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頻,從DIY誕生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隨著它,民間超頻一開始的初衷是找到產品漏洞突破廠家的限制,花更少錢享受更好的性能,還記得當年拿鉛筆硬核超頻那個年代么?
后來隨著硬件性能的提高,廠家對超頻也開始規范化,如今DIY硬件超頻開始成為了DIY玩家的興趣和愛好,也越來越沒有必要了,或許不久后的未來,超頻將越來越小眾,成為高端DIY玩家才接觸的東西。
DIY硬件超頻的萌芽:世上竟有免費的午餐
DIY在大陸興起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當時隨著改革春風吹滿地,國人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個人電腦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曉邊也是在90年代末才第一次接觸了電腦。
在當時,電腦意味著高科技,帶著對高科技事物的熱愛和好奇,千千萬萬個年輕人開始鉆研電腦硬件,開始探討如何DIY一臺兼容機,以更少的錢買到一臺性能比品牌機更強的電腦,也就在那時,DIY開始在大陸萌芽。
同時,90年代的個人電腦的性能確實很弱,好一點的就賣上天價,而DIY圈這些年輕人大都囊中羞澀,卻壓抑不住對提升電腦性能的渴望,憑借著“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理念,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超頻之旅,在那時DIY硬件超頻主要就是CPU超頻了。
剛好,那個時段的CPU,開始加入了倍頻概念,這樣主頻與內存頻率不再產生直接聯系,取而代之的是外頻,超頻也第一次變得那么簡單。
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款超頻神器,無疑就是1992年的i486DX-40,20MHz外頻、2倍頻,人們通過摸索主板跳線將總線頻率從20MHz調到33MHz,就可以搖身一變,得到一顆當時頂級批發價1000美元的i486DX-66(33MHzx2),獲得超過60%的頻率提升。
超過50%這樣的性能提升,你不心動嗎?DIY硬件超頻讓大家意識到,世界上竟真的有免費的午餐,而且還是如此豐盛!當時只要是接觸電腦的用戶,都對DIY,還有DIY硬件超頻燃起了極大的興趣。
于是,DIY和超頻,開始興起了,并成為大陸第一批接觸IT的年輕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全民超頻的年代
全民超頻的年代-學會超頻你就是最靚的仔20和21世紀之交以及21世紀前十年可謂是DIY硬件超頻最如日中天的時代,如果無法想象當時DIY的在IT圈的盛況,看看如今手機在IT圈的狀況就知道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次新品的發布,每一款型號的對比,都能吸引極大的關注,挑起無數的口水戰。
第一款被譽為全民超頻神器的CPU Celeron 300A,也就在那時候誕生了。
“每一片賽揚300A,都能默超450”,是當年DIY玩家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它超過50%的超頻幅度,讓DIY玩家用購買低端CPU的錢,就能體驗標價500美元Pentium II 450旗艦級性能,這只羊也是當時無數DIYer標配的CPU。
除了CPU超頻,那時候其他硬件的超頻也開始萌芽,當的DIYer發現超頻真能獲得免費午餐后,目光開始轉向其他硬件,比如超SDRAM內存,提升系統帶寬,超顯卡頻率提升游戲性能等,不過當時內存超頻設置跳線或者增加BIOS項目,而顯卡超頻也很難獲得向CPU超頻那么明顯的性能提升,因此當時DIY硬件超頻還是一直以CPU超頻為主。
