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在標準 0.18μm CMOS 邏輯平臺上加入一次性編程單元(OTP Cell)后,工藝所面臨的問題。由于 OTP Cell 的設計尺寸遠小于 0.18μm 技術代的設計要求,導致用傳統工藝對 OTP Cell 中具有高縱橫比的間距進行填充時,會出現空洞。該空洞貫通前后接觸孔(CT),使得后續在沉積 TiN 時,TiN 會殘留在空洞側壁上,使相鄰接觸孔短路,從而導致 OTP 失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方案設計,包括硼磷硅玻璃(BPSG)中硼(B)和磷(P)的濃度,BPSG 的厚度,回流溫度以及在 BPSG 之前先沉積一層高密度等離子體氧化物(HDP USG)。實驗結果表明,只有在 BPSG 之前先沉積一層 HDP USG 的工藝方案才是有效的,才可以消除空洞,從而消除 TiN 殘留物。同時,器件性能不受影響,并實現了高良率。
1 引言
在集成電路工藝中,0.18μm 制程作為一種低成本工藝制程,目前還是被大量、廣泛運用于制造一些集成電路產品,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產品或對線寬尺寸不是很敏感的領域如汽車電子。通常的 0.18μm 制程,接觸孔 CT(Contact)的形成工藝是,首先,生長一層刻蝕終止層(Etching Stop Layer),接著沉積摻有元素硼(B)和磷(P)的硼磷硅玻璃 BPSG,在高溫回流工藝后再沉積一層等離子體增強型氧化層(PE-TEOS),然后用化學機械拋光法進行表面平整化,接著進行干式刻蝕形成接觸孔。緊接著在接觸孔四周側壁上沉積黏結層 Ti/TiN,隨后填埋鎢(W)作為連接導體。這對標準的 0.18 μm 技術代設計準則來說,工藝很成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如果在這個技術平臺上加入一些其他的器件或工藝如 OTP(One Time Program)工藝,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我們通常超越設計準則,使得這些器件或 OTP 尺寸做的非常小,不可避免地造成高縱橫比間距,這會帶來一些工藝上的問題。本論文討論的就是在 0.18μm 通用平臺的基礎上加入一個尺寸非常小的 OTP 單元后工藝上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 1 為我們使用的 OTP Cell,覆蓋浮柵的相鄰 SAB(金屬硅化物阻擋層)的間距非常小,只有 0.28μm,而標準的 0.18μm 工藝平臺,相鄰 SAB 的最小間距為 0.42μm。這么小的間距,加上浮柵高度和特別為 OTP 工藝加厚的 SAB 厚度,形成了很高的縱橫比間距。如果在刻蝕終止層上直接沉積 BPSG,很容易導致間距頂已被 BPSG 合攏,但下面還沒填實,出現空洞,這些空洞會前后貫通,盡管接下來有 BPSG的高溫回流工藝,但該回流是一個微流動,有別于通常的流體流動,所以,這個空洞不會因為 BPSG 的高溫回流而消失。接觸孔側壁在形成 Ti/TiN 黏結層的過程中,采用的是化學氣相沉積(CVD)的形成方式,所以 TiN 同時也會在空洞的側壁上沉積,由于空洞是前后貫通的,導致其側壁上的 TiN 貫通前后接觸孔而造成 Bit Line 短路,從而使芯片失效,如圖 2 所示,其中 SEM 俯視圖顯示前后接觸孔被連起來了,TEM 剖面圖所示空洞側壁上有殘留物,SMIS 表明此殘留物含 Ti 和 N 元素,與接觸孔側壁上的黏結層是同一種物質,即 TiN。
2 實驗方案
為了解決高縱橫比間距下的 TiN 殘留物問題,我們從多個角度出發,改變工藝條件進行了研究,首先從物理層面確定工藝條件,然后從器件電性和芯片良率層面進一步驗證該工藝條件的有效性。我們所用的樣品都取自于全工藝流程的晶圓,采用的是在標準的 0.18μm CMOS 工藝上加入 OTP 制程。這些晶圓除了變化的工藝步驟外,其他的工藝完全相同。表 1 所列為實驗方案,其中方案編號 #1 為當前工藝,作為對比的控制組;我們分別從 BPSG 中摻雜的 B和 P 濃度,BPSG 厚度,BPSG 回流溫度設計了編號 #2~#4 的實驗方案,其目的是增加 BPSG的流動性,使其回流過程中填補其沉積時出現的空洞,為了控制整個厚度,以減少對后續化學機械研磨(CMP)和接觸孔刻蝕工藝的影響,我們同時調整了方案編號 #3 和 #4 中 TEOS 的厚度。方案編號#5 在 BPSG 之前,我們先沉積了一層高密度等離子體氧化物(HDP USG),這主要是考慮了 HDP 卓越的填洞能力,尤其在高縱橫比間距的情況下。
3 實驗結果與討論
