這家企業感到陌生,恐怕也是因為柔宇科技從2012年成立至今,基本沒有發售和量產過人們熟知的產品。也正是因為如此,一路靠政府補貼和不斷融資活到今天的柔宇,被很多人開始質疑了。
充滿爭議的柔宇折疊手機終于開售
盡管這期間經歷了不少口水仗,這款柔宇2018年10月在北京發售的全球首款消費級折疊屏手機,終于開始柔宇天貓官方旗艦店和柔宇官網銷售,已進入量產發貨階段。根據官方天貓店的信息來看,今天(5月17日)最終可以開售和交付用戶了。
或許正如我們的屏幕生產企業,在人們的質疑聲中不斷的進步成長。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們的國產屏幕,恐怕可以說是“規模強大,持續創新”了!
系統:百花齊放 可堪一用
提起操作系統,桌面平臺的Windows,移動平臺的安卓和IOS是我們最常用的產品。無一例外,這些產品均來自美國。其實對于操作系統而言,它更像是一個大平臺,其發展的難度遠遠要比單獨某個領域的芯片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操作系統不僅僅需要對硬件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對軟件提供支持,講究的是一個生態,如果沒有足夠的軟硬件支持,縱然有再好的操作系統也是枉然。其實所謂的“國產操作系統”有很多,但基本都如過眼云煙,而呼聲最高的可能就是深度(deepin)了。
深度deepin操作系統界面
深度deepin操作系統基于Linux內核,以桌面應用為主的開源GNU/Linux操作系統,支持筆記本、臺式機和一體機。這款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最符合我們常人使用習慣的國產操作系統,而且發展到15.10版本,整個界面也十分清爽時尚,不比Windows 10差。
除了這些,深度操作系統還有很多原創的應用。另外,通過深度商店還能夠獲得近千款應用軟件的支持,如今已經到了完全可堪一用的程度。
深度deepin操作系統應用商店
目前深度操作系統已經在一些政府采購、企業批量采購領域實現了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替代。甚至在前不久還有消息稱,深度和華為進行合作進軍服務器平臺,并入選中央政府采購網信息類產品名錄,這些都在說明國產操作系統正在快速進步。
可能有的朋友會“挑刺”說深度也是基于Linux內核,而Linux并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其實這樣來抬杠真的沒有必要。確實Linux不是中國人發明的,但也不屬于哪個國家,是來自全球的開發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果,Linux屬于全人類。
而談到移動領域的操作系統,其實近些年很多中國科技的頭部企業都在付出精力來進行研究,我們經常會看到比如阿里、百度、華為等公司正在研發自主操作系統的新聞。不僅僅是在移動領域,在未來萬物互聯的廣泛智能終端領域,國產操作系統也正在孕育。
由于篇幅限制,我們將不再對這些操作系統一一進行介紹。我們在發展自主操作系統這條路上,確實走過了很多彎路也遇到了很多障礙。但如今其實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擁有了不錯的進展和實力,用“百花齊放,可堪一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
通訊:5G領先 專利難逃
基帶,是智能終端里負責上網、通訊、信號收發等最核心的芯片,手機沒了它就成了“板磚”。尤其是在萬物互聯的5G網絡時代,基帶就好比是打開5G大門的鑰匙,所有的智能終端都需要這個芯片來實現5G網絡互連。小小基帶,乃5G終端的關鍵!
今年年初,華為和高通分別發布了最新的基帶產品,以應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雖然兩者均來自臺積電的7nm制程工藝,但在技術規范上卻存在著一些不同。華為發布的“巴龍5000”在一些性能指標上略好與高通驍龍X55,兩者均具備不俗的實力。
華為“巴龍5000”5G基帶更勝一籌
只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華為發布“巴龍5000”基帶后,隨機便裝配到相應的5G手機新品當中,整體步調十分迅速。雖然高通驍龍X55也具備不俗的實力,但目前首發的5G手機仍舊是上一代落后的高通驍龍X50,節奏上整整慢了一拍。
在這場基帶的競爭當中,盡管華為展現了不俗的技術實力和快人一步的節奏。但是根據此前的報道,華為仍舊需要給高通支付高昂的專利費。雖然華為和高通之間進行了交叉專利授權,可減少部分專利費用,但因為華為銷量攀升,整體下來還真是天價。
華為為什么要給高通交專利費
前段時間,一季度的手機銷量排行榜出爐,在全球市場中華為出貨量達到了5900萬部,同比增長近50%,但是需要向高通繳納10億人民幣的專利費,如果分攤到每部手機大約每部手機需要向高通繳納17元……
說到通訊這個層面,其實不僅僅是基帶,還有射頻模塊也十分重要。簡單的說,射頻負責信息的接受和發送,而基帶負責信息的處理。
此前一些高端機型上基本都是采用國外Skyworks、Qorvo的射頻芯片。隨著全球移動終端出貨量的不斷攀升,對于射頻前端芯片的需求也不斷擴大,4G通信制式的普及以及向5G技術的演進,射頻模塊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
右上就是Skyworks的射頻前端芯片
在射頻前端芯片領域,也存在眾多國產品牌,比如Vanchip、絡達。但是原來做LED比較出名的一家企業——三安光電也殺入了這個領域,并被譽為射頻界的一批黑馬。三安光電正從LED芯片生產向化合物半導體芯片領域進軍,三安光電涵蓋了化合物半導體的上游原材料供應與設備制造等環節。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介入也充實了三安光電的實力,國家的“背書”加之國產芯片替代的迫切需求,三安光電曾被業界普遍看好。不過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三安光電近期也因公司財務問題遭受上交所問詢,目前尚無定論,股價出現連續暴跌……