雖然超頻會損害自家高端CPU型號的售賣,但是Intel有著龐大的商務市場,而民間DIY零售市場對比OEM市場并不算大,因此后果也算可以接受,更況且在零售市場推出這些熱門超頻型號能極快提升自家品牌的口碑和影響力,總體來說開放低端CPU超頻還是利大于弊,AMD為了和Intel搶奪市場,自然也不會對CPU頻率做什么限制。
如今潮起過后便是潮落
21世紀頭十年誕生了無數讓DIYer津津樂道的超頻神U,比如、“圖拉丁”架構賽揚1GHz、Northwood架構賽揚2.0GHz,鉛筆超頻的毒龍600,以及開啟倍頻封印,讓消費者進入自由超頻元年的Athlon 64 X2 5000+/黑盒。
但是潮起過后總會潮落,滿月之后便是新月,從2010年至今,CPU超頻開始進入衰落期,而且衰落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硬件超頻衰落的原因,其實可以概括為兩點,從宏觀上講PC市場在早期的迅速擴張后進入了飽和期,從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簡單地說以前的消費者是是之前沒有電腦所以現在來買一臺使用,而現在更多消費者已經擁有了電腦,那么他只會在電腦很老很舊很卡了,才會想重新買一臺電腦。
顯而易見,存量市場營收不僅沒有增速,往往還會下跌。這時候的IT圈也開始把目光和注意力轉向了新興的科技產品,比如手機,也就是說這個年代依然會有喜歡數碼產品的年輕人,不過放以前他們是玩電腦、玩DIY。
如今他們大都玩手機去了,DIY硬件的熱度開始下降,而CPU超頻作為DIY的一部分,自然也開始降溫。
把目光集中在DIY硬件的話,CPU超頻衰落另一個很大的原因是Intel完成了對市場的半壟斷。事物總有兩面性,超頻給了DIY玩家豐盛的免費午餐。
但也傷害了CPU廠商中高端CPU的銷售,當Intel推出當時十分先進超前的酷睿架構,在與AMD的競爭中取得絕對領先地位的時候,Inel就開始著手對超頻進行規范化了。
第一代Core i系列CPU,相信是超頻由盛轉衰的標志。
雖然Intel尚未限制頻率,但是引入了這該死的QPI總線,加上內置了GPU,形成了復雜了倍頻、GPU、QPI的三角關系。
想降低倍頻,就會造成QPI頻率降低,從而影響內存總線性能。不改變QPI頻率,由于超高倍頻,外頻是相當難超的。
同時,更改外頻后GPU頻率會隨之倍增,需要注意調整好GPU頻率,這無疑為超頻提升了不少難度,搞不好因為這與超頻主題無關的GPU造成了你超頻失敗。
睿頻技術算是民間超頻的另一個終結者,睿頻相當于CPU會根據散熱和工作狀態自動進行超頻,這個技術確實幫不會超頻的小白進一步榨干了CPU的性能,另一方面極大影響了DIY新人超頻的積極性,畢竟手動超頻既麻煩,也不會比擁有睿頻的CPU強多少,人家Intel已經幫你出廠自動超頻了,誰還折騰超頻這玩意?
如果說第一代Core i系列CPU是CPU超頻的掘墓者,那么第二代Core i處理器就是CPU超頻的埋葬者。
Intel歷史上首次從芯片技術限制外頻,讓超頻完全無計可施。這事件,標志著全民超頻時代的結束。
還好Intel沒有完全扼殺掉超頻,而是把CPU超頻引導為高端玩家的玩物,推出了同規格更貴,不鎖頻的帶K后綴處理器,從此超頻變成了有錢人才玩的東西,不僅提高了超頻的成本,還縮小超頻的群眾基礎,CPU超頻自然也越來越小眾了。
可能有的網友問了,不是還有AMD么?雖然當時AMD確實大多數型號都開放超頻,但是那時候以推土機和APU為代表的AMD處理器性能確實太辣雞了,超冒煙還是比不過酷睿,當你的CPU基礎性能賊菜的時候,很難吸引到玩家買它。
相比于CPU超頻的落寞,顯卡超頻在這段時間反而有了一絲涌動,隨著N卡和A卡架構的成熟,驅動更加完善,民間顯卡超頻有了不少進展,以GTX 980 Ti和HD 7950為代表的兩款顯卡超頻幅度非常大。
