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被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和華為刷屏,關稅上漲、實體清單、斷供……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不僅把矛頭指向中國,還指向了墨西哥、印度等,芯片行業一片震蕩??梢哉f,芯片行業苦川普久矣。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分銷商普遍覺得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市場烏云密布,行情越是不好,越考驗一個公司的生存能力。
1認知與規模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吳世春
由于工作原因,我經常和分銷商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往往一個分銷商的認知與他們的生意規模成正比。
首先聲明一點,規模大小并不能反映一個分銷商的好壞, 我只是按照規模來看,因為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好是什么概念,適合自家公司的發展模式才是最好的發展模式。
舉個例子:
分銷商A去年靠著幾顆料號賺了一筆錢,于是乎就覺得錢好賺,便屯了些類似型號的芯片。分銷商B同樣在去年憑借同樣的幾顆料號賺了一筆錢,但在賺錢之后,B做了復盤思考:這些料號為什么在去年的需求量開始增高?今年的需求量是怎樣?目前這幾顆料的市場流通情況是怎樣?哪些行業在用這些型號?這些行業還有什么生意可以做?未來發展情況如何?
綜合考慮后,分銷商B覺得這些貨可能會降價,于是及時拋貨,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可能賺錢的地方。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
分銷商A總是小賺一些賠一些,規模一直做不太大,主要看市場的“天氣”吃飯。
分銷商B經過一次次市場磨煉,學習了一些規避風險的方法,甚至在產業鏈上下游展開投資布局,做大做強,規模變大,在十年甚至兩三年之內迅速超越了分銷商A。
在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也以為分銷商僅僅是靠兌字母數字和信息差賺錢,但和越來越多優秀的分銷商打交道之后,我發現一個好的分銷商是會經過很多綜合因素的考量去做決定的。
貿易的原理和很多投資的邏輯其實很相似,需要看未來和趨勢的,投資人會考慮5-10年產業的發展趨勢,會看技術發展路徑,也會看企業的發展線,往往抓的住未來趨勢的投資人在早期“慧眼識珠”,最終獲得豐厚的回報。
有許多分銷商在四五年前就已經做了現在才變得的熱鬧的事,往往別人想要入場的時候,這些分銷商已經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認知決定了速度,也決定了規模。
和貿易商A、貿易商B這樣相似類型的公司聊過之后,我發下一個規律:
往往規模做大的貿易商B們在公司創立之初就設立一個大的框架,目標長遠。除了單純的搬貨,他們也會根據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根據政策、技術、市場分析等不斷調整公司的發展路徑,促進公司良性運轉;
貿易商A們由于初始目標沒有太遠大,往往規模都不會太大,長期來看,A公司的運轉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僅僅在分銷行業,在中國絕多大多數行業都充滿了這樣的例子。
我們來看華為,華為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庫存的大幅波動會給企業帶來資源浪費、成本增加、資金緊張等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通過變革以及不斷地思考和改進,華為在庫存管理方面有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在規劃方面,華為有一套成熟的訂單履行流程,并且通過與業內標桿比對不斷進行改進,往往在年初時就需要定好全年的指標。除此之外,華為也在以往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國內的供應鏈,培養更多元的供應商體系。
所以在美國發布“實體清單”之后,華為已經做好庫存來應對今年的挑戰,可以滿足短期供應鏈供給,備胎策略也能為華為抵御部分風險。
2質與量的競爭
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現在以硅為基礎的摩爾定律慢慢走到盡頭的時候,芯片行業也隨之進入成熟期,進入成熟期的標志是什么?就是摩爾定律失靈了。
半導體行業在過去60年時間里,摩爾定律一直是有效的,所以芯片公司要做的事就是趕上摩爾定律,只要趕上摩爾定律一切都沒問題。
2018年,全球晶圓廠相繼退出7nm芯片制造戰場。如今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企業保持競爭。
依賴器件尺寸縮減延續到摩爾定律難以為繼。摩爾定律失靈后,我們就會發現大家的技術都差不多,這個時候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須精通十八般武藝了。
經濟學上有個術語叫“牛鞭效應”,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是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我們可以用類比的手法,將此引入到芯片行業。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發現在大多數行業增量競爭越來越跑不動了,在市場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由“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可以拿手機市場舉例,在十年前的手機市場,其種類和外形層出不窮,直到喬布斯帶著他的蘋果問世。在經歷了一波小高潮后,直到今日,手機市場完全已經不是那個小米只靠價格就能取勝的年代。手機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復雜,再也不是單一靠性價比,靠外觀,等單一因素便能取勝的。根據IDG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小米在國內智能手機的市場分額為13.1%,不僅大幅落后于領頭羊華為,而且也落后于OPPO(19.8%)和vivo(19.1%)。按照硬件的堆積成本來看,小米的性價比無可爭議要比OV要高,為什么小米賣不過OV?消費者為什么不去購買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我們以線下市場為例,從一個點來看數據背后的原因。如果你在最近半年去如手機賣場買手機,銷售一定會給你先推薦OV和HW,覺察你對手機不太滿意的時候,可能會繼續給你推薦小米。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產生?
據網絡公開的一些數據表明,OV和HW留給手機經銷商的利潤是小米的數倍。這個時候相對于賣出一臺小米,OV和HW對于經銷商的性價比明顯更高。雖然小米手機的性價比更高,但大部分消費者很少會關心這些參數。這個時候,選擇一臺親戚朋友都在用,又擁有十八般拍照功能,且能夠在購買手機時收獲一大堆禮品時的OV和HW,在其心理的性價比更高。
這僅僅從一個點來看市場的競爭就以這么復雜。所以,你看現在的手機市場,再也不是小米當年橫空出世時靠性價比就能完全取勝的年代,做手機不只是要做好,還要會賣??简炐酒瑥S商是否擁有十八般武藝,更要考驗手機廠商是否擁有七十二般武藝。
而這些競爭再也不單單靠“質”和“量”的單一因素取勝。我們再放在芯片供應鏈來看,當國外芯片原廠靠技術無法再取勝,都要靠十八般武藝才能成功的時候,國內芯片廠商靠什么?分銷商靠什么?方案商靠什么?
沒錯,這個時候更要靠認知的提升,靠多維度的策略去競爭。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397瀏覽量
42179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07瀏覽量
216279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5文章
34308瀏覽量
251184
原文標題:芯片行業苦川普久矣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pianlaosiji,微信公眾號:芯世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