整體來看,在通訊領域中基帶和射頻兩個關鍵節點,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在積極的朝著實現***的方向而努力,未來的前景值得期待。
周邊:強大的配件供應鏈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存在著這樣一個概念,叫做“蘋果產業鏈”,指的是那些給蘋果提供周邊配套產品的供應商們。要知道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和配件的品質是要求極高的,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內地共有27家企業進入到蘋果的配件供應體系。
他們分別是:
瑞聲科技、伯恩光學、京東方、比亞迪、宏明雙新、超聲印刷板、依頓電子、歌爾聲學、恒銘達、長電科技、金龍機電、科森科技、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美盈森、凱成科技、山東創新、上海實業控股、德賽電池、深圳富誠達、歐菲光、信維通信、深圳裕同包裝、安潔科技、東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達。
iPhone的很多配件來自中國
從這份名單中我們不難看出,蘋果產業鏈對中國企業的需求,從原來的外包裝、印刷等無關緊要的配件,開始朝著聲學、光學、屏幕、電池等精密高端的產品發生變化。而這個潛移默化的改變,也在證明了中國科技生產實力在不斷的進步和升級。
比如在手機攝像頭領域,以前高端產品基本都是索尼和三星的產品。攝像頭模組也是智能手機上最貴的部件之一,據悉iPhone攝像頭的成本為19.9美元,占比為8.9%。而在2018年蘋果的供應商名單中,歐菲光和豪威科技切入了相關業務。
國產三攝模塊或將應用在2019款iPhone上
iPhone攝像頭整個模組中技術門檻最高的是鏡頭和CMOS傳感器,零部件龍頭多為臺日韓,行業集中度高,大陸的廠商主要集中在紅外濾光片和模組封裝上。
不過這兩家企業均是通過收購來實現的技術升級,歐菲光早在2017年便收購索尼華南電子100%股權事項交割完成,切入iPhone前置攝像頭業務,掌握了超波產品、雙攝像頭等多項核心技術。豪威科技分公司美國豪威擁有CMOS技術,目前已被韋爾股份收購。
而在音頻的部分,也是來自國內的兩家企業包攬了iPhone的聲學單元。比如瑞聲科技是蘋果最大的揚聲器供應商,歌爾聲學而是中國大陸頗具技術實力的企業,為蘋果提供聲學方面的元器件和解決方案,比如AirPods的MEMS麥克風均來自于歌爾聲學。
關于周邊配套的企業是在是太多太多,我們在這里便不一一列舉。之所以以蘋果產業鏈中的中國企業舉例說明,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回答我們今天的主題:
手機電腦能否實現完全自主?
我還是希望以“確認進步,承認差距!”這八個字來進行總結,確實如前文所述,我們在科技領域和高端制造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但面對早已發展了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國外科技巨頭來講,我們在很多領域仍舊是一個“小學生”般的存在。
或許以現有的技術實力我們完全可以制造出所謂“完全自主”的手機或者電腦,但是不要忘記,各種授權和專利壁壘依然掌握在別人的手里。更為最關鍵的是,我們缺少軟硬件的生態。即使我們在某些領域一枝獨秀,也面臨著孤木難支的尷尬境遇。
盡管困難和挑戰始終存在且越來越大,但同樣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自主研發還是通過資本收購,亦或是通過人才引進,我們在科技領域已經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尤其是在5G等前沿領域,我們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盡管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國科技企業的進步,但為什么我們很難在中端市場看到這些產品?我們不僅要發展科技,還需要積極的培育市場,構建良性發展的軟硬件生態。無法最終落地的產品,始終如霧里看花,始終沒有那么真切!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一些國家機關和單位,已經開始在采購國芯國軟,而我們很多民眾也在熱切的期盼著純正的國產手機電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真正用上我們完全自主的手機電腦,讓“中國智造”成為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已經正逐漸從原來那個依靠廉價勞動力、依靠重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低端密集勞動型“世界工廠”,正在成為世界矚目的“智造”中心。
請給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多一點時間,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3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8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263瀏覽量
856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