不過顯卡與CPU不同,AMD和NV生產GPU后還會給各家顯卡廠商調教,最后生產出來的非公版本也已經相比公版頻率要高得多,自己再超的幅度不大,受限于顯卡的散熱器自己超頻也不太穩定,顯卡超頻的局限比CPU超頻要多不少。
總得來說,如今的DIY硬件超頻,已經變得越來越小眾了。
未來主流硬件或許不再需要超頻,但超頻不死未來-主流硬件或許不再需要超頻,但超頻不死
那么未來DIY硬件超頻會走向何方呢?曉邊認為這要分產品線看待。
在CPU方面,CPU超頻無疑會向高端化發展,這是歷史的潮流決定的。
當初CPU超頻興盛,是因為那時的CPU性能確實十分羸弱,如今家用CPU的性能已經足夠強悍,超頻對性能提升的幅度也很小,在使用過程中很難感知,除了少數真心熱愛DIY,真心喜歡超頻的玩家會玩以外,大部分的消費者對超頻都不太感冒了,也確實沒什么必要。
而且如今CPU核心數目越來越多,要駕馭這些核心這么多的CPU并且超頻,也需要一塊供電穩定、質量夠硬的高端主板,比如這款技嘉Z390 AORUS MASTER,12相供電,各種散熱裝甲,一看就是好主板,但是售價接近3000元,就不是追求性價比的玩家舍得買的了,想玩超頻還需要花費更多額外的成本。
如果說CPU超頻會向高端化發展,那么顯卡超頻在未來可能只會變成個人的行為,從NV的RTX這代顯卡就能看出端倪。
NVIDAI的RTX系列顯卡引入了GPU BOOST 4.0技術,顯卡頻率會隨著溫度自動BOOST,非常智能,實際跑的頻率也會遠高于顯卡標稱頻率,而例如技嘉的這張?AORUS GeForce RTX 2080 Ti XTREME作為目前最頂級非公的代表,也不過比公版強5%,其他品牌型號差距就更小了,超頻和性能提升的幅度著實太小。
而且很大的一個問題是顯卡超頻不像CPU超頻那么成熟,CPU超頻擁有主板廠商的各種BIOS支持,更換散熱器也很方便。
除此以外顯卡廠商在生產同一GPU核心產品時就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對顯卡做好了調教,好的非公型號供電、散熱用料好,頻率高,價格貴,便宜一點的型號頻率低,但是用料差,手動超頻也不一定穩定,這也限制死了DIY新人的發揮空間,傳達一個只要掏更多的錢買貴的就好了的理念。
內存方面,進入DDR4時代內存頻率其實早已不會成為主機的性能瓶頸,一條3200MHz的內存和一條2666MHz的內存給100個人盲測相信能正確分別出來、日常使用感受到差距的人不會超過10個,或許現在內存的燈怎么做漂亮才是更多廠商關心的問題。
那么是否未來硬件超頻就會這樣,變得可有可無,無關痛癢呢?也不盡然。
在一些小眾的產品線上,超頻依然可以發光發熱,比如顯示器。
如今顯示器超頻開始興起,大家都知道上面那些CPU、顯卡、內存超頻是提升性能,那么顯示器超頻有什么用呢?
顯示器會有一個刷新率,這個刷新率表明顯示器在1秒內刷新了多少張畫面。假如你的顯卡性能足夠,刷新率越高,游戲畫面自然就會越順滑,沒有拖影。
而這個刷新率和CPU頻率一樣,是可以通過軟件設置,實現超頻的。現在同樣一個屏幕素質的顯示器60Hz刷新率和144Hz刷新率在價格上天差地別,而學會顯示器超頻,也就省下了一小筆錢,可以說顯示器超頻又為DIY硬件超頻增添了新的活力。
超頻日趨小眾,但超頻不死,依然會在DIY硬件行業發光發熱,發揮自己的價值。
結語
硬件超頻是DIYer對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DIY精神體現,是最早接觸互聯網,接觸IT那一批人對于科技產品探討精神的一種傳承,從一個DIY硬件編輯的角度講曉邊當然不愿意看到他就這樣沒了。
但卻無法阻止超頻越來越冷門,就像顯示器超頻一樣,誰也說不準硬件超頻會在未來不會出現新的玩法,以新的形式展現不一樣的風采,而這就要靠廣大DIYer凝結智慧,一起努力了。
-
超頻
+關注
關注
0文章
98瀏覽量
15530 -
DIY
+關注
關注
176文章
886瀏覽量
3482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