表 2 為實驗結果,圖 3 為相應的 SEM 俯視圖,在所設計的方案中只有方案 #5 才能實現無 TiN 殘留物的目標。表中“嚴重程度”表示殘留物的多少,最嚴重的情況是前后兩個接觸孔已被空洞側壁上的 TiN 殘留物短路了。BPSG 的回流特性對摻雜的 B 和 P 的濃度非常敏感[1],濃度稍有升高,回流溫度降低明顯,BPSG 的回流效果就越好,但濃度并非越高越好,P 高了,會影響 BPSG 的穩定性和可靠性,B 高了抗潮能力會減弱。在標準 0.18μm 工藝中,B/P 通常在 4.6%/3.5% 左右。BPSG 的回流性能還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回流性能越好。在方案 #2 中,B/P 濃度增加到 4.9%/4.4%,回流溫度提升至 700℃,雙管齊下改善回流性能,在回流平坦化過程中使空洞消失,從而消除 Ti N殘留物,然而,實驗結果表明,盡管本方案較當前工藝 #1 有改善,但仍然存在 TiN 殘留物。而且,器件性能因過高的回流溫度而徹底改變,閾值電壓 Vt 相較當前工藝 #1,NMOS漂了 25%,而 PMOS 更是漂了 40%。方案 #3,BPSG 的厚度從 2 k 增加到 3 k,以確保 BPSG 在回流平坦化過程中有足夠的量來填充空洞使其消失。從而消除 TiN 殘留物,但實驗結果顯示,TiN 殘留物狀況未見明顯改善,說明空洞依然存在。為了改善回流特性,同時盡量減少回流溫度對前端器件性能的影響,方案 #4 在方案 #3 的基礎上,回流溫度略微增加至 650℃。同樣,該方案無法消除空洞,TiN 殘留物也未見其明顯好轉。以上方案表明,通過 BPSG 厚度,B/P 濃度以及回流溫度來解決 TiN 殘留物,收效甚微,必須另辟蹊徑。
眾所周知,用高密度等離子體法(HDP)沉積氧化物能實現非常好的臺階覆蓋(Step coverage),特別適合填充高縱橫比間隙,具有卓越的填洞能力[2]。在 HDP 氧化物形成過程中,通過調節其刻蝕(Etch)和沉積(Deposition)之比來實現其最佳的填充效果,達到消除空洞的目標。然而,HDP 中含有大量的離子,同時,通過濺射(Sputter)來實現的刻蝕,也能產生大量的電子、缺陷,這些離子、電子、缺陷對 OTP 的數據保持(Data Retention)是有害的。為了消除空洞,我們在方案 #5 中用了 2 k 的 HDP 氧化物,該 HDP 氧化物先于 BPSG 沉積。在沉積時,特別優化了刻蝕和沉積之比,以盡量減少離子、電子、缺陷對 Data Retention 的影響。另外,在該方案中,我們把 BPSG 增加到 3 k,同時降低 TEOS 的厚度到 6 k,以保持總厚度不變。
實驗結果表明,空洞沒有了,空洞側壁上的 TiN 殘留物也隨之消失了,如圖 3 所示。在電性層面,我們對晶圓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無論是 MOS 器件的性能(Ids,Vt 等),還是接觸孔的電阻值,都與當前工藝一致。良率方面,由于最主要的 Data Retention 性能未見下降,所以得到了很高的良率。這充分說明,方案 #5 是有效的。用該方案作為我們生產標準后,從出貨的幾十萬片晶圓數據來看,再一次證明該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4 結語
本文討論的是標準 0.18μm CMOS 邏輯平臺上引入了超越規則的 OTP Cell 后,工藝所面臨的問題。用傳統工藝對 OTP Cell 中的高縱橫比間距進行填充時,會留下貫通前后接觸孔的空洞,在接觸孔沉積 TiN 時,TiN 同樣會殘留在空洞側壁上,使相鄰接觸孔短路,從而導致 OTP 失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 BPSG 中 B/P 的濃度,BPSG 厚度,回流溫度,以及在 BPSG 之前先沉積一層 HDP USG 的方式進行了多個方案設計。實驗結果表明,只有在 BPSG 之前先沉積一層 HDP USG 的工藝方案才是有效的,才可以消除 TiN 殘留物,同時,器件性能不受影響,并實現了高良率,以此為量產工藝條件生產出的幾十萬片晶圓數據進一步驗證了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1文章
11388瀏覽量
360879 -
Tin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7260
原文標題:高縱橫比間距下 TiN 殘留物的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appic-cn,微信公眾號:集成電路應用雜